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独立日,有点时间,考虑到多日没有耕耘自己的博客了,就写了这篇有点大而无当的文章。有些事情,就得大而无当才有可能说得清。要是整天把自己埋在资料堆里,恐怕看不出历史大势。我也不是说我就看出来了,只是稍稍分享一下个人浅见。如能提供一下新的视角,让你突然觉得这的确是个问题,我就没有白码字了。 俺不是一个文科大牛,更没有仔细研读过什么巨著,但俺本着一个基本信念:从一个人的需要就能看出人类文明来。这可能和俺比较欣赏马斯洛有关。我一直琢磨着怎样从一个人的心理推导出人类的一些基本组织结构,再从组织结构演绎出文明的结构。这种典型的还原论和理工科思维模式,虽然很成问题,但很吸引我。就像原子构成了各种化学物质,然后产生生命现象,最后有了社会现象。 我一直很反感中国的很多学者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写些毫无意义的文章。大多打动我的作品都是外来的或者说是西方的。后来,我才醒悟到,西方人本着诚实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来写作,这样才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也许,那个作家是几百年前的甚至上千年的,但他们强烈的内省意识,还能打动我这样一个东方人,因为人性是普世的,不分东方还是西方。那么怎样探讨共同的人性呢?我的一个基本的视角就是问问自己:我需要什么? 我需要什么?第一,我需要照顾我的身体。我需要吃饭睡觉,需要保温,否则我无法生存。这个大概没有几个讲道理的人会否认。我把这种需要称为肉体需要。第二,我需要和别人交往。我独力无法保障我的衣食住行。小的时候,我需要父母的爱才能活下来。长大了,我需要和人沟通获得理解、尊重。还有,我需要异性之间肉体和情感的满足。这部分大概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我把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称为心理需要。 对于很多人,他们只能理解到这两种需要,而且他们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需要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肉体的满足。如果只有这两种需要,我们就无法建立基本的模型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很多基本现象。比如,任何民族不管原始还是先进,都存在宗教信仰。不管是原始的图腾崇拜还是体系化的神学架构,都可以归纳为对于人最深层次的疑问的某种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我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我相信,这是人类最深刻也是最独特的一个疑问,这是人类异于一切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这第三个人类的需要,我称之为灵性需要。 现在,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肉体需要、心理需要和灵性需要。圣经对于人性最基本的启示就是:人是有灵的活物。数千年来,基督教神学家们都在争论着圣经启示的人性。有的人认为人有灵、魂、体三个部分,但更多的神学家们坚持人的灵魂和肉体两分法。 我比较倾向于三分法,人的灵性存在导致人产生寻求永恒上帝的欲望,这种欲望导致信仰的产生。如果这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人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产生无聊、惆怅、怅然若失的感受。人的魂对应于人的心理,产生人对自身和自然的好奇,企图把世界纳入一个体系化的解释系统中。人的肉体产生的欲望,我就不解释了,人人都能强烈体会到。 灵性的需要产生灵性的知识,就是宗教信仰;魂性的需要需要哲学知识来满足;而肉体的需要借助科学的知识来提供。人类知识的目的就是满足自身的需要 ,没有超出人类需要的知识,也没有不满足人类需要的知识。任何知识,要么是宗教性的,要么是哲学性的,要么是科学性的。我认为人类知识的分类对应于人类的三种需要。把这种基本认识应用于几个人类文明的认识,我自以为看清楚了中国文明的缺点。 中国文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重视肉体物质,而忽视理性精神,更缺乏宗教灵性,是一种最典型的属肉体的文化形态。中国人到哪里都能生存,而且不过几代即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就是明显的例证。 印度文化,俺不太熟悉,但从佛教的姿态上讲,比较重视灵性。对待肉体,就有两种相反的倾向。一种是轻忽自己的肉体,讲究修炼,苦待肉体以抑制欲望;另外一种就是放纵肉体,在纵欲中期望和神性直接建立联系。这两种倾向的共同之处就是认为肉体的价值比不上精神的价值。印度的神秘主义倾向,使之成为过于属灵的文化。 西方文化的两大来源,希腊和希伯来构成了非常均衡的灵魂体结构。希腊文化给西方提供了哲学和科学理性头脑,而希伯来文化熏陶了西方人灵性。西方人在哲学、科学和宗教上的均衡,导致了西方文明在近代的全面领先。 一个好的学生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个文明同样需要灵魂体的均衡改善。过于重视物质的中国文化和过于着迷灵性的印度文化,都无法和灵性、理性和科学奇妙平衡的西方文化竞争。那些认为西方文明的现代化是纯粹因为科学的兴起,而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科学战胜宗教的人,需要更全面地体察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看看这种观点是不是过于简单和粗糙了。 再次申明,这是我的泛泛大而无当之谈。没有太多时间去详细论证,但我觉得采取这种观点,让我更清楚地看清了中国千年未遇之危局是什么。希望不同观点可以切磋,用心沟通就是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