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深度阅读《日出之前》:只有连接 2015-08-15 06:05:25

彼得·博格达诺维奇[ 1 ]采访吉米·斯图尔特[ 2 ]时,斯图尔特讲了一个故事:一次,一个偶然遇见的家伙对他说:”有一部电影中你曾经念过一首诗……相当棒。“斯图尔特意识到那人谈到的电影是1941年上映的,二十多年前的事儿。他对博格达诺维奇说:

”那就是要点, 那就是电影的伟大之处……假如你很棒,且有上帝的保佑,且足够幸运地拥有某种个性能够脱颖而出,那么你会学到:你所做的就是给与人们一点儿……一点点时间的碎片,让他们终身不忘。“

导演理查德·林克雷特感兴趣的众多主题中,他最痴迷的是时间。这点你可以从《日出之前》、《日落之前》和《午夜之前》的电影三部曲中看出来。这三部电影拍摄跨度超过二十年。从他的最新电影《少男时代》你可以看得更清楚。这部电影拍摄了十二年之久。时间的流逝,以及伴随时间流逝而来的死亡、变化和失落,是一切人类共享的体验。其他一些电影人也迷恋时间这一主题,并一直在努力把它表现在屏幕上,捕捉那无法捕捉的。

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昆士[3 ]把他剧团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归结为:如何创造剧中剧,或者说如何”把月光引入内室“。对于戏剧、电影、艺术,以及任何涉及想象的行当来说,把月光引入内室本质上都是”困难的事情“。林克雷特极为在意于找到一些真实的方法来创造一个电影空间去捕捉“月光”:爱、聆听、谈话的跌宕起伏、时间的流逝。

在《日出之前》里,一个跨越几十年时光的电影系列的种子已经埋下了。影片开场只见:快速运动中的铁轨,想必是从列车的车窗看到的移动中的风景。但是林克雷特选来伴奏的是英国巴洛克[ 4 ]时期的作曲家亨利·珀塞尔[ 5]的《狄朵与埃涅亚斯》强大的序曲。重大,甚至可以说极为关键的是:音乐仿佛具有某种力量,将这两个陌生人推送到彼此的人生道路上。

《日出之前》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在片名中就明确了故事结束的时间。法国女孩席琳和美国男孩杰西会建立连接吗?他们会接吻吗?他们会一起回到列车上吗?林克雷特感兴趣的是比“发生了什么”更微妙的东西。他感兴趣的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获悉但绝少见于荧幕上的那件事——与人愉快交谈的感觉。接吻很好,但是交谈更佳。席琳和杰西半开玩笑地致力于交谈的艺术:他们在有轨电车上玩问答游戏(影片的许多段长对话之一),或假装给家乡的朋友打电话。即便他们谈论的话题有些相当严肃,即便大家越来越清楚:他们很可能会发生性关系了,电影的基调依然是轻快和有趣的,而不是谨小慎微或愤世嫉俗的。当他们出现分歧时,席琳和杰西看上去更感兴趣于继续交谈而不是坚持谁对谁错。

罗杰·伊伯特[6 ]在他对《日出之前》最早的评论中说:林克雷特快要“找到宝”了。林克雷特把月光引入内室的时间片断实验含有一种内聚力,这种内聚力让他的粉丝们一直激动不已。十年之后,林克雷特依然快要“找到宝”了。艾伯特这样评论《日出之前》:“这部影片包含的素材可以成为终身性的计划;就像那个《人生七年》系列[7 ]。随着席琳和杰西的变老,这是一个每隔十年左右可以重新探讨的对话。”确实,随着《午夜之前》在2014年的上映,伊伯特的话应验了。

把三部电影放在一起来看,它们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第一部电影的魅力在续集中没有消失,虽然探索的方向变了,但是席琳和杰西的世界打开门接纳其它的人和物;谈话的主题越来越吓人,也越来越私人化。你感觉到角色从青年步入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当然有所得,比如自信、安逸;但是也有所失。在《午夜之前》中,当他俩年轻时候的自己舞动着穿越荧幕,嘲笑着他们那一刻感到的紧张和压力时,男女主人公的失落感相当明显。席琳问道:“你会和现在的我一起下车吗?”

生活是由短暂的瞬间,而非重大的时刻构成的。林克雷特对于小的重要性有强大的敏感性。在桑顿·怀尔德[8  ]的《我们的小镇》的结尾,艾米莉在“回到”居住地只不过一天之后,要道别了。 她道别的对象表明了她会怀念的事物:

“再见,再见世界。再见,格罗弗的角落……妈妈、爸爸。再见了,滴答响的时钟……还有妈妈的太阳花。还有美味、还有咖啡。以及新熨过的裙子和热水澡……还有入睡和醒来。啊,地球,你太奇妙了以至于无人意识到你的存在。人活着的时候,有谁意识到生命吗——那每一分钟? ”

《日出之前》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弹球机和手相师、肚皮舞和书本、摩天轮和墓地;导演知道:是小东西构成了我们生活的质感。当一个人回顾一段感情时,依然记得的通常不是其“情节”;而是细小的可感的东西:那人身上的味道,他(她)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的皱纹,第一次接吻那晚的光线。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日出之前》全神贯注于细节、行为、倾听与谈话的简单动作、当话题开始变严肃时展开情节的沉默,从而在细胞层面上做到了这一点。

福斯特[ 9 ] 在他的《霍华兹庄园》中宣布:

“惟有连接!那是她讲道的全部要义。惟有把散文与激情连接起来,那么两者都会得到提升,而你将看到登峰造极的人类的爱。不再是碎片式的生活了。惟有通过连接,野兽和僧侣,被夺走了他们的命根子——孤独,终将死去。”

席琳和杰西这两个年轻人一面走向各自的生活,主张各自来之不易的个性和观点;一面对此刻的机缘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他们发现了福斯特这段话中的真理。以这种方式,这部电影傲然独立。假如没有《日落之前》和《午夜之前》,《日出之前》依然会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因为影片讲述了任意的两个人能够做到“惟有连接”。

在关于宗教的谈话的半途中,席琳说,“我相信假如真有某种神灵的话,不会是在我们任何人身上,不在你也不在我,而只在我们之间的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在这个世界上,假如真有某种魔法的话,一定是在人们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某物的尝试之中。我知道,那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但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案一定就在那尝试中。”就像林克雷特是导演一样,她是她自己的现实的创造者;杰西也是,我们大家都是。我们之间存在一个空间。我们要如何跨越这个缺口?我要如何理解你的感受,我要如何解说我的感觉?就像席琳说的那样,重要的是尝试;归根到底,我们知道人无法捕捉到月光,但是你至少得尝试一下。月光、魔法、神灵、爱情……不论你管它叫什么,它就在那儿,在我们之间的“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这也就是为何即使《日落之前》和《午夜之前》从未面世,《日出之前》也给了我们如此意义重大的感觉,配得上片头那支宏大而急促的曲调。

这篇文章的许多引文都是文学性的,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时间这类话题通常在书面的文字中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你可以用一页又一页的篇幅来描写一个人听到某支歌之后的某个想法、由糕点的味道引发出童年的许多回忆及其激发的图景。在《日出之前》的片尾,杰西送席琳去乘坐开往巴黎的列车。他们之间的“小小空间”现在充满了心心相印的回响,于是他们决定要在整整六个月后的同一天在同一个地方碰面。是在这一段对话中,我们才知悉:《日出之前》的整个故事发生在6月16日。

世人知道6月16日是“布卢姆节”[ 10 ],但是你必须是詹姆斯·乔伊斯的超级粉丝才可能真正懂得那是什么意思。1904年6月,年轻的詹姆斯·乔伊斯被自己不想要的、与宗教、家庭和政府认同的情感控制着。他在都柏林的街道上巧遇了一个名叫娜拉·巴内可尔的女子。对语言一向很敏感的乔伊斯喜欢她姓氏中的双关性[ 11 ];还喜欢她的名字,因为和他心目中的英雄亨里克·易卜生[  12 ]的一出戏中著名的主角一样。两人约定了一个时间要再见面。或许领悟到自己的生活即将变样,娜拉放了“吉姆”(詹姆斯的昵称)的鸽子:她根本就没影儿。1904年6月15日,乔伊斯给她写了一封恳求的信,信中说:“我也许瞎掉了。我对着一头红棕色头发看了很久,最后确定那不是你。我很沮丧地回家。我想和你约个时间见面,但又怕你不方便。我希望你能行行好和我约会,如果你还没忘记我的话!”

1904年6月16日,乔伊斯和娜拉出去走了走。三个月后,两人私奔往欧洲,没有结婚,留下一堆的债务和丑闻。直到1930年两人才正式结婚,  但他们作为夫妇生活了几十年,育有两个孩子,真正谁也离不开谁。

娜拉是乔伊斯进入一体的、完满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生活的通道。在这样一种生活里,他可以成为自己,不再与自己分离。他献给娜拉的作品就是《尤利西斯》;该书1922年出版后获得广泛的好评,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尤利西斯》有近七百页,故事发生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对乔伊斯来说,这一天象征着他停止生活“在碎片中”,最终得以“惟有连接”。

这样看来,林克雷特对《尤利西斯》日期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噱头,或是向观众中能理解这个典故且自以为聪明的那些人的一次机灵的眨眼。这是在宣告林克雷特的意图;这是对《日出之前》真实意图的一个声明。

我们不能独力找到救赎,在他人身上我们也找不到。《日出之前》在其每一个停顿、每一次接吻、每一场争论、每一段大笑着的、开玩笑似的谈话中向我们展示了:就在我们之间的“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存在着救赎的一个遥远的可能性。

译注:

1. 彼得·博格达诺维奇(塞尔维亚人,生于1939年)是美国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评论家和电影史学家。曾经跻身好莱坞名导演行列,代表作品《最后一场电影》。

2. 詹姆斯·梅特兰·斯图尔特(James Maitland Stewart,1908年-1997年),昵称吉米·斯图尔特(Jimmy Stewart),美国电影、电视、舞台剧演员、美国空军准将。他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金球奖终身成就奖,及其他多数主要电影组织的终身成就奖得主。1999年,斯图尔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3名。

3. 昆士(Quince),即彼得·昆士(Peter Quince)是《仲夏夜之梦》中一个人物,写了一个剧本且在某公爵的婚礼上表演。

4. 巴洛克时期(Baroque-era):巴洛克艺术是欧洲十七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具体到巴洛克音乐,指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流行时间是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5. 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1659年-1695年),巴洛克时期的英格兰作曲家,吸收法国与意大利音乐的特点,创作出独特的英国巴洛克音乐风格。他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独霸乐坛两百年。下文提到的《狄朵与埃涅亚斯》(Dido and Aeneas)是他创作的小型歌剧。

6. 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全名Roger Joseph Ebert,1942年-2013年),美国影评人、剧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7.《人生七年》系列(7-Up series或Up series)是英国ITV格拉纳达(ITV Granada)独立电视台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儿童的生活;这14位儿童在1964年都是7岁。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49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和BBC播出。

8. 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1897年-1975年)美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获得过三项普利策奖,一部小说,两部剧本。获奖作品之一的《我们的小镇》(Our Town)是他1938年的三幕剧,引文中格罗弗的角落(Grover's Corners)就是该镇的名称。

9. 福斯特,即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年-1970年),英国小说家、散文家。《霍华兹庄园》(Howards End)是他1910年的小说。

10. 布卢姆节 (Bloomsday):在每年的6月16日,在都柏林等地人们纪念和庆祝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生平的节日。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的时间设定是:1904年6月16日;其主角名叫利奥波德·布卢姆。

11. 双关性(pun),这里指的是娜拉·巴内可尔的姓巴内可尔(Barnacle)意为“藤壶”,同时也指难以摆脱的人或物。

12. 亨里克·易卜生,即亨里克·约翰·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1906年),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其戏剧作品《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中女主角名叫娜拉(Nora)。


浏览(257)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323,82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焕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读霍金的The Universe in a Nuts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焕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 爱国,你究竟在爱什么?
· 卡玛、韩丁与中国
· 老西:一路走好
【中国历史】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焕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 爱国,你究竟在爱什么?
· 被迫流亡的人们——读唯色的《杀劫
· 中国离告别革命有多远
· 粉狼闹伦敦事件与中共的野心
· 卡玛、韩丁与中国
· 鲁迅周作人的传记四种
【读书】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焕
· 读霍金的The Universe in a Nuts
· 被迫流亡的人们——读唯色的《杀劫
· 悲剧及其记忆——读Slaughterhouse
· 中国离告别革命有多远
· 再读木心
· 卡玛、韩丁与中国
【北美社会】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爱国,你究竟在爱什么?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悲剧及其记忆——读Slaughterhouse
· 粉狼闹伦敦事件与中共的野心
· 卡玛、韩丁与中国
· 老西:一路走好
【诗】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尔赫斯诗三首
【翻译】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侵
· 焦虑六论
· 自虐者脱困的七种武器
【第三视点】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们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 王小波、女权主义与全职主妇
【反压迫】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 被迫流亡的人们——读唯色的《杀劫
· 中国离告别革命有多远
· 平权法案的终结与美国的倒退
· 忘却与记忆——访阮越清
· 一方头巾引发的示威
· 《银翼杀手2049》:没有未来
· 感恩节的迷思
· 哥伦布的故事:一个版本
【中国社会】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里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焕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 爱国,你究竟在爱什么?
· 被迫流亡的人们——读唯色的《杀劫
· 悲剧及其记忆——读Slaughterhouse
· 中国离告别革命有多远
· 粉狼闹伦敦事件与中共的野心
存档目录
2024-04-05 - 2024-04-26
2024-03-01 - 2024-03-28
2024-02-02 - 2024-02-24
2024-01-06 - 2024-01-26
2023-12-01 - 2023-12-29
2023-11-03 - 2023-11-25
2023-10-06 - 2023-10-27
2023-09-01 - 2023-09-30
2023-08-04 - 2023-08-25
2023-07-07 - 2023-07-29
2023-06-03 - 2023-06-30
2023-05-07 - 2023-05-27
2023-04-02 - 2023-04-29
2023-03-03 - 2023-03-25
2023-02-04 - 2023-02-25
2023-01-03 - 2023-01-28
2022-12-02 - 2022-12-29
2022-11-04 - 2022-11-27
2022-10-01 - 2022-10-22
2022-09-02 - 2022-09-24
2022-08-06 - 2022-08-27
2022-07-03 - 2022-07-29
2022-06-04 - 2022-06-25
2022-05-08 - 2022-05-28
2022-04-18 - 2022-04-30
2022-03-13 - 2022-03-27
2022-02-12 - 2022-02-26
2022-01-15 - 2022-01-29
2021-12-11 - 2021-12-18
2021-11-06 - 2021-11-27
2021-10-16 - 2021-10-30
2021-09-11 - 2021-09-25
2021-08-02 - 2021-08-22
2021-07-04 - 2021-07-24
2021-06-04 - 2021-06-26
2021-05-01 - 2021-05-29
2021-04-02 - 2021-04-24
2021-03-06 - 2021-03-26
2021-02-06 - 2021-02-27
2021-01-10 - 2021-01-31
2020-12-06 - 2020-12-31
2020-11-02 - 2020-11-29
2020-10-12 - 2020-10-24
2020-08-14 - 2020-08-14
2019-02-01 - 2019-02-01
2018-06-07 - 2018-06-17
2018-05-30 - 2018-05-30
2018-03-11 - 2018-03-11
2018-02-01 - 2018-02-01
2018-01-08 - 2018-01-20
2017-12-17 - 2017-12-30
2017-11-09 - 2017-11-26
2016-12-17 - 2016-12-27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18 - 2016-10-18
2016-09-30 - 2016-09-30
2015-12-28 - 2015-12-28
2015-11-06 - 2015-11-28
2015-10-03 - 2015-10-31
2015-09-02 - 2015-09-23
2015-08-03 - 2015-08-28
2015-07-07 - 2015-07-13
2015-05-02 - 2015-05-31
2015-04-04 - 2015-04-24
2013-12-03 - 2013-12-03
2013-11-14 - 2013-11-14
2013-10-03 - 2013-10-28
2013-09-02 - 2013-09-29
2013-08-02 - 2013-08-30
2013-07-01 - 2013-07-30
2013-06-01 - 2013-06-28
2013-05-01 - 2013-05-01
2013-04-02 - 2013-04-26
2013-03-08 - 2013-03-30
2013-02-02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23
2012-12-25 - 2012-12-31
2012-10-09 - 2012-10-09
2012-08-04 - 2012-08-18
2012-04-08 - 2012-04-08
2012-03-07 - 2012-03-19
2012-02-15 - 2012-02-28
2011-12-23 - 2011-12-29
2011-08-30 - 2011-08-30
2011-01-04 - 2011-01-19
2010-12-07 - 2010-12-31
2010-11-14 - 2010-11-14
2010-10-08 - 2010-10-08
2010-07-01 - 2010-07-09
2010-04-06 - 2010-04-29
2010-03-04 - 2010-03-27
2010-01-17 - 2010-01-21
2009-12-13 - 2009-12-28
2009-11-14 - 2009-11-29
2009-10-15 - 2009-10-31
2009-08-14 - 2009-08-14
2009-07-04 - 2009-07-23
2009-06-03 - 2009-06-03
2009-04-04 - 2009-04-24
2009-03-06 - 2009-03-06
2008-12-02 - 2008-12-21
2008-11-22 - 2008-11-22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