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草原创:《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出版和再版 1977年的恢复高考,是结束了“文革”动乱后,发生的一件关系到大批青年命运的大事。当时多年中断了学习又渴望考上大学的人们,急需比较系统的学习资料。一套《 数理化自学丛书 》的再版,给他们带来了希望。77年末,印刷厂日夜赶印这套书,仍供不应求。在各大城市的新华书店门口,出现了连夜长队抢购的壮观场面。因这套丛书,大量被十年“文革”耽误了学习知识的青年人的命运,从此有了改变。 在记载这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功绩的众多文章和文字里,一个功臣的名字鲜有被提起,那就是我的母亲,蔡明。我曾在一篇纪念文里,简略写过母亲和那饱含她心血的《丛书》的关系。这里将我后来收集到的资料做些整理,将此套书的诞生,和母亲在它诞生和再版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较详细地写来。 《丛书》的组织编写和初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始建于1956年初,母亲于1957年秋调入该社,担任副社长和副总编辑的职务,实际上就是分管该社出版业务的负责人。母亲进入该社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建了理科编辑室并兼任该室主任。 在认识到当时社会上有对数理化自学丛书的需求后,母亲从1962年8月起,和同事们一起,着手组织了这套书的编写,聘请市内有丰富中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每人撰写最擅长的部分(分册)。按母亲的同事徐福生叔叔的一文(后简称为“徐文”)中所叙:《丛书》的编写宗旨是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青年通过自学读懂、学好高中数理化基础知识。它从1963年起至1965年出版社开展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止,《丛书》全套17册,出版了除《立体几何》外的16册。(1) 在这套书的编写出版期间,我二姐曾因病休学半年,靠在家自学直接考试过关没有留级。从二女儿需自学中受到触动,母亲更加意识到了出自学丛书的好处。花了很大力气,组织力量尽快编写这套书。 在组织编写这套书的过程中,母亲用上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母亲的人脉。母亲在四十年代初抗战时期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参加搞学运的初期在大学。后来参与领导学运时分管的重点在中学。对上海各中学情况十分了解。1949年后,母亲离开了教育系统。但上海各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的校长或支部书记们,几乎都是当年参与学运的地下党员。他们中好几位和母亲认识或共同工作过。在这套丛书的编写中,从挑选编写人,安排他们有时间编写,到后来的审稿,都得到了这些战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很多帮助。 参与丛书写作的教师功臣名单如下: 代数四册:赵宪初,周鹏寿,余元希,姚福丽 物理四册:赵宇昂,周礼平 化学四册:张国模,张冠涛,解守宗,周颂高,刘芝生 平面三角:姚剑初 平面几何第一册:杨荣祥 平面几何第二册:凌康源,梁捷妤 平面解析几何:吴家钦,奚定华 立体几何:杨荣祥 然而从1965年的“四清”运动起,这套书就遭批判。在“徐文”中写道:说它为升学服务、传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文革中,又批判它与“上山下乡”唱反调,还对其“斩草除根”,将所保存的《丛书》全付纸型通通焚而弃之。(2) 我们原来就知道,提倡学好数理化,是母亲在文革中挨批斗的原因之一。但现在才得知,这提倡学好数理化的主要“罪证”就是这套丛书了。 《丛书》的再版 这里要介绍一下徐福生叔叔,他是在我母亲开始着手组织编写《数理化自学丛书》一个月后,于1962年9月大学毕业被分配进上海科技出版社理科编辑室的。所以《丛书》初版的确定出版,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他在文革期间也未因《丛书》遭受批判。但在77/78年《丛书》的再版上,他起了相当要紧的作用。 1977年间,徐叔已担任了科技出版社理科编辑室主任。据他写道:1977年8、9月间,我从参加了邓小平同志召集的一次科学与教育座谈会的苏步青教授处,得知年内即将恢复高考的信息。关闭了十一年之久的高考,终于有望打开大门,让知青们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已命运了。这是何等重大的喜讯呀!我思索着应该为考生们提供合适的读本.(3) 可当时要再版《数理化自学丛书》,大家还是顾虑重重。据徐叔说:编辑室内部议论时,就有人提醒:“一波三折地挨批,还没尝够?”也有人置疑:“10多年前编的书早已不适合现行教学大纲了,与往后的教学大纲偏离就更远,况且纸型都毁了,费九牛二虎之力去重排过了时的版本,划得来吗?”说得叫人忧虑重重。可是,总不能让考生们“赤手空拳”赴考场呀!高考恢复在即,现实的急需就是动员令、冲锋号,抓紧出版是唯一选择。(4) 在这比较关键的时候,在文革中被打倒后一直靠边站的我母亲恢复了工作,重新走上了科技出版社的主要领导岗位。担任起了该社的副社长、副书记和副总编的职务。被小哥戏称为当时被民间用于老邓的“三副一总”。
母亲在参加了理科编辑室的就《丛书》再版的讨论后,当即拍板。“在出版社分管副总编辑蔡明的支持下,全室齐心协力,决心按原版样书发排,突击重排出版全套《丛书》。”(5)母亲和她同事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能恢复高考,传授数理化基础知识,又能错到哪里去?母亲认为,反正为了这套书,已挨过批斗了。若出了问题,再被批斗也没什么可怕的。 母亲在文革中被强加的最大罪名是“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其实也就是在文革初期,我父母觉得那斗争不正常,一起议论和怀疑江青借文革泄私愤报复,也提到了毛泽东对江青的纵容。母亲于77/78年刚恢复工作时,还是在“两个凡是”阶段。她不顾自己头上那攻击司令部的罪名还未彻底去掉,不把时间浪费在申诉和自哀自怨上。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支持组织了这套丛书的修订,继续完成编写和出版。那时真是一时洛阳纸贵,家中来借书要书订书的人络绎不绝。 我原来以为,为了恢复高考而再版《丛书》是理所当然的好事,母亲只是顺水推舟了一回。读了徐文才知道,在刚结束文革不久,在“两个凡是”的年代里,这样理所当然的好事也是要有勇气去做的。母亲和她的同事们有这样的勇气和前瞻能力,为了一代在学业上嗷嗷待哺的学子,敢于承担再度挨批的风险,值得我们后代敬佩。 造福于百万学子 “徐文”中写道:终于,在出版社、印刷厂和新华书店的通力协作下,出版社从发排起不足一个月,《代数》(一)就上架发行了。《丛书》重排本出版发行的消息传出,各地新华书店顿时排起长龙,广大知青和他们的家长、亲友犹如久旱逢甘霖,激动、企求和兴奋难以言表。出版社接连安排重印,仍供不应求,印了435万套,合计六千多万册。为便于各地及部队租印,我社破例地拷贝了十三付纸型提供便利。后来知道,1978年12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向全军发出的《关于部队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几项落实措施的通知》文件中,把科学文化教育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当时以普及中学数理化知识为主、以干部为重点。他们印发了《丛书》20万套,共300多万册,发至连队,帮助连队文化教育顺利进行。(6) “徐文”还写道:至今,许多为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回忆文章中时常深情地提及《丛书》,《丛书》见证了一代人的奋斗之路。有位广西的刘姓网友说,1977、78年《丛书》再重印,对我们被"文革"耽误了学业的人来说真是及时雨,《丛书》是使人进步的阶梯,既帮我达到了高中文化水平,还提高了良好的自学能力,至今我一直珍藏着它。《新民晚报》魏姓读者撰文说:他是70届初中,文化程度也就是小学五年级,77年《丛书》真是雪中送炭,我如获至宝,成了我的“家教”。辛勤耕耘终于得到了收获,帮我考取了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方志敏烈士的孙女方丽华说:1978年刚好初中毕业,爸爸给她买了一套《丛书》,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7月终于考上了她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梅姓院长撰文说:他在贵卅遵义上高中时,自学了《丛书》,做《丛书》习题的草稿叠得有近人高,1980年帮他考上了大学。有位旅英生物科学家江林华博土2007年3月19日撰文说,他出身农家,1976年升入初中,渴望《丛书》,如获至宝。《丛书》知识系统全面,既弥补课本知识,又培养自学能力,帮他1982年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在2006年5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社50周年庆祝会上,一位市领导的讲话中说:“上世纪70年代末,我有一套《丛书》,靠着它,改变了自已的生活命运。后来,这套书借给了两位朋友,他们的命运也得以改变。现在这套书还放在家里的书架上,几次清理,都没有舍弃。” (7) 当我将母亲在出版《丛书》中所起的作用,在我纪念母亲的文中简单披露后,收到了不少朋友和网友们热情洋溢的反馈。 好友杜君来邮件说:我当年考上大学靠的就是你母亲主编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我在大学同班同学纪念入学30周年聚会时做过一个简单报告,其中有一页光片专门提到了这套书,在此附上作为对你母亲所做贡献的一个小小见证。 网友W说: 谢谢你妈妈和出版社编的那套自学丛书!除了那本有机化学,其他几本的所有习题我全做过。我们大队后来有不少知青考上大学,全是用的这套书自学和复习的。 网友J说:这套书当年我高考是帮了我不少忙,我还带到美国来了。 网友L说:这套数理化丛书很好,谁有这套书,77级就可进清华。 网友S说:大恩不言谢,没有丛书,很多人的命运会不同。向您母亲和同事致敬。 网友Y说:当年也拥有一套自学丛书,记得在大学里做完老师布置的高等数学的习题后还要自己接着做自学丛书中的初等数学习题,把中学里没学好的补上。 网友JS也说:谢谢你的文章让我们知道那套宝书是怎样出来的。更是感谢你母亲对我们那批人的帮助。我得到时已考完了试,我带到大学去补底子。 网友LE说:非常感谢你的妈妈对数理化自学丛书的重要贡献。50/60后很多人都从啃这套书开始,弥补被文革荒废掉的功课,从而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谢谢你的好文。希望科学工作者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也能像知名演员那样被大家记住。 网友JJ说:我要感谢您母亲与那套书 - 我至今还留着它们。我做完了里面的每一道习题。 网友LYZ说:我当年极其缺乏复习资料。临考前一周才偶尔借到一套上海编的发给上海知青的数学自学丛书,编得真好,读起来深入浅出,非常好懂,非常入脑,可惜到手时间太晚。从此觉得上海那地方能人多啊。 网友SD说:这套书文革前已基本出齐。当年买不到这套书,能借到几本已是万幸,称之为指路明灯当不为过。你的母亲蔡明女士可谓功德无量啊! 网友XG说:这套自学教材的确如雷贯耳!尽管俺当时只是小学生,每当路过新华书店(记得好像是中国的唯一书店),如有来货外边总是排起了长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系列就是77-80级全国参加高考青年的圣经。 向蔡明女士致敬! 好友ZK说:当时我在部队当卫生兵,就是靠这套书,78年考上了医学院。这套书还是我和XP结缘的“媒人”。他回去探亲背来了沉甸甸的书,借给我、和我一起学,才打动了我。
中学同学好友陈君说:我未能用上这套书。但当年托你帮我买的这套书,在我孩子上重点中学和高考时用到了。学这套书作为课外辅助,使他在班里的成绩能保持名列前茅,顺利考上重点大学。
大学同学好友周君说:可惜已无缘向你母亲道谢。想当年,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犹如沙漠中的清泉,成全了一代人(历年十届中学生)考大学追求知识的梦想。那套丛书的意义在那几百万学子的心目中,是无法忘怀,无法言喻的。至今家中还保存着那套丛书。书页早已泛黄,但那段铭心刻骨,追求梦想的日子,却已深深地烙印在字里行间,留着抹不去的记忆。 我们自家受益于这套《丛书》的人却并不多。虽然我们姐兄妹在文革后,相继考上大学,后读硕读博,但家中真正从这套书大为获益的只有我小哥。文革前刚读完小学五年级的他,凭借自学这套书,在77年高考中考出了高分,踏进了名校大门。当然,我们后来在学业事业上略有所成,都与母亲的早年教育和父母共同树立的勤奋好学家风密不可分。 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中很多昔日的学子,会记住这套丛书编写人为民育英才的的功绩。虽然时过境迁,如今这套《丛书》在众多自学材料中已不起眼。但它给一代学子中的不少人带来学习动力和希望,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和人生轨迹的事实,是会被记入中国教育出版业的史册的。
图片为好友杜君所摄
《数理化自学丛书》全套17册 (此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 (1) - (7) 时代的印迹:忆《数理化自学丛书》,《出版史料》2009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