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清早看万维网专题“六四前托病卸职,人民日报前总编病逝”。心头一颤,估摸着莫非是谭文瑞?点击开读,果然是他。7月29日病逝于北京,92岁。据悉,谭老逝去次日,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学习会上,杨振武社长提议,为谭文瑞逝世默哀,以表达对他的哀思和崇高敬意!
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因为有一次直接向他投稿的经历。我一直记得他,也感激他。去年,我的一本散文集出版,前言中,专门怀念“我的初始编辑先生/女士多已离退休。如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谭文瑞先生。向他们致敬!”我自由撰稿投稿生涯起于初小,否稿无数,直接向总编投稿,而且是中国第一报的总编,唯一一次。居然用了。精神鼓励于我,是划时代的。起码,打破了文史研究的神秘感,靠证据讲话。
知青、士兵、水手的痛苦磨礪,让我重入课堂更觉珍贵。长江沿线上海南京安庆九江武汉重庆档案馆图书馆,历史名校大中小学,名人故里,搜集资料,采风。当有收获。1986年春节,写了一篇周恩来佚稿新发现的千字散文,用20X15格大稿纸,行款格式清爽,附一纸说明信,贴8分邮票,寄往北京金台路2号人民日报社谭文瑞总编辑启。地址、姓名、职务,都是报纸上登的。当时报纸是对开四版大报,人民日报是对开八版大报,其第八版常是文艺副刊的园地,如大地等等。我的意向是投稿文艺副刊。
当时北京我未去过。5月28日文章发表。
机关大食堂里午饭,知我家世的人说,那篇署同名文章是另外一位老者写的;你,写不出来。
买米饭1市斤饭票要交1斤粮票2角钱,买1份粉蒸肉1角5分,青菜5分。我科员工资76元,这次稿费30元,我到武昌买了一支幸福300X14K金笔,仿美国犀飞利制式,继续自由撰写。那个把月就吃青菜啦。投稿于人民日报文艺副刊部启。有杨守敬与鲁迅,瞿秋白与茨冈等等。后者副刊匿名责编来信询依据,我答。先后发表。北京大学与文学青年,地方报发表,人民日报转载了,删沈从文先生的一段。我替沈先生遗憾。关于周作人,退了稿,有蝇头行书的复信,很客气,匿名。这篇文章后用于杂志。与人民日报的投稿,两年时间吧。1987年评定社科中级职称,市府文件。当时,机关干部只讲职务,不计职称。此一时,彼一时也。再念书吧。
1989年春夏,阅读人民日报的新闻照片,本报资深的编辑记者们打着横幅“人民日报”,器宇轩昂地上街游行。让我震惊!我不觉想起总编辑谭文瑞,还有中共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钱李仁。那是一个令人揪心的岁月。据悉,5月19日李鹏宣布戒严前,谭文瑞口吐鲜血住院。社长钱李仁接管报社编务;6月2日,钱也宣布即时休假养病。之后,社长、总编辑易人。中国什么都差,就是不差当官的。我学中文新闻,不懂这哈?
好几年不想提笔文章。将所有的藏书送人,你们拿麻袋到书房装吧。郁达夫文集,沈从文文集,徐志摩诗集,胡适尝试集。我将胡适之1925年的某大学演讲《新文学运动之意义》记录稿的抄件毁了,等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书读进脑海里,吃进去,文化。玩弄权术,愚蠢别人,卑鄙。
我一直想知道谭老是怎么过来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出身的长者,新闻记者,作家,诗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起草得真好。“一个字未改”,发表。翰林大学士谭文瑞大笔杆子,中国当代历史的真正发布者、记录者。
送送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