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四台,也就是国际频道在新闻节目中,播出了一个人大高官(后来听说是副部级干部, 年薪十万元),说房价太高了,凭自己的工资买不起房。紧接着,新闻采访了一个学者,问他对此的看法。
学者毕竟是学者,思维就是与俺们这些木头脑袋的理工科工匠不同。人家首先指出要区分人们的工资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房价高还是不高,不能仅仅看工资收入,更要考虑可支配收入。这个学者举例说自己几年前买了一个50万的房子,现在市价200万。他就可以靠150万的差价作为首付,去买更高价更好的房子。这150万,就是他的可支配收入,比他的工资要高得多。
紧接着,我们这位学者又举了另一个很雷人的例子。他说,现在走私占全国GDP的1%至1.5%, 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但我国的GDP有30万亿之巨,走私得来的数目就及其庞大,这些钱也应该算作可支配收入,一旦流入房市,也会抬高房价。因此,他说,我们看房价高还是不高,不能只看工资收入,要全面地考虑多种因素。
还是那句话,学者毕竟是学者,考虑问题还真比人大官员更有理性和科学性。你看人家不是在运用分类,运用数据来严格论证自己的观点吗?我曾经说过,中学老师告诉我在文章中采用数据可以增强说服力,但在中国某些学者手中引用数据就是高级骗术的一种。
我们看看他的第一个例子。这个学者以前用50万买的房子现在以200万卖出,他当然有了150万的额外收入作为首付,去买比如450万的房子(33%的首付很高了吧)。问题来了,第一,谁来买他的200万的房子,那个人如果工资也买不起房,那有没有他这样的可支配收入?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农民需要进城定居,需要在城里安家落户,他们象这位学者的可支配收入那样的第一桶金在哪里?第二,这位学者需要贷款买第二套房子,需要还贷款300万。请问他的工资够不够?要是不够,那么他的另一个可支配收入从何而来?
这位学者的第二个例子暗示了这位学者可能的、另外的可支配资产来源,那就是走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在走私这个占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点五的GDP这个大餐中分得一杯羹。至少很多在海外留学的学人们,不会从事或者更准确地讲是,渴望却没有机会从事这样高利润的职业的, 嘿嘿。
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还是靠工资生活的,不是靠其他可支配收入的。可支配收入追根究底就是投资、贪污或者走私所得,也是某种人类的劳动融化在里面,羊毛毕竟出在羊身上,这些学者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忘得这么快!哦,我忘了咱们中国人还有一个很具中国特色的可支配收入,那就是“啃老”,几个老人拿出他们一生的积蓄,给小两口买个房子。
考虑海归的人们,你们首先要看清楚国内能否支付你购买房子的工资(这个不要指望),其次要看看你有没有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如果你有,我恭喜你。但不要忘了,房地产可以如此掠夺财富,你能保证别的行业不会效法?医院、高校、电信、铁路、饮食等这些行业会不会也一样大肆掠夺?不然,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怎么有额外的可支配资产来养活他们购买的房产?现实中,可能早已是每个行业的人都竭尽全力去争取高利润,不是采取公平的手段,也不是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而是赤裸裸地垄断性的掠夺。
现实摆在面前,如果你不能加入掠夺的行业,站在食物链的上端,那么你就要尽量避免被掠夺的命运。海外学子们,不要回国了,还是享受平静的流落海外的生活吧。自杀的涂博士就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入了狼窝,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在食物链的最底端。
孔子都说了“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圣人的话有时还是要听听的,嘿嘿。即使你能付得起现在的房价,你架不住群狼的掠夺,除非你成为掠夺者之一,中国人的狼性从来都是不缺乏的。所谓的学者毫不羞耻地鼓吹走私作为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用走私来解释房价的高企,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