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一遍《云图》就着手写影评,我觉得自己冒着傻气,就像刚学完基本的加减法就去参加微积分考试。三小时之后我走出剧院,感动到情不自禁,并且被影片震惊到几乎动弹不得的地步。当然主要是情不自禁。这么长的一部影片,这么多故事交织在一起,来来去去,这么多想法要表达,沃卓斯基姐弟【译注1】和汤姆•提克威尔【译注2】的这部新片以电影艺术的大潮席卷而来,威胁着要淹没你,假如你没准备好的话。 影片的成就众多,但是最伟大的成就是它掌控信息与情绪大潮的方式;这一方式让你可以跟随它在几个世纪的跨度上来回跳跃。《极速赛车手》是一部摩登电影编辑的奇迹,电影使用密集的运动镜头刺激我们,还能保证其能够被理解,说明沃卓斯基姐弟对于今天的观众处理视觉信息的方式有深刻的了解。《云图》把高度运动性的元素放下了,但是依然保持了对我们信息处理方式的理解,而且,沃卓斯基姐弟和提克威尔相信观众能够、且愿意跟上。云图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如此分散,又如此浓缩,如此相互关联,但是一点儿也不让人困惑,从不把观众拉下。 再一次,沃卓斯基姐弟把电影艺术向前推进,重写了视觉叙事艺术的语言。 不是所有观众都会像我这样接受《云图》。我可以预见:这部影片会招致许多批评,并且老实说其中的许多批评是有道理的。影片在许多地方太严肃了。有时又过于单刀直入。化妆的效果相当得缺乏连贯性。某些口音及表演是有问题的。但是所有这些抱怨将归结到(我觉得是积极的)一点: 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 我觉得:他们实际上达到了想要的效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的话会是:无畏。这是一种最大胆的电影制作,《云图》是一部把所有内容都放在屏幕上且给予了百分之二百努力的电影。这么做的结果是:失败的部分会让人大失所望,但是成功的部分使其超凡入圣。《云图》成功的部分远比失败的部分多得多。 况且,就算有些部分不太成功,谁会在意呢?你会批评一个破纪录的赛跑选手他每一步跑得是否完美,把注意力放在他微不足道的几次失足呢?还是会带着敬畏和惊奇来看他的整个成就?是的,《云图》中是有微小的失足,但是作为整体,它是一部卓越的、惊人的作品,带着犀利的洞察力和非凡的乐观主义精神。 我尚未阅读大卫•米切尔2004年的同名小说(影片的剧本根据小说改编而来);但是我听说这本书被人们认为是不可改编(成电影)的书之一。乍一看,要拍摄一部电影讲述六个用心良苦又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的故事,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太平洋、终于地球末日之后的遥远未来,似乎不太可能。米切尔的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六个故事,每个故事先讲一半;然后像回飞镖一样倒回来,讲述每个故事的后一半,时间上倒退着回到19世纪40年代。 电影不是这么拍的。开头是一系列快速序列以建立六个不同的故事,然后开始在各个故事间、依据屏幕上的行动和主题来回切换。我们可能会从2144年的新首尔跳入1930年的比利时,再到1975年的旧金山,每一次过度或者由屏幕上的运动镜头决定的,比如1975年一辆车向右转弯切换到2144年一辆飞车进入画面;或者由不同人物形象间的行为的共鸣来决定,比如2012年的一次越狱切换到2144年的一次越狱,再过度到地球末日之后的一场追车。这些场景令人兴奋。影片出色地发展到过度场景,有时只给我们一个场景,有时给我们一系列场景,还有的时候只让我们瞄一眼就切换了。 然而就像音乐,就像1930年那个故事中写就的《云图六重奏》,由多个相互重叠的独奏组成的乐章,并且每个部分就好像一个乐器演奏(或音乐)的一个阶段,利用其它音响和旋律,有节奏地、优美地汇聚起来然后又分散开去。仅仅这一点,《云图》的结构和内在的衔接,足以让它成为21世纪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谢天谢地,这部电影还有别的可说。它的结构是大胆的,但是沃卓斯基姐弟和提克威尔加倍的大胆。在六个不同但是相连的故事中,他们只用了六七个主要演员分饰多个角色。许多演员出现在每一个故事中,完全借助化妆特效来改变形象。哈莉•贝瑞扮演了萨摩亚女子、印第安社交聚会常客、年长的男性韩国医生、未来的考古学家。汤姆•汉克斯扮演了粗俗的船上的医生、地球末日之后的村民、在街头打架斗殴的爱尔兰人。雨果•维文扮演的有:想象中的魔鬼、韩国的坏蛋、大个子护士(是的,一个女人)。一次又一次,这些演员突然出现,有的时候撑起故事,有的时候在场景中一闪而过。 一人饰演多个角色估计是《云图》电影制作最大胆的决定。这个决定影响重大,维系着整部影片的成败。没有一个演员是无法辨认的(但是这恰恰是影片的一个要点:其主题要求这些形象在几个世纪中反复出现),但是有时化妆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韩国演员裴斗娜被化妆成19世纪40年代的白种女人,看上去很古怪。还有的时候,讲英语的口音听上去不合适;汉克斯化妆成那个打架者暨作者外号“除尘器”的德莫•霍金斯,他的外形像极了演员鲍勃•霍斯金斯和本•金斯利的杂糅,但是他的糟糕的、卡通人物式的口音削弱了他的场景。 有些人为因为这些细节而烦恼,他们是不得要领。汉克斯演“除尘器”的部分很短,裴斗娜演白种女人的戏份也很少。每个故事里的主要演员都有十分的表现,表演细致入微,且常常让人心碎。六个故事色调不同,使得每个演员有机会在每个部分演绎有所不同的角色。汤姆•汉克斯扮演19世纪40年代船上的医生时变得非常粗俗,他扮演地球末日106年之后的拓荒的村民一角则绝对精彩。 哈莉•贝瑞在1975那个故事里演技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她扮演的是一个记者,追踪采访围绕某核电站的阴谋。裴斗娜扮演2144年的复制人(暨克隆人),帮助掀起了人类思想的革命,演技极其高超。休·格兰特扮演70年代一个道德败坏的家伙时演技不错。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角色跨度很大,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明星之一。詹姆斯•德阿西与吉姆•斯特格斯也有不凡表现,包括2144年那个故事里他们都被大变妆成韩国人的戏。每个演员都很棒(公平的说,某些演员不是在每个故事里都有不俗表现)。 每个演员都有机会一展才华,但是有一个两演员的演技是顶呱呱的。吉姆•布罗本有两个令人惊讶的出色表演,一个戏剧化,另一个轻喜剧化。1930年那个故事中,他是威威安•埃尔斯,一个在自己的庄园里逐渐老朽的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而在2012年的故事里,他是提摩西•凯文迪斯,一个不算英雄的书籍出版人结果无意识地住进了养老院。他还出现在其它故事中,船长、盲人小提琴手、未来的人等;但是这两个角色他真正能够引以为豪,且他可以自豪于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我不是爱看奥斯卡的人,但是觉得他的表演应该可以赢得奥斯卡奖。 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突出表现:本•魏肖丝丝入扣演绎了罗伯特•夫洛比雪,本来是一个男妓,后来终于找到了开发自己音乐天才的渠道,结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人夺走。《云图》中的故事演绎的不均衡:19世纪40年代太平洋上的故事有点傻气。沃卓斯基姐弟对于新首尔那个故事里的科幻动作场面过于偏爱而影响到了更为重要的信息对观众能有充分的冲击。但是夫洛比雪的故事是整个电影中突出的精彩片段。我被深深打动,当故事结束的时候,眼泪在我心底默默流淌。 至于我喜欢的故事,世界末日之后的那个故事真的让我很兴奋。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说一种混杂的英语,给我的感觉很像安东尼·伯吉斯【译注3】笔下“那得撒特”的克里奥尔【译注4】变种。对未来世界蛮荒的设想令人震惊。汤姆•汉克斯演的是扎克里,低贱的、住在山谷里的人;他们的族人经常被食人的寇娜族(领头的是你认不出来的休•格兰特)袭击。有的时候,山谷之外的社会的成员——先知人会来拜访他们。先知人是技术先进的人类最后的残留,其他人类都舍弃了走向死亡的地球而奔向其它星球。这个故事和夫洛比雪的故事都让我想要看到更多更好的发展,因为每个故事都创造出我想要在其中流连忘返的世界。在未来世界里,哈莉•贝瑞穿着非常艾米达拉女皇【译注5】风格的白色连身衣裤,不过沃卓斯基姐弟不是真的在重复《星球大战》电影系列。他们只是在创作一种不同的、宏大的、史诗般的和引人入胜的作品。 这是一部史诗电影。其史诗性是旧式的,不仅跨越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地域,而且包含了人类灵魂的地理学。从很多方面来看,《云图》是终极的无神论电影,因为它假定你的来世不是你意识的延续,而是你自己小小的独奏的永恒的回响。演员们反复出现代表的是什么东西的反复出现?灵魂,如果你相信那玩意的话。但是如果你更加非宗教的话,你的答案可能是:问题、理念、希望和梦想。在《云图》中,每一个罪行、每一个善行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回响;1840年一个男子的行动在两百年后导致了一场全球意识的巨变。如果把话说透的话,影片的观点非常简单;但是在电影语言的表述中,它却有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意义。 《云图》有时冒着傻气,有时矫揉造作,还有时信息超载。但是对我而言,以上所有缺点都是优点。《云图》是杰出的电影制作,我见过的最为大胆的作品。沃卓斯基姐弟在他们不受欢迎的《黑客帝国》后两集和票房失利的《极速赛车手》之后,制作出一部由几个被化妆成不同角色的演员出演的、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冥思的作品。有人也许会说:他们是在自杀;在我看来,他们具有非凡的英雄气概。 看完《云图》,我完全被征服了。几天之后我依然在思考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我可以写上几天的电影,其中的每个镜头、每个过度都值得探讨和仔细分析。我甚至还没有谈到影片的叙事方式:影片通过信件、回忆录、电影、宣言等,来讲述我们人类之间无尽的关联性。在这篇影评中,我对于影片的许多方面只是浅尝辄止;在伟大的作品面前语言是如此无力。 我急切地想要再看一遍。在那之前,我要牢牢抓住影片给予我的对于电影以及人类未来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充满希望的感觉。有多少电影能够给你这种感觉呢? {作者:戴文•法拉希,发表于2012年9月8日的“坏蛋文摘”网站) 【译注】: 1. 沃卓斯基姐弟(the Wachowskis),原本被称作沃卓斯基兄弟,以《黑客帝国》三部曲蜚声影坛。文中提到的《极速赛车手》是他们《云图》之前的一部电影。 2. 汤姆•提克威尔(Tom Tykwer),以导演《罗拉快跑》蜚声影坛。 3. 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1917年-1993年),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及作曲家,代表作:《发条橙》。那得撒特(Nadsat)是《发条橙》中虚构出来的青少年使用的暗语。 4. 克里奥尔语(Creole Language),是指一种混合多种不同语言词汇,有时也掺杂一些其他语言文法的一种语言。 5. 艾米达拉女皇 (Queen Amidala),《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虚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