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波疫情来得太突然,12月7日官宣当地新增1人确诊,到了12月8日就变成了5例,除了新增速度快不说,还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和启示,三甲觉得有三个万万没想到。 网红丁真凭一己之力让全国人民争先恐后飞赴四川游,万万没想到这样的大好局面被一场疫情反弹给毁掉了。有媒体报道,成都12月8日已有过百航班取消,四川新一轮旅游热被迫降温。四川作为文创旅游大省,损失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极有可能是长期的。因为全球已有不少专家分析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与人类共存,期望疫苗在短期内终结疫情是不现实的。 昨天晚上乘坐出租车时,我问司机:“疫情对出租行业的影响应该不大吧?”之所以这样问,是觉得大家的防护意识都提高了,能打车的就尽量不去挤公交和地铁,出租车行业业绩应该还不错。结果出租车司机无奈而抱怨地说,影响很大,北京境外的航班基本没了,国内外旅游的人也少了,疫情前每天五分之二的活是跑机场和火车站,如今已经远远不到五分之二了。 看来我还是低估了疫情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隔行如隔山,由此及彼其他的行业究竟有多难,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如果今年的影响有部分行业还是隐性的,那么到了2021年可能很多隐性都将会变成显性,比2020年更难。所以接下来想一想怎么应对,不仅国家层面需要考虑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 第二个没想到,成都12月7日公布的第一个病例被检测出阳性前,体温只有36.2℃。 当地官方通报中是这样说的:“患者卢某某,女,69岁,12月6日因咳嗽、咳痰等症状,前往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入院体温36.2℃,肺部CT显示双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影。12月7日,经成都市疾控中心复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这种情况在以往的病例中是极为少见的。感染了新冠病毒,主要的临床特点就是发热。但这名患者竟没有发热。目前我们的防控措施均把发热作为新冠感染者的第一道筛查,医院有发热门诊,商场、学校等各行各业也都入门测温。成都出现这样的病例,不仅使传染扩散风险倍增,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感染新冠不发热呢?成都其他确诊的4名患者发热吗?不发热是病毒变异导致的,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毕竟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还有一个没想到,就是疾控人员在第一例确诊患者家中的开关、冰箱、菜板都检测出了阳性。这一点在以往的各地疫情通报中很是罕见。官方这样通报到底是要传递什么呢?恐怕有两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这说明病毒对这名患者家里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发现这起病例时已经比较晚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名患者12月7日上午被诊断为普通型后,下午就出现呼吸衰竭,被当地官方重新更正为重型病例。而新冠肺炎从轻症到重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在冰箱、菜饭中检出阳性,不得不让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冷链。从最近青岛、上海、天津等各地通报的疫情反弹情况看,首个病例基本清一色都是接触进口冷链的装运工。冷链食品流入市场后并未发现有人因为购买食用了这些食品而感染。成都的首个病例只是农民,并不是冷链装运工,会不会是接触了被污染的冷链食物而传染的呢?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当地进一步溯源。
防控是需要走在溯源前面的。三甲再次提醒大家:在外出购物以及接触冷冻食物时,一定要戴口罩,不要用手去揉眼睛、抠鼻子;一定要养成生熟分开的好习惯。坚持加工存放食品的时候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防止交叉污染;处理完肉、水产品等生的食物时,及时对案板和手进行消毒。 来源:三甲传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