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孩子学医吗? 近来拜读了许多关于学医和叙述医生经历的博文,很佩服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坚定执着,除了天分,勤奋,家长支持外,还得加上点点儿的运气。很敬佩医生,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 历年来,在和医生们的交往接触中,我很有兴趣地听他们讲关于学医,以及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子(女)成父(母)业,挑几个来和大家分享: 女医生A: 今年68岁,在walk-in 诊所每周只上两天班,每年休假两个月。她说是再干两年就彻底退休了。她的两个女儿都没有当医生。按她的话说,她们不想“像妈妈一样辛苦”。A医生特别强调,她开始当医生的时候,远远没有现在竞争的激烈,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辛苦。女孩子,喜欢和小孩在一起,教师的工作是她们热爱的。 女医生B: 国内的医学院的改行读学位,又回头攻考,快五十才成为医生,漫长的道路走出来真是不容易,孩子要从小树立学医的概念,她常常教育孩子,“以后什么Ph.D也别读,要读就读MD.” 进医学院确实是“竞争惨烈”,孩子屡试不中,从开始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到拿到唯一的一所医学院的面试通知但遗憾的是,没成功。这样一年一试年地等待,希望太渺茫。B医生决定送孩子到北美以外的地方去学医,正像博友描述的那样,走上一条“难以回来”的路。 男医生C: 两个孩子子承父业,全是专科医生。都在加西。C医生退休后就到温哥华孩子们的身边养老了。他说,孩子们学医,是父母和孩子们彼此达成的共识。他很高兴地说,下下一代,已经有孩子立志要当医生。 男医生D 从医三十年,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四个孩子,全都是“体育名星”- 男孩子玩冰球,女孩子花样滑冰。他们全都大学毕业,可没有一个学医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因为体育专长被大学看上,拿了奖学金去读大学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在身边,不过都在北美这片土地上。 要知道,加拿大的国球“冰球”是父母花银子堆起来的。做一个“冰球父母”不容易,做三个男孩子的“冰球”父母更谈何容易?打冰球,因为场地问题,训练排期不定,常常是“早起晚归”到处“打游击”,几乎休想同时进行其他体育专长的训练,只能“专一”地奉献全部“业余”时间。花样滑也是耗资耗精力的一项运动,要想出成绩,必须是在私人俱乐部里一年四季地“泡”着。更别提这些活动的“装备”了,花样滑的鞋和表演服,和冰球装备一样,价格不菲。 男医生E: 三个孩子里,有两个从医。老大是男孩,是那种需要家长“推“的孩子。父母全力“推”他进了全城成绩最好的高中,想借波逐澜,把他推上去。推进医学院。 据校长说,他们学校,超过90%的孩子想学医。(包括兽医牙医等),可是真正如愿以偿的毕竟还是少数。依次“分流”到工程,药学,科学及其他学科。因为上医学院非得是各方面都好,有“独到”之处,而且成绩突出的孩子。全A和Top 2%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老大读了科学,在本科期间没能进医学院,毕业后也没能进医学院,E医生把儿子送到美国私立学校学牙医,毕业后正好多年的朋友退休,一边带他的儿子,一边把牙医诊所卖给这位新出道的牙医。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老二是女儿,从小就特别认真。是那种特别自律,特别追求完美的好孩子。E医生说他从来不用担心老二的学业,不用让她上那种竞争激烈的高中,因为放她在哪里,她都会成为顶尖的学生,那种“海选”出来的学生聚集的地方,反而给她很大压力。果然她本科毕业进了医学院。现在正在读专科。这女孩很小就在爸爸的诊所里“独当一面”。热心,成熟,认真,看得出,她会是一位好医生。 老三,父母都说她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也是最不用功的。喜欢看电视,动画,学了和设计有关的专业。父母没干涉,皆大欢喜。 其实学不学医,是一个很个人的问题,医生家的孩子们,或是有家人在这一方面工作的孩子们,比较容易做出决定喜不喜欢学医,而且一旦决定,就不轻言放弃。如果医生的孩子们学医,他们自然而然比别的孩子多些优势:多些信息,多些人脉,少走一些弯路。 写到这儿,怎么发现上面的几位亚裔医生家都有学医的孩子? 也许我们这儿地方小,也许就是碰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