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离愤怒的感慨:关于老毛对中国人口的“贡献” 信济在其博文“谈大饥荒人口政治学分析的常见误区”中,貌似中庸地谈了左派和右派在1959年到1961年大饥荒人口损失统计上的偏差。我很有点佩服信济的这种客观立场了。但紧接着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既然可以补要孩子,那么当年少出生的人口自然可以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后来多出生的人口所补足,也就谈不上有多大的政治影响了”。 类似这样的话,我读过多次。比如,有人承认紧接着大跃进的大饥荒非正常人口死亡达到了惊人的数千万,但接着为老毛辩护说:在老毛统治期间,中国的人口达到空前的增长。如果饥荒死去的数千万人是老毛的罪过,那么公平地讲,这上亿的人口增长,就是老毛的功劳。只谈老毛造成的人口损失,不谈老毛造成的人口增长,这是不公平的!呵呵,善良的人们一定被这种逻辑给镇住了,在一阵眩晕之后承认了这种说法的“公平”。 我常常想,要是没有老毛造成的大饥荒,我也许就不能出生在这个世界。历史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会造成不同的结局。但是不是因此我就该感谢老毛造成了大饥荒,造成了六十年代的婴儿潮?这样说来,我们也要感谢希特勒发动了世界大战,更要感谢日本皇军入侵了中国。 罪恶,终究还是罪恶。虽然作为一个基督信仰的持有者,我相信“万事互相效力,教爱神的人得益处”。我相信,一切历史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都有他的美意。但是,罪恶终究是罪恶。犹大出卖了耶稣,耶稣因此被钉在十字架上。基督教的核心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赎人类脱离罪恶到来的死亡,让相信耶稣基督的人得以进入永恒的生命中。这是上帝爱的体现。犹大是耶稣十字架上救赎之恩的直接原因,但犹大出卖耶稣本身是极大的罪恶。 是的,无论是文革还是三年的大饥荒,都有它自身的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从终极上帝之国的角度,是有着美好的目的和价值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天父上帝的世界,他是至善至美的源泉。文革和大饥荒在终极的上帝之国的意义是正面的,这是从信仰的角度看问题。 但是,文革和大饥荒本身绝对不具有让毛泽东成为历史伟人的那种政治意义。从政治上讲,文革和大饥荒都是人为造成的大灾难,无数的人无辜地、屈辱地死去;从道德的意义上,文革和大饥荒更是臭名昭著的。 我读过一个小故事,大意是“我在海边散步,看见海水在退潮。许多鱼都被搁浅在一个浅谈,它们挣扎着,等待它们的是死亡。就见一个男孩,不断地抓起一条条鱼,抛向远处的大海,让它们有机会游回去。我很诧异,问男孩‘你这样作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能救几条鱼呢?’那个男孩拿起一条抛出去,说‘对这条很有意义’,赶忙接着抓起另一条,说‘对这一条也有意义’。” 这故事的作者原本持有的就是左派的观点,他站在整体的立场上认为:如果你不能救所有的鱼,你救一两条就没有意义。而那个小男孩就持有的是右派的立场: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我一直认为,左派所谓的善良是虚假的,他们常常是置身事外从整体上看问题,从来不想想自己要是那饿死人群中的一员如何。右派似乎更赞成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左派常常认为为了所谓崇高的目标可以牺牲一部分人。 左派说:大饥荒造成了人口损失,但也造成了婴儿潮,进而让人口增长了,从整体上恢复了人口,因此大饥荒的政治影响就不大了。但是,左派你们想没想到,那数千万痛苦、绝望、屈辱中饿死的人,他们临终时的感受;你们想没想到母亲为了让自己或者孩子活下去,在几个孩子之间选择“吃”哪一个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绝望抉择?遭受如此命运,对这些人公平吗? 你们心里就想到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地位,你们眼中就看到了原子弹氢弹给中国带来的所谓大国地位。我很纳闷你们是怎样把文革和这些成就建立起联系的。一个学校校长能不能把他任期内的某个教授获得诺贝尔奖说成是他的伟大功绩?是不是一个学校发表的所有文章都需要署上校长的名字?每个研究所的所长都自动占有所有科研成果?左派们要是认为这样是合理,我就不用和你们讨论任何问题了。如果你们也认为那是不合理的,那么你们为什么把文革中的原子弹和氢弹看成是毛泽东的功劳?更有甚者,信济你把数十年中国的男人、女人们生出的孩子都算成毛泽东的功劳。 你们的逻辑就是:毛泽东决策了原子弹氢弹的开发,因此他有功劳。同样的,毛泽东允许男人女人生孩子,因此他也有功于数亿人口的增长。大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与男人女人辛辛苦苦做出的人口增长,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政府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大饥荒,人们当然有权利追究领袖的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孩子出生的功劳自然是属于他的父母的,怎么能算在政府的领袖头上?除非政府有权力杀死所有的孩子,或者禁止男人女人生孩子,但政府的领袖皇恩浩荡,让孩子们出生了。这种逻辑还是很有意思的嘛,需要十分“超常”的思维习惯才能觉得很合理。 左派,常常标榜自己站在受苦一边。那么,为什么在大饥荒问题上不站在数千万绝望饿死的受苦一边,反而,百般为毛泽东辩解?因为毛泽东被他们图腾化为一个为被压迫人民的神。他们标榜的善良,无与伦比的同情心和追求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望,面对毛泽东造成的大饥荒的时候,怎么就不见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