相关文《她们牺牲在三八节前|日侵华时的荒唐借口 |东欧没有剧变,人民从未留恋》
Original 成长视角 视角学社 2022-03-08 07:48 ZThttps://mp.weixin.qq.com/s/EweN3MHlPUU9rBwMt4NtFw
斯坦福2023届本科生卡特莉娜·布卡茨基(Catarina Buchatskiy)的家庭来自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她本人在首都基辅长大成人。当俄罗斯突然入侵乌克兰后,布卡茨基陷入绝望之中,她说,“从那天开始,我的心情可谓百感交集如同过山车般剧烈起伏,期间交杂着恐惧、愤怒、希望等情绪,还逐渐感到自豪,因为面对侵略,直至今天我们还是岿然不动!”
短短十几天前,她只是一名斯坦福大三本科生,专业是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研究。就像所有的美国名校学生那样,她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参与众多课外活动。
卡特莉娜·布卡茨基
布卡茨基是斯坦福著名的胡佛研究所一项名为国家安全事务导师计划的参与者,该计划挑选数位斯坦福本科生接受胡佛研究所8名优秀外交或军事官员导师的1对1指导。
她还是“影子项目(Проект "Тіні")”的创始人和运营者,这是一个由年轻乌克兰人领导的文化研究组织,其宗旨是加强和促进乌克兰民族身份,对抗俄罗斯发起的信息战和历史修正主义企图。
此外,她为《斯坦福政治杂志》(一份非营利、无党派以及获奖学生新闻杂志)撰稿和担任编辑、她还担任斯坦福附近的中小学生的义务辅导老师。
在其领英简历中,布卡茨基表示自己通晓英、法、葡萄牙、俄和乌克兰等五门语言。
如今,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布卡茨基已投身一项巨大的课外冒险活动,亲自赶赴乌克兰参加抗战!
她指出,“普京挑起的战争并非只是为了征服乌克兰领土,它对乌克兰人民、乌克兰文化和乌克兰国家的生存予以挑战。因此我们要发声宣示我们确实拥有自己的国家身份、拥有自己的故事、拥有那种并非普京强加的、而是属于自己的叙事方式;这一切非常重要!”
布卡茨基离开美国
布卡茨基已启程离开美国,赶赴战火纷飞的乌克兰。3月6日,她发推表示,“今天上午开始,我把斯坦福的生活抛到脑后。就像成千上万的乌克兰人那样,我的生活从这个礼拜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随着赶往哈尔科夫开启下一段人生旅程,我的卫衣代表我向战前的生活致以最后的告别。”
前一天,在收拾行装时,她不禁考虑起一些此前永远都不会想到的问题:
“我的大红色背包会让我成为射击目标吗?我该买一个新背包吗?"
"什么样的鞋子最适合逃命?我可能需要以百米冲刺对速度跑到避难所......"
波兰
赶赴乌克兰的旅途中,除了担忧,更多的还有感动。在波兰中转时。布卡茨基所到之处悬挂着无数乌克兰国旗;在发现她是乌克兰人后,出租车司机也坚决拒收车费。这一切让她和同伴感受到无比的温暖,也令她异常感激。
布卡茨基在推特中谈到了自己的工作,”第一个完整工作日。疲惫感悄然袭来。我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也许是时候小睡片刻,但入睡前却感到巨大的焦虑:如果我错过了什么大事该如何是好?或许有人需要帮助?事情这么多我怎么能想着睡觉呢?”
大概数小时前,她发出了本文截稿时的最后一条推特,“在克拉科夫,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吃到乌克兰美食?我渴望品尝家乡的味道。“
目前,布卡茨基身处被俄军围困之中的哈尔科夫,她的工作是为乌克兰守军分发军事物资。
战端一开,可谓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海外乌克兰人民也纷纷回国效力。
在美国,除了布卡茨基,还有不少巾帼英雄具有同样的计划。
玛丽亚和新婚丈夫戴维
住在芝加哥的乌克兰移民玛丽亚,虽然周六刚刚成婚,毅然决定赶赴乌克兰参加抗战。芝加哥有着全美第二大乌克兰移民社区。不顾她的反对,新婚丈夫戴维也打算陪她前往乌克兰。
战争爆发后,玛丽亚通过Facebook与住在乌克兰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萨的父母保持联系。但她表示这几天已经无法联系到基辅的表亲。
俄军入侵三天后,玛丽亚决心返回乌克兰为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没有接受过医疗或军事训练,但她表示,“我必须回去,我不能躲在后方挥挥旗帜或上街抗议。从2015年开始我们一直这样做,但毫无作用。”
据彭博社报道,约有80,000海外乌克兰人打点行装回国参战,其中不乏运动员、企业家、教授等社会精英人士!面对外侮入侵,他们共享同一个身份,那就是为国征战的勇士!
一寸山河一寸血,拥有如此坚强勇敢的人民,相信乌克兰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愿世界和平,并祝所有女性读者国际劳动妇女节快乐!
参考资料: https://news.stanford.edu/report/2022/03/03/time-just-stopped-ukrainian-students-share-stories/ https://twitter.com/catbuchatskiy https://www.linkedin.com/in/catarina-buchatskiy-55431815b/ https://chicago.suntimes.com/2022/3/5/22963310/ukraine-woman-weds-chicago-fiance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3-04/ukrainians-down-tools-and-ditch-trucks-to-head-home-to-fight
Original 数学竞赛之窗 数学竞赛之窗 2022-03-08 13:12 ZThttps://mp.weixin.qq.com/s/5PH5u95K90_m-C-dOPamOg 昨天晚上,IMO主席杰夫·史密斯(Geoff Smith) 先生转发了2016年和2017年乌克兰EGMO(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副领队Yuliia Kravchenko的一篇推文,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
2016年和2017年两届乌克兰EGMO代表队的4号队员,2017年EGMO银牌获得者 Yuliia Zdanovska 不幸在乌克兰哈尔科夫的炮击中遇难,年仅21岁。
Yuliia Kravchenko 的推文如下:
Yuliia Zdanovska was killed in Kharkiv in shelling by russian forces. Yuliia was part of our EGMO team in 2016 and 2017. For those of my friends who have been to EGMO in Switzerland, you might remember her as a girl who really didn’t want to wear anything warmer than a T-shirt on top of a freezingly cold mountain. Yuliia was a very bright girl, in all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ord. Never forgive, never forget.
朱莉亚的朋友安德鲁·尼古拉耶夫(Andrew Nikolaev) 发布了最初的消息。他回忆和朱莉亚的交往,一个善良,热心,有爱,有才华的女孩就这样被可恨的战争杀死了。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笔者在EGMO的官网找到了 Yuliia Zdanovska 参加两次EGMO时的资料。在她个人的第二次EGMO中,她得到了23分,并列27名。帮助乌克兰代表队在这届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特别遗憾的是她未能在最简单的第一题上得分,否则她将能获得一枚金牌。然而这一切在生命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愿天堂没有战争,愿逝者安息。
愿逝者安息,愿世间无战争!
ZT 十大妙言:
1、朋友圈有无数人支持俄罗斯,理由是乌克兰要加入北约。这不就是支持董志民,理由就是铁链女要跑,所以拿铁链子拴住。太可怕了,乌诀乌诀的董集村村民,脑子塞满了董集村思想。
2、俄罗斯没有安全感,所以攻击瑞典拿下英格里亚,更名圣彼得堡。俄罗斯没有安全感,所以攻击土耳其拿下克里米亚,顺带把当地人流放到西伯利亚。俄罗斯没有安全感,所以跟大清要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把海参崴的华人屠杀殆尽,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没有安全感,所以吞下整个东欧建立苏俄联盟。俄爹这麽没安全感,要不要乾脆把整个中国都送给俄罗斯,孝敬一下普京爹爹让他有安全感。 3、一个拥有世界最大领土面积的国家,需要一个小国作为战略缓冲区,多么荒谬可笑。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地球都给他才满意。
4、别再扯地缘政治的过时战略了,人类顶多再过50年就能开启星际航行,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星和家园,搞核讹诈就是人类公敌。
5、为普特勒和俄罗斯叫好的才是汉奸,一方面他们忘记了历史中国被强取豪夺的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在谁手里,另一方面美化侵略也是为日本侵华招魂,是不折不扣的汉奸。
6、与美国交好的都发达了,与俄罗斯交好的都倒霉了,这是国际关系百年以来的铁律。
7、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等基本民生,以及人人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和人权,而不是那些宏大的空洞口号。我有一个疑问,中国在乌克兰的留学生、工作人员或侨民为什么撤离到波兰?既然我们和俄国关系那么铁,他们为何不往东撤离到俄罗斯?
8、为何乌克兰赢得了全人类的尊敬和支持?一方面是人类同情弱者的天性,最重要的是他站在了正义的一方。乌克兰在竭尽所能打一场看似不可能赢的战争,乌克兰人民不仅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尊严而战,也是为你我而战。战争不是开玩笑,意味着生离死别,意味着无数底层百姓的生命涂炭。
9、一个大国领袖,与自己的同事开会都要保持那么大的距离,可想而知,他离他的人民得有多远。
10、流氓的逻辑:俄国可以强占克里米亚,但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自保。朝鲜可以不停的核试验,但是韩国不能引进萨德自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