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盛行这些年以来,人们为这个世界的担忧从未停止过。 从武汉的封城前后,剧团记得诸多故事里面最深刻悲痛的故事: 其一:武汉有一家人,儿子八岁,患有血癌,这一家人提前或是比其他武汉居民都早就具有警惕性,父母早早给儿子在家中都戴上了口罩,家长也不让儿子出门,结果不久,悲剧依然避免不了,这家人的儿子最终还是莫名其妙地被感染上了病毒,并很快死去。
第二个故事就是一个少女,在冷风吹拂的夜晚站在街头哭泣,她为因为武汉肺炎而死去的父亲而伤悲,而让她难以接受的现实是:又怕生病在家的母亲,因为这个噩耗而承受不起,少女怕再次失去自己的母亲,她不敢回家,她是真的怕了!后来她父亲的兄弟赶来安慰她,俩个人站在街头的黑暗处,不知如何是好?回去吧,如何掩饰这种深刻又突如其来的深刻悲痛?
第三个故事就是一个年老的母亲,九十岁以上了,她的儿子在病毒扩散之前,每天早上都去公园锻炼,六十岁的身体也健康。然而,不幸的是母亲和儿子都被感染上了病毒。 这个母亲太想让她的儿子活下去,她自己选择在发低烧的情况下去医院排床位,她苦苦在医院排了三天三夜,第四天早上终于有了床位,并坚持让她儿子在医院治疗,母亲抱着自己去死的决心,让感染的儿子住院治疗,儿子住进医院以后,很快就进入了ICU,年迈的母亲还乐观地用她娟秀的中文字体写上纸条,请护士从窗口的玻璃窗展现给她的儿子看,鼓励儿子战胜病魔,其实这个时候,她的儿子正在跨过人世间的最后一道门槛,与她诀别。医务人员很不忍心,还是把这出戏配合演下去。 这位90多岁的老太太,武汉封城,她回不了家,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徘徊在医院外面的大街上,她说她此刻害怕了,上千万人口的城市,突然静下来就孤单剩下她一个,当时网络盛传一张图片:一只野猪,奔跑在武汉的高速公路上。这是武汉封城最好的见证。 老婆婆饿得没有办法,只得返回医院去医院的食堂要饭,要水。 她经历着这些艰难,还是希望她的儿子能够成功活下去,甚至不惜用她的老命来换回儿子,可惜命运的抽签,没有让她如愿,人定不能胜天。她活了下来。 武汉出了一个李文亮医生,事后的这些年月里,中国人每天都有去他博客下面看望他,给他留言,假装他依然活着,人们每天给李医生的留言,有时候可达两千多条,很多深夜里,人们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创伤都跟李医生诉说,后来,李文亮的博客留言区,成了中国人网上的哭墙。 第四个故事,就是武汉封城以后的第三个年头,2022年底,突然中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猖狂之极的白卫兵突然消失了,巨资兴建的方舱也在烂尾,紧接着几亿人都感染上了武汉肺炎的变种。四川地区人口密集,感染人数很快一跃成为全国之最的地区之一。 剧团有一个同事,去年刚退休,他在自己的家乡广元,在一个父母留下的土地和房屋后面的一片空气良好的森林旁度假,结果两口子还是莫名其妙地感染上了病毒,老婆发烧7天,他本人的毒株症状还跟他老婆的不同,喉咙痛得如刀片在割,朋友从成都寄过来的药,也不敢多吃。他跟剧团说:实在是没有料到我们离死亡那么近,我们在跟命运搏斗,好恐怖哟。 他们去镇上取药的时候,镇上的人和附近村民都基本上羊完了,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 剧团也不客气:以往一再提醒你们备粮备药,听不进去,总以为悲剧都是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丧钟都是为别人而敲响的,是不是呀? 人有一种本能,就是在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更固执地坚信只要坚持,就能度过难关,一切都会好起来。 剧团一个好朋友,父亲在昨天因为新冠而死去。其父在医院跟病毒进行了异常烦躁地拼命以后,肺,肠道被病毒攻击出血而停止了呼吸。 当成都躺平以后,朋友们都讲自己羊了,全家羊了,周边的人都羊了。 剧团这个朋友也羊了,令人高兴的是父亲没有羊! 后来,父亲还是羊了。 当时不严重,做儿女的还是希望在早期就能把父亲的病情控制下来,进医院的时候,当时医院人满为患,医院只能选择年纪在70岁以上的感染者,年青一些的感染者,白天在医院输液,输完回家。那个时候,医院每天因为新冠而死的老人有二,三,四个,朋友记得有一个六十岁的"年青患者",输液以后感觉好转,结果回家几天以后,突然又复发,回到医院第一天就过世了。 剧团的这个朋友与姊妹轮流在医院照看父亲,父亲因为病毒感染,性情暴烈,时常抓掉输氧管子,也要抓掉输液的管子,所以他们都得轮流值班,父亲夜晚睡不着觉,害得他们也跟着不敢睡。 这些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对于以孝为先的族群来讲,并不算难事,难的是当时瘟疫盛行,他们姊妹们都有被毒株再次感染的风险,在医院这样的环境中,风险尤其大。 当初去医院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是抱着去检查一下就会回家的心态,不料,父亲迈出这个家门,就是永别! 父亲的离去是一种天塌下来的痛苦震撼,而抱着战胜病毒那种决心以后,最后面临的是战败的创伤,这个令他们奔溃,身心疲惫,朋友因为又急又焦虑,牙龈发炎,嘴肿得连喝水,吃饭,说话都很痛苦。 上火呀!
今年春节过节,剧团打电话问候朋友老李,老李的妻子退休前是党校老师,她说老李妈妈的干休所,已经走了15个老人了,都是新冠病毒之祸。而他们一家,全部都感染过了。她学校的一个领导,其父感染上病毒,儿子打医院急救电话,需要急救车,打电话打了大半天,眼睁睁看见父亲躺在沙发角落没有了气息,又不敢上前去翻动他。 最后,救护车总算来了,领导没好气地抱怨,急救人员告诉他:你家父亲是我们今天上门服务的第179个病号! 检查以后,断定其父已经失去生命体征,这个时候,他们又打电话去殡仪馆。等到殡仪馆的车到家门口以后,殡仪馆的车已经是早有五个尸体躺在运输车里面了,他爹是第六个,刚好装满一车。这样的死亡情况,在以前基本是没有的事情。 接下来,自然是排队等火化的问题。 排队会排到什么时候呢? 如果想要提前火化,得找关系,找好关系以后,还需要多付费两万。而且,在火化之前,如果需要举行一个告别仪式的话,在当时那种死亡人数太多的情况下,举行表别仪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规定不得超过15分钟,光是抬上抬下的工作就够耽误一些时间的,而告别仪式的费用金额当时已经高达七千元人民币了。
剧团问党校老师:你说眼下央视的春节晚会有没有必要举办呢?死了那么多的人。 晚会还是要举办的,这个牵涉到一个国际影响问题。 说这话的时候,老李的妻子又即刻回到了她政治正确的立场上来。
今天,剧团把朋友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给另外一个朋友,那个朋友讲就他所在的一个大学而言,70,80岁感染病毒去世的人多,60岁,50岁,甚至40多岁的都有,不算奇怪。
最后,回到这个毒性强,而且超时的病毒上来,大家仿佛有一个错觉,就是好像病毒即将自动会消失,报复性消费,和经济复苏的时期马上就会到来。由于剧团微信被封,跟国内朋友也就只能电子邮件保持联系。有一个80后搞经济的朋友写信展望2023年,他说他对未来并不悲观,只是保持谨慎的态度。 剧团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渡江侦察记》,电影结尾留了一条不错的尾巴:那个杀人凶残,阴险狡诈的账房先生,依然稳坐"钓鱼台",他躲在阴暗角落并有节奏地敲打着他的如意算盘,画外音起: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
捷克有一名著名的作家叫尤利乌斯 伏齐克,他在他著名的纪实文学书籍《绞刑架下的报告》有一句金句:人们啊,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啊! 病毒何尝不是如此?它依然会潜伏在人类的体内,等待时机,攻其不备。 因为人类目前还远远无法了解病毒的变异会走向何方,并且根本无法控制它。
注: 伏契克在纳粹的监狱中受到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他以超人的意志克服了肉体上的痛苦,保持了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并组织和领导了狱中的政治斗争。他的精神感动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看守。在这位好心的看守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些铅笔头和碎纸片,他就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写下了那部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绞刑架下的报告》。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战败,伏契克的妻子出狱,她找到了那位捷克斯洛伐克看守,从他那里要来了伏契克的手稿。她把这些手稿整理出版。这部凝聚着伏契克和他战友们鲜血和生命的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才得以与世人见面。伏契克本人却没能等到这一天,他在纳粹的监狱中被囚了411天,在受尽了种种肉体和精神折磨后,于1943年9月8日被纳粹分子秘密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