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泥写了系列好文“士大夫之议”,原本想在其后评论几句,结果越写越长,只好放在自家院子里欣赏,免得喧宾夺主。 士大夫的风骨是被蒙元和满清给打断了,也被明朝的土包子朱元璋给糟蹋了,更变本加厉,被毛泽东的反右和文革给几乎彻底摧毁了。明哲保身,可不可以戏说成“明代的哲学家只想保持自己的身体,(不在乎自己的灵魂)”,呵呵。当哲人们都只讲养身,讲好死不如赖活着,讲“难得糊涂”的时候,这个文明就失去了精神的动力。失去贵族阶层,是中国之痛。 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文化的精英阶层失去贵族气质,变得市侩和奴颜婢膝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缺陷造成的,而不能只怪蒙古人的入侵和满清的奴化。我个人认为,明代对中国文化的彻底堕落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可以毫不客气地讲,这是中国文化必然的宿命,因为贵族的骨气和士大夫的清高,如果没有内在的力量支撑,必然要被强权和暴力摧残。 中国文化本质上的无神,造成士大夫的风骨挡不住面对政权的暴力的生存本能,好死就不如赖活着了。如果,人死后没有审判的上帝,公正也无法伸张,还是死乞白赖地活着吧。也许,有些个体仍然可以保持人的尊严,但是一个清高的士大夫阶层,必然消失了。中国文化自元朝以来的将近八百年,都是在衰败之中。 孟子的“杀生取义”,“威武不能屈”,如果不能给出一个死后的回报和补偿,就没有理由去坚持。在一个无神论的文明,生命就变成最高的价值。既然死后没有审判,任何成功都只能是今生的成功,都是俗世的荣耀。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到“好死不如赖活着”,再到“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电影“芙蓉镇”的台词)”,也就只有几步之遥。 生命,肉体的生命难道就真的是人最应该看重的最高价值吗?无神论的文化,必然看重肉体生命,而且不是别人的生命,只是自己的生命而已。士大夫阶层或者贵族气质的人,可能对精神境界有特殊的偏好,但是面对肉体生命和精神骨气之间“鱼和熊掌不能得兼”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死后的补偿,你会选择精神的骨气而杀身成仁吗? 宋代的文天祥相信死后会有补偿,那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他寄希望于历史。明末的吴三桂已经觉得用历史的英名交换现实的红颜,已经是亏本的买卖了。中国的文人为了脸面挂得住,早就开始为保命舍义创造理论根据了,比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到了近代就有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样,被俘羁押牢中的洪承畴在满清皇后的狱中探视下,自然要做“择主”的好买卖,而不做“杀生取义”的坏选择了。 我们今天谴责吴三桂,鄙视洪承畴,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中国文化是否给予杀生取义的人足够的死后补偿?那怕是树碑立传、进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样的面子工程,也会带来多少精神的鼓舞让人赴汤蹈火啊。但是,现实是中共取代民国之后,那些抗击日军的国军英烈们的纪念碑,保存了几许?人,都会死,但是如何补偿那些舍命取义的英雄们?我想,从终极的角度,没有任何人、政党和国家能够补偿英雄们的生命,只有赋予人生命的神才能补偿。中国文化没有坚强的宗教信仰,士大夫阶层的消失和贵族气质的消散,这是必然的。这个俺就不展开说了,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复杂的课题:中国文化的基因性缺陷就是宗教信仰的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