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峨眉金顶的极致震撼
明人方孝孺的《宿峰顶次济定韵》一诗这样描绘了金顶绝色:“层岩削壁跨千里,坐镇西南势独雄。元气昆仑磅礴外,祥光隐现有无中。珠璎宝佛留金相,金碧楼台依半空。纵是蓬莱并弱水,消虚难与此相同。”
人们常说:“到峨眉山不到金顶等于没有到峨眉山。”认为,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冠的“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的精灵。“金顶祥光”包括四大奇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它们自古为世人所神往、迷恋。
民间传说:康熙寻访“活普贤” 追问长生药
据说清朝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听说峨眉山上的普贤菩萨非常灵验,就去参拜峨眉山。为了确保安全,一路上有三百名御林军护卫,并且选择了八名替身,经过化装跟他一模一样,真假难辨。
峨眉山上的普贤寺里,住着一位叫照玉的老和尚,他是这个寺院的方丈。这天晚上正在打坐,忽然看见有个白胡子老头走到他前面,自我介绍是本山的土地,说:“明天康熙皇帝要到你庙里找普贤,你要准备好迎接。”照玉如实地说:“我不认得康熙皇帝呀!”土地说:“这不成问题。明天你会看到九个相貌很像的人,其中一个脸上有麻子的,就是真康熙。”刚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天一大早,照玉就让全寺的和尚起来,把寺院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然后全都身披袈裟,手持法器,站在山门恭迎圣驾。没多久,就看见有一队人马上山,康熙皇帝连同八个替身一起向寺院走来,照玉认出了脸上长麻子的康熙皇帝,赶紧上前接驾。康熙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认得我?难道你就是活普贤不成?”照玉说:“是本山土地昨晚告诉我的,才知道圣上今天要来这里找普贤菩萨。”康熙听了很高兴,忙问:“普贤在不在这里,土地知道吧?”照玉回答说:“菩萨不喜欢世俗的热闹,已经到成都昭觉寺去了。”康熙一听,马上就掉头下山去昭觉寺。
康熙耽心普贤菩萨不愿见他,就化装成老居士的样子,到了昭觉寺。这时,普贤菩萨则变成一个和尚从寺里走出来,康熙上前合掌问道:“师父您知道活普贤在哪儿吗?”和尚用手指了指大殿说:“在里头呢。”康熙在大殿找了半天也没找着,正想再找个人问问,碰巧,刚才那个和尚又进来了,忙问:“殿里没有活普贤呀?”和尚指着神座上的菩萨说:“在那儿啊。”康熙说:“这是泥塑的。”和尚说:“不是活普贤,那么多人求他拜他干什么?”康熙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朝后殿走去。
普贤菩萨又变成一位老居士从后殿走出来,康熙迎上去问道:“老居士,你见到活普贤了吗?”“你找他啊?”康熙一听,好像有些着落,忙说:“是的。他在哪儿?”“在后殿正给别人治病呢。”康熙道了谢,就向后殿走去,看见一位须眉皆白的老和尚正在给人治恶疮,便将信将疑地问:“老师父,您就是活普贤吧?”老和尚年高耳有点背,偏着耳朵听了康熙的问话,不高兴地说:“你问我活几年?我都八十多了,怎么才活几年?”康熙心想又找错了。其实,这个老和尚白天替人治病,晚上诵经念佛,心地善良,德行高尚,大家都尊称他为“活普贤”。
康熙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找到活普贤,有点沮丧,但又不死心,又朝厨房走去。这时,普贤菩萨又变成一个火头师父,问:“老居士,您找哪个人?”“我找活普贤。”“你找他什么事?”康熙刚想直说,又想不妥,便打了个幌子说:“我想向他求取长生不老药方,给别人治病。”火头师父说:“他的药方不灵了。”“为什么?”“这年头那些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到处勒索盘剥,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哪里还会想着去求长生药方?我看只有那些贪官才想要。”康熙一听,正说中了自己的心病,脸上一红,硬着头皮问:“你怎么知道?”“那些贪官吃着百姓的骨肉,生活得很滋润,所以就想长生不老地一直享受下去。不过,这些人就是吃了长生药,也活不长的。你想啊,他们干了那么多坏事,个个痛恨,人人咒骂,骂都把他们骂死了。您说吃了长生药,管用吗?”
康熙再也听不下去了,趁着火头师父摆斋的当口,悄悄地溜走了。
普贤菩萨回到峨眉山,因土地泄露了他的行踪,便把他们都赶下山去。有个土地藏在山上不愿走,被普紧菩萨找着,用手中的拂尘一甩,把他甩到了峨眉山下的一个小土岗上。因为不能再回峨眉山,这个土地一天到晚守在土岗上哭,日积月累,一年又一年,眼泪流成了两条河,一条叫龙池河,一条叫二道河。那个小土岗,人们就叫它土地岗。
2015年4月9日 农历二月二十一 恭祝普贤菩萨圣诞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
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涅槃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与智光,普照世间(世间智),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十)。
四十卷本华严,第四十卷,一般称为《普贤行愿品》。经文是普贤菩萨为菩萨众说的,先长行,次偈颂。长行中揭示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沸,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顺趣而入……则能成就普贤菩萨诸行愿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
现对十大行愿略释如下:
1、礼敬诸佛:礼敬指生恭敬心,遍于身口,进行礼拜。即心观想,身礼拜,口称念:“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诸佛。”在顶礼时,达到一心不乱,五体投地,深入法性,离能所想。如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身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皈命礼。”是则内佛外佛,同一实相,随一一礼,若佛若礼,重重无尽。自觉我身前有诸佛,诸佛前有我身。即是一一尘刹中皆有佛,一一佛前皆有普贤。一一普贤皆悉合掌礼拜。则一普贤之身,遍入一切普贤身内;一切普贤,皆摄归一普贤身内。正如《大般若经》说的:“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2、称赞如来:称即称颂,赞即赞叹。如来,佛的十号之一。如者如如不动,指不生不灭的心体,湛然寂照,亘古今而不变。来即去来,谓如如不动的心体,能生起万德。即于无去无来中,能去能来。佛有三身,称赞法、报、应三身的偈颂:“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称赞法身佛的偈颂:“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称赞报身佛的偈颂:“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称赞应身佛的偈颂:“堂堂黄金相,巍巍不动尊,天上与人间,无不咸恭敬。”称赞如来相,以身业礼,以口业赞,以意业敬,是为三业供养如来。
3、广修供养:广指所供之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贤菩萨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悉皆供养。供养之物有财供养与法供养。财供养:有内财与外财。内财,如《法华经》说:用身、口、意三业恭敬供养,即礼拜赞叹供养。外财,指金钱田舍等。修行者、具大悲心。随缘能施,尽心供养。即一香一华,亦称理成就。如偈说:“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菩萨二乘僧。”法供养:以如来正法,开示众生,转迷启悟。如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逢人即劝,逢人即念是为法供养。吾人广修供养,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如法供养。可先劝一家,由一家及他家,从一方及十方,普贤菩萨称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
4、忏侮业障:吾人由身、口、意而造十恶,由十恶而招致六道轮回之苦。如《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吾人既有业障,必当早求忏悔。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忏悔最好法门,莫如念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故人能念佛持咒,则业障自除。且念佛法门,无论利根钝根,业轻业重,但肯信愿持名,无不往生极乐世界。
5、随喜功德:功德分二种:一者世间有漏功德,如慈善业,造桥修路,斋僧建寺等。二者出世间无漏功德,如了生脱死,广修六度、四摄等。对这两种功德,有力的则助力,无力的则赞叹,随喜而修,切不可讽刺打击,妒嫉诽谤。学习普贤菩萨随喜净土法门的精神,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
6、请转法轮:如来说法,一句一字,皆从菩提心中流出,大众闻法,一句一字入耳,皆转入心中而成妙法,现在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我们应请大法师代佛说法,即请转法轮。法师转大法轮,能使人去恶向善,转凡成圣。说明请转法轮,当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7、请佛住世:释迦灭后,弥勒未生,曷能请佛住世?当知是心作佛,即心即佛。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槃,若人念念在佛,即时时请佛住世。勤修六字洪名,净念相继,则佛常映现心中。如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8、常随佛学:我们时时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对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总之,要诚心忆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常常如此,始终不变。
9、恒顺众生:以大悲心,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对任何众生,都要承事供养,如敬父母乃至如来,等无有异。要求做到以下四点:(1)于诸病苦为作良医;(2)于失道者示其正路;(3)于暗夜中为作光明;(4)于贫困者令得宝藏。
10、普皆回向:菩萨作一切功德,都是为了一切众生,真正做到专门利人,毫不利己。怎样回向呢?经文中说:“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回向的内容有三种:(1)回自向他:凡作一切功德、悉当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2)回因向果:将自己日夜所念的佛号和每日课诵。为众生回向往生极乐净土。(3)回事向理:从理论上认识,所作的一切功德,即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佛说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
我们学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要牢记弘一法师书写的两句话:“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武则天与神秀、惠能的故事
刘德华与妙莲老和尚的精彩对话
一代宗师《玄奘大师》 真实的唐僧“西游记”
斯琴高娃 中野良子 李纯 中泉英雄:《不肯去观音》
香港名导尔冬升,樊少皇主演:《达摩祖师传》(国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