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是日常不可缺少的主食。很多人喜歡在飲食中調配些糙米、黑米、薏米等穀物。下面就介紹一下六種米的營養特點和保健功效。
1、最補腎的是黑米
黑米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物質,營養價值高於普通稻米。它能明顯提高人體血色素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保健,有利於兒童骨骼和大腦的發育,並可促進產婦、病後體虛者的康復,所以它是一種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
黑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健脾開胃、補肝明目、養精固澀之功效,是抗衰美容、防病強身的滋補佳品。經常食用黑米,對慢性病人、康復期病人及幼兒有較好的滋補作用。由於黑米不易煮爛,應先浸泡再煮。消化功能較弱的幼兒和老弱病人不宜於食用。
2、最排毒的是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2、多量澱粉等營養成分。
糯米有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固表止汗、止瀉、安胎、解毒療瘡等功效、可用於虛寒性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渴多尿、氣虛自汗、痘疹癰癤等病。糯米不好消化,不宜食之過量,老人、小孩、脾胃虛弱者尤應注意。
3、最滋補的是粳米
日常用來做米飯的普通大米又稱粳米或精米,呈半透明卵圓形或橢圓形,出米率高,米粒膨脹性小,但黏性大。作為日常食用米,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煙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熱量。
用粳米煮粥以養生延年,在我國已有2000年的歷史,粳米粥最上一層粥油能夠補液填精,對滋養人體的陰液和腎精大有裨益,最適宜病人、產婦和老人。粳米具有健脾胃、補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固腸止瀉等作用,可用於脾胃虛弱、煩渴、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不宜多食。
4、最助消化的是糙米
所謂糙米,就是將帶殼的稻米在碾磨過程中去除粗糠外殼而保留胚芽和內皮的“淺黃米”。糙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
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於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消化道疾病有效。糙米較之精白米更有營養,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糙米適合一般人群食用,但由於糙米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也比較費時,建議煮前可以將它淘洗後用冷水浸泡過夜,然後連浸泡水一起投入壓力鍋,煮半小時以上。
小貼士:吃糙米對於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特別有益。因為糙米中的澱粉物質被粗纖維組織所包裹,人體消化吸收速度較慢,因而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同時,糙米中的鋅、鉻、錳、釩等微量元素有利於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糖耐量受損的人很有幫助。日本研究證明,糙米飯的血糖指數比白米飯低得多,在吃同樣數量時具有更好的飽腹感,有利於控制食量,從而幫助肥胖者減肥。因此,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很早就掀起了吃糙米控制體重的熱潮。
5、最養胃的是小米
小米又稱粱米、粟米、粟谷。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2、煙酸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由於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故被營養專家稱為“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的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弱、體虛、精血受損、產後虛損、食欲不振的營養康復良品。中醫谷萬里指出,由於小米性稍偏涼,氣滯者和體質偏虛寒、小便清長者不宜過多食用。
6、最養顏的是薏米
薏米又稱薏仁米、苡米。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薏仁米營養豐富,含有意苡仁油、薏苡仁脂、固醇、氨基酸、精氨酸等多種氨基酸成分和維生素b1、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
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對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等症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薏米對於美容的功效也十分顯著,它能夠使皮膚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療效。但應注意,大便燥結、精液不足、小便多者、孕婦不宜多食。
五穀雜糧益健康
古今中外的學者均認為“飯為百味之本”,五穀雜糧益健康,所以,無論是古代的《黃帝內經》或現代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的膳食指南,都強調糧食的重要性。
《黃帝內經》中認為,飲食應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強調人們日常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質,主要應由糧食供給。糧食是中國人的主食,是生命的源動力。
美國《健康》雜誌曾在《世界上最益健康飲食》一文中指出:“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人的飲食最益於健康。”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的飲食仍應堅持以糧食為主,食物多樣,使傳統的“養助益充”的食物結構更趨合理,以糧食為主,粗細搭配。
稻米、小麥屬細糧;粗糧是指除稻米、小麥以外的其他糧食,如玉米、蕎麥、燕麥、小米、高粱、薯類等。
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燕麥富含蛋白質;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蔔素;豆類富含優質蛋白;高粱含脂肪酸高,還有豐富的鐵;薯類含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新鮮的糙米又比精米對健康更為有利,因糧食加工得愈精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損失愈多。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但能通腸化氣,清理廢物,促進食物殘渣儘早排出體外。
五穀雜糧也是補品
或許是由於傳統文化的緣故,時至21世紀的今天,國人都有着一種“進補情結”,尤其喜好食補,於是飛禽走獸、山珍海味,統統都成了盤中之餐。其實,完全用不着如此奢華,五穀雜糧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滋補品--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提出了“五穀為養”的主張,而且大量的事實也已證明,五穀雜糧不僅可以解飢餓、飽口腹,還能補精益氣、充養五臟。
大米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能補中益氣、養陰生津、健脾和胃、除煩止渴。東漢大醫學家張仲景在其所擬的“竹葉石膏湯”方中,就有粳米治療熱病之後餘熱未清、氣陰兩傷或胃陰不足、胃火上逆等症的醫案。而將粳米熬粥用於養生保健的食療方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至於大米中諸如秈米、糯米之類的品種,與粳米則有所不同,其性偏溫,更適宜於胃有虛寒、中氣不足者作調補之用。
栗米
粟米又名小米,營養價值絲毫不亞於大米。它味甘咸、性涼,不僅能健脾和胃,治療脾胃虛熱、消化不良引起的反胃、嘔吐、腹瀉等症,還可滋陰補腎,用作產後、病後體虛者的身體調理。小米的脂肪含量要高於大米,因此,以小米熬粥,面上常浮有一層細膩的黏稠物,俗稱為“米油”,營養極為豐富、滋補力甚強,故而民間有“米油可代參湯”之說。
小麥
研究發現,小麥中蛋白質的含量要高於大米,鈣的含量更是大米的9倍,其中豐富的維生素E、B族及卵磷脂、精氨酸等營養成分,對人的心、腦、血管、神經等組織的代謝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與中醫所說的小麥味甘、性平微寒、可健脾益腎、養心安神,真可謂異曲同工。在臨床上,中醫常用小麥作為治療神經功能衰弱、憂鬱症、更年期綜合徵等病的輔助食物,著名方劑“甘麥大棗湯”中的主藥就是淮小麥。
蕎麥
近年來,以蕎麥製成的各類食品在發達國家備受青睞,這是因為這類食品除了含有豐富的油酸和亞油酸,可降低血脂,防止腦血管出血之外,其中所含的蘆丁、煙酸等成分,還能起到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擴張小血管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此外,養麥中的鎂、鐵、鈣、銅等微量元素,也均比其他穀物類食品高許多倍,銅的含量更在各種糧食中首屈一指。蕎麥味甘、性涼,具有開胃消食、化積下氣的作用,由於其善於消積,故有“淨腸草”的美稱,也正是基於這一點,養麥製品已成為那些深受“文明病”之苦的人趨之若鶩的保健、排毒食物。
玉米
玉米作為主食,由於其缺少一些人體新陳代謝所需的氨基酸,不宜長期單獨食用,但作為輔助性食品,卻有着許多獨到之處。例如,玉米除了健脾和胃外,還能降糖、降脂、利尿、退黃疸。玉米油中的亞油酸、卵磷脂、維生素E、膳食纖維等成分,就可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澱,預防或減輕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生與症狀。美國科學家還發現,常吃玉米能夠刺激腦細胞功能,增強人的記憶力。
苡米
苡米又名薏米、薏仁,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要比大米低,而蛋白質、脂肪則比大米要高許多。中醫認為,其味甘淡,性微寒,若生用以清熱利濕為主,炒熟後則偏重於健脾益氣。現代研究證明,苡米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增強免疫力、降低血糖等多種功效。如將苡米、大米、冰糖煮粥,常人食用後能健脾益氣、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腫瘤患者在放化療期間食用,則可明顯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
高粱
高粱雖是粗糧,吃口略差,但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的含量均要比大米高,每100克高梁,可供給人體約1507焦耳的熱能。由於其性溫味甘,偏重於益氣補中、健脾暖胃,適用於中老年人、嬰幼兒以及因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所引起的神疲乏力、腹部脹滿、慢性泄瀉等症。食用方法十分簡便,可將高梁去殼、大棗去核,入鍋炒香磨粉,每次取6克-15克,調水沖服即可。不過,高粱性較溫熱,又有收斂、止瀉之功,故胃熱口乾、津虧便秘者不宜食用。
黃豆
黃豆為豆中之王,植物蛋白非常豐富,蛋白質的含量近6倍於大米,脂肪則是大米的14倍,因而被譽為“無骨之肉”。黃豆性平味甘、健脾益氣,老少皆宜,尤其是脾胃虛弱患者最佳的進補佳品。現代研究發現,豆類中的異黃酮素和金雀異黃素,不僅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還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經常食用可以降低乳腺癌、宮頸癌的發病率,預防和治療更年期綜合徵,消除體內的自由基,延緩人體的衰老。同時,由於大豆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理所當然地成為防止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極好的保健食品。
黑豆
近年來,人們發現:黑色食品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含量特別豐富,若能經常食用,不僅有助於養生保健、防病治病,而且可防老抗衰、美容養顏。我國傳統醫學認為,黑色入腎可補腎氣,如黑豆就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益氣活血、利水解毒、潤澤肌膚、烏須黑髮等功效。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堅持食用黑豆等黑色食品,還可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抗氧化、降血脂、抗腫瘤和增強性功能。
五穀養生聰明吃
每一種穀物的營養都各有特點,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自古至今,中國人以米為主食。而吃慣了精米細麵的現代人,在一陣養生風氣中,將目光投向了五穀雜糧,甚至在超市中亦賣起了五穀米及十穀米。
何謂五穀雜糧呢?自古便有多種詮釋。《黃帝內經》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其中五穀指的是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明末張景岳所著《類經》中所指的五穀是“米、麻(可能是指胡麻)、大豆、麥、黃黍”。民間所說的五穀雜糧,一般是指“稻、黍、稷、麥、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黃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麥指的是大麥、小麥、蕎麥、燕麥等麥類;菽指的就是一般豆類,例如大豆、綠豆、紅豆等;雜糧指的是除了水稻、小麥以外的雜食,例如核桃、薏仁、南瓜子等。
大家都知道,五穀雜糧較一般經過加工的細糧要營養得多,但實際上每一種穀物的營養都各有特點,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而就中醫來說,五穀雜糧亦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以下就來介紹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谷糧。 稻米:為五穀之首,是人類的最主要的糧食,亦是人身體能量的來源,《本草食鑒》記載:“米飯,性甘溫、宜煮飯食、益血生津、補中養氣、填髓充飢、健脾養胃、調和五臟,不可一日或缺。”稻米能補脾、養胃、滋養、強壯,煮成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的功能,對病後腸胃功能較弱者,尤其是口渴、煩熱之人適合食用。
糯米:質黏柔、性甘溫、具補中益氣之功。《本草綱目》中提到,糯米,一治自汗不止。方法是:糯米、小麥麩同炒為末,每服3錢,米湯飲下。二治胎動不安,用糯米1兩,黃芪、川芎各5錢、水1000ml,煎服。三治虛勞不足及營養不良、體力衰微,方法是將糯米放入豬肚內蒸乾,搗作丸子,每日服用。(換算1錢=3.75克,1兩=37.5克)
玉蜀黍:即玉米,味甘性平,能調中開胃、利尿除濁,常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或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用法是以新鮮玉蜀黍根和葉45~90克(干者18~36克),水煎,1日分2~3次溫服。
粟米:即小米,味甘、咸,性涼,有補虛損、健脾胃之功。小兒脾虛泄瀉、消化不良,用粟米、淮山藥共研細末,煮糊加白糖適量餵之。產後體虛,用粟米、大棗煮粥,加紅糖食用。
小麥:性甘涼,具有養心安神、厚腸益脾之功。在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就有一帖著名的甘麥大棗湯。可治療因情緒抑鬱或思慮過度、心脾元氣受損,導致神志不安、悲傷欲哭、呵欠不斷,以小麥治療可具良好效果。方法是用小麥1兩半,甘草3錢,大棗10枚,水煎分3次服。
大麥:甘咸性涼,有和胃寬腸之功。食管癌等所致吞咽困難,可用大麥麵成稀糊狀後飲用,因其性滑膩、易下咽,能助胃氣、恢復體力。平日可飲用烘炒過的大麥放在開水中泡製成大麥茶,不但香氣誘人,在進食油膩食物後飲用大麥茶,還可以去油、解膩,達到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蕎麥:味甘性涼,能降氣寬腸、消積開胃,用於腸胃積滯、慢性泄瀉、外用治水火燙傷等。李時珍在壯年之時,患肚腹微微作痛,食即瀉,瀉亦不多,一晝夜好多次,消瘦疲乏2個月,用消食化氣藥俱無效,有個僧人讓他用蕎麥麵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
大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效用,可輔助治療疳積(消化吸收功能長期障礙所引起的一種慢性腹脹疾患)瀉痢、腹脹瘦弱、妊娠中毒、瘡痛腫毒、外傷出血等症。用炒黃豆60克,配麥芽30克,共研為細末,以大棗煎湯配服,一日服2次,可改善血虛、面色萎黃、嘴唇指甲蒼白等症狀。
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癰腫,止渴下氣,益腸胃,除煩熱的作用。用解藥物,如:烏頭、巴豆、農藥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取綠豆120克,甘草30克,加水煎湯,大量灌服,為臨床常用的中毒解毒劑。
核桃:又作胡桃。性甘溫,潤肺益腎利腸、治腎虛腰痛。作為食療佳品,無論是配藥用,還是單獨生吃、水煮、作糖蘸、入菜,都有補血養氣、補腎填精、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等良好功效。
薏仁:又作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據《本草綱目》記載,薏仁有健脾、益胃、去風濕等功效,還可使內臟器官健壯、皮膚嫩美。皮膚粗糙、長青春痘或色澤較黑者,每天吃一些薏仁,約3個月後可見改善。薏仁還有增進人體水分的新陳代謝,可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中年婦女不妨多食以替代米飯,可以避免身材臃腫。
南瓜子:性甘平,古籍記載有殺蟲之功,其中含較高量的的鋅,具有預防前列腺肥大與改善排尿速度的功能。但需注意的是,因南瓜子含有脂肪油,若服食大量粉劑,每有食慾減退、腹瀉等副作用,但會自行消失,而過量食用南瓜子亦會造成腹脹。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未病之前就注意治理,才真正懂得養生的道理。”《周禮天官疾醫》中亦論述道:“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毫無疑問,五穀雜糧的確是現代人養生所不可缺乏的一環,正所謂治病不如防病,平日能夠均衡攝取各種穀類、以粗糧代替細糧,才是真正的養生保健之道。
綜合加工 網絡圖文
讓米飯好吃100倍的絕招
米飯是中國人飯桌上最常見的主食,怎樣才能蒸出一鍋鬆軟可口、清香四溢的米飯呢?這其中還是有不少學問的。
米水比例要恰當。蒸之前,先把米在冷水裡浸泡1個小時,讓米粒充分吸水,這樣可以縮短加熱時間,減少營養損失。若蒸白米飯,米和水的比例是1﹕1.2~1.4,一般水高出米2~4厘米比較合適。加水太多,米飯過於爛軟,沒有口感,水太少的話,蒸出的米飯會太硬,還有可能夾生。如果是大米裡面加紫米、高粱或者小米等粗糧,則要適當多加水,因為粗糧很“吃水”。
淋些油,加2毫升醋。在蓋上鍋蓋之前,加入半湯勺植物油,可使做熟的米飯油潤透亮,顆粒分明。自來水中的氯氣對米中的B族維生素有破壞作用,因此在蒸飯前滴入2毫升米醋,能保護維生素,同時還可讓蒸出的米飯鬆軟清香,並減慢米飯在炎熱季節變餿的速度。此外,醋有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的效果,可以避免血糖過快上升。用檸檬汁或柑橘汁代替醋也能達到上述效果,並且能消除米飯中不新鮮的氣息。
電飯煲檔位要選好。現在很多品牌的電飯煲,僅蒸飯功能就有多個檔位,讓很多人無所適從。一般來說,不同檔位煮出的米飯有所差別,“米飯”一檔煮出來的米飯口感軟硬度適中;“快煮”也是軟硬適中,但速度上可以節省近一半的時間,非常適合上班族;“偏軟”煮出的米飯口感含水量比較多但不會黏牙,適合家裡有老年人的使用;“偏硬”檔煮的米飯顆粒飽滿,適合年輕人吃。
蒸好後再燜5分鐘。一般情況下,當電飯煲“跳閘”就說明米飯已經熟了,但如果這時候打開蓋子盛飯,會發現表層的米飯很稀,而鍋底則緊緊粘着一層鍋巴。這層鍋巴不僅無法盛出來,也很難清洗。正確的做法是,當加熱開關跳至保溫開關之後,不要馬上拔插頭,讓它處於保溫狀態5分鐘,拔完插頭後讓米飯繼續燜5分鐘,這樣蒸的米飯吃起來口感更好,而且還不容易粘鍋。
變着花樣吃米飯:茶水燒飯
想吃到清香撲鼻的米飯,用茶水燒飯就可以獲得色、香、味俱佳的飯食。茶水燒飯還有去膩、潔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處。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飯,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
茶水燒飯的方法很簡單。先將茶葉1克至3克,用500克至1000克開水浸泡4分鐘至9分鐘,取一小塊潔淨的紗布,將茶水過濾去渣後待用(隔夜茶水不宜用);將米放入鍋中,洗淨,然後把茶水倒入飯鍋中,使之高出米麵3厘米左右,煮熟即可食用。
米飯做法小技巧
第一大秘籍——洗米:洗米一定不要超過3次,如果超過3次後,米里的營養就會大量流失,這樣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也會減少。記住洗米不要超過3次。
第二大秘籍——泡米:先把米在冷水裡浸泡1個小時。這樣可以讓米粒充分的吸收水分。這樣蒸出來米飯會粒粒飽滿。
第三大秘籍——米和水的比例:蒸米飯時,米和水的比例應該是1:1.2。量,用食指放入米水裡,只要水超出米有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就可以。
第四大秘籍——增香:如果您家裡的米已經是陳米,沒關係,陳米也可以蒸出新米的味道。就是在經過前三道工序後,我們在鍋里加入少量的精鹽或花生油,記住花生油是必須燒熟的,而且是晾涼的。只要在鍋里加入少許就可以。現在,可以插上電,開始蒸。蒸好了,粒粒晶瑩飽滿,米香四溢。
日本達人教你如何把舊米煮得比新米還香軟好吃
米的時間放得越久,當中的水分也越來越少,怎樣煮都越來越生硬。難道舊米就無法煮回新米一樣的美味米飯嗎?這次我們來介紹知惠夠廣的日本人煮飯方法,簡單的加入一種東西就可以讓舊米都變超好吃!
那個東西就是冰塊!
▼方法如下:
1。煮飯前先放一兩粒冰進去。
2。放冰後注水至眼見的水位線。
3。放置15分鐘後,跟平常一樣的煮飯。
只要這樣做就可以煮出充滿光澤的米飯!
▼看看網友們的反應。
1.〝聽說放兩粒冰就能吧米飯變軟,試過後證實是真的!〞
2.〝昨天煮飯時放入冰,能夠煮出與別不同的QQ口感!〞
3.〝昨天洗米後試了放冰煮飯的方法,真的好美味!香味和甜味都有增加!明天開始就這樣煮!〞
4.〝昨天把冰放進去一起煮飯,真的好美味!舊米都變得好美味,好高興~〞
▼為什麼放入冰就可以變美味?
1。放入冰後,水分就可以一粒粒的浸透進入米芯,煮出美味的米飯!
2。米冷凍過後氨基酸的數量增加,令美味度增加。
3。加入冰後,製做甜味的分解酵素在80度會停止分解,所以加冰後可延長其工作時間。
舊米也真的煮到粒粒飽滿的米飯!請大家也一起分享開去,讓一家人試吃前所未有的美味舊米飯吧!
此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五福臨門煲
臘八節來碗粥
2015年養生月曆
步步高升話年糕 做法集錦
讓你的菜更鮮美 10種素高湯
10個好習慣 睡前排毒 養顏瘦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