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长春工业大学的男大学生宿舍里的一张照片,他们在给孩子们编织围脖,他们的大爱之心。我的心又一次被感动。 不久前读报,看到我们省一位八十四岁的老妇人,在手臂骨折后的几年的时间里,还坚持不懈地日夜编织,织出一万多个帽子和围脖,捐献给那些在寒冷季节里需要温暖的人们。她是那么多朴实,慈祥,说她这个年纪了,能做什么呢,这是她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 望儿为他们的爱心感动,老人是在尽心尽力,五尺男儿在用行动来唤醒人们的知觉和爱心,我当时就想,凭着俺那点点“经验”,说不定在老得走不动的时候,还也可以为那些需要的人们编织。 没上学的时候,就喜欢捡大人们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头儿”,一段段地打上结,请哥哥给我削竹子针,用蜡烛打滑,织出只有“上下”针的长长的一条,五颜六色的,像围脖,又不能当围脖的东东,因为“太细溜溜”,而且到处是结节,那时候还不兴“乞丐装”。实在是娃娃家“练兵”,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我还求哥哥用自行车钢丝给我锉出钩针,把钩针中间砸扁,这样勾起来,不会在手里滚来滚去的。 姐姐可是个自学成才的织毛衣的“高手”。在十岁和姐姐分别后的许多年里,都是她给我们全家老少织毛衣。她不仅会翻花样织毛衣,毛裤,毛背心,还会织桌布,勾桌布,和沙发扶手,茶几的垫布。上面压上玻璃,好看又干净。俺斗胆亮出俺的作品,是班门弄斧,半壶水,瞎逛荡。 我的第一件作品,是大学毕业工作,街上流行“棒针衫“的时候,“赶时髦”自己动手编织的。毛线是彩虹色的,快赶上和半个小手指般的粗,那针也是粗粗的,和长筷子似的“棒棒”。当年就是穿着棒棒衫去参加青年诗会,第一次走近文艺青年,和那个电视节目主持人不期而遇的。 第二件作品是和老公认识后,为他织的,从认识到结婚,正好作品完成,(是不是闪婚,看我织的速度了哈)。如今儿子都十四了,那这件毛衣他还是年年穿,可能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吧。今儿拍一张,还带着他的体温的“肖像照”。 去年夏天和朋友们下湖钓鱼,看到一位女友手真是巧,勾出粉色小毛衣给她女儿,像是给娃娃勾的“布拉吉”,心里好生羡慕。不光羡慕人家手巧,更羡慕她大把的爱心有地方洒。我年年买钓鱼执照,今生从未钓到过一条,看他们钓鱼,实在是闲的无聊,就开车去小镇买了毛线和钩针,端把Camping Chair坐在湖边,一边看大小男人们钓鱼,一边开始勾–大窟窿,松松垮垮地一大片,被大伙儿咧嘴儿夸作“渔网”我一边勾,一边哼着《海霞》》里的歌,“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么织渔网“,哇呀,进展神速,不到两天功夫,勾出了个大大的围脖。线是七彩的,毛茸茸的,我还挺有成就感的。这是可是俺几十年来的第三件作品啊! 入冬,“退休的“洋姐””生日的时候,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买什么好礼物,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我勾的大渔网,就把那把围脖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她好高兴,不仅因为那是她喜欢的颜色,还因为那是“渔网情深”啊,小小围脖,针针线线,凝聚着编织者的情感,因为是手织的,花式,颜色,和松紧,都几乎不可能重复。那爱心织在针线里面,不管“作品”是大还是小,针针线线为编织者表达的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您。 望儿还有N件没完成的作品,虽说是“现在进行时”,可是不定要等NXN年才能完成。不过我也想像那位老妇人一样,在我84岁时,献出一万件“作品”,给需要的人们。说不定到那时候,俺老太太的“老”作品,随着峰回水转,又一不小心“领导了新潮流了呢”! 勾的未成品 织的未成品 近期拙文: 时装当泳装,结果怎么样? 邻家大哥 邻家大哥(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