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一日 “到了纽约,我可以有一天的时间来陪你们。”到纽约之前,收到女儿这则短信,我和妻的感觉要释然许多,因为原来听说,这两个月她都没有假期。 纽约,我们来过多次。出差,完事便大吉,观光,留影不留心,不管别人如何渲染,如何贬损,离开她后,也就把她忘了。现在,女儿在纽约一家医院当实习医生,成了纽约客,我们对纽约的感觉也就大不一样。几次说要来看她,得到的都是她的婉言谢绝,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没有时间接待你们。前句是套话,后句是真情。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想来看一看。最后,借到巴哈马群岛旅游,“顺便”到纽约呆一天,得到了女儿的认可。其实,那夏秋都浑身汗涔涔的巴哈马岛,并不怎么吸引圣地亚哥的人。 女儿不但弄出了一天的假期,还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天的活动:步行参观中央公园,参观911纪念广场,参观谷歌(Google)公司,到林肯中心观看歌剧《图兰朵》(《Turandot》),当然还有品尝纽约的美食。 个性 – 共性 纽约中央公园面积为3.3平方公里。想象一个宽1公里,长3.3公里的巨大公园,它占曼哈顿岛总面积的百分之5.8,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从高处俯瞰,它像被周边的钢筋混凝土怪兽虎视着的长方形绿洲,和曼哈顿岛那其余的百分之94.2有点格格不入。它是充满喧嚣和紧张的大苹果纽约的一个世外桃源,人们逃到这里来伸展一下自己尚存的个性。纽约中央公园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地方。 曼哈顿岛上的纽约中央公园 那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马粪味提醒我,在这里不必像纽约客那样板着脸,快步行。你尽可以脱下皮鞋,敞开衣襟,躺在草地上和觅食的小松鼠同乐,像在村野一般。中央公园的马车之行是颇有名气的,它带你暂时离开困扰你的网速,车速,在清脆缓慢的马蹄声中,试着象先人那样清澈你的思绪。我相信音乐迷在这环境中会如鱼得水。架子鼓手周围的年轻人随着鼓点摇头晃脑,长笛和吉他的合奏具有专业水平,一位二胡演奏者在拉《江河水》。毕士达露台(Bethesda Terrace)下华丽的廊道,有绝佳的音响效果,是专业音乐者崭露头角的地方,今天一位西裔女士在唱《蝴蝶夫人》中《晴朗的一天》,获取掌声不断。杂耍艺人,各显神通,西式,中式,阿拉伯式俱全。中央公园似乎更是个求婚圣地,在马车中,在塑像旁,在自行车的行进中,更不要说在毕士达喷泉(Bethesda Fountain)边。我在弓桥(The Bow Bridge)旁看到一对求婚者,特雇了琴师作伴奏,那无疑是位提琴演奏家,光听那琴声已让我飘飘然。我终于见到一场正式的婚礼,在毕士达喷泉旁举行。衣着华服的家人都到场,象在教堂里一样庄严,温情,不相识的游客为他们喝彩,鼓掌,甚至流泪。爱笑就笑,爱跳就跳,个性不是富人和权贵独有的东西,在这公园里随处见到它,见到这个小社会对它的褒扬。 911 纪念广场鸟瞰 距中央公园约8公里的911纪念广场,带给人的却是另一种感受,那就是在灾难和危机面前,人类显示出来的共性,如纽约前市长说的,永记教训,让团结的精神不灭。纪念广场由911国家纪念博物馆,911纪念池和周围的园林景观组成。纪念馆用各种所能用的方法提醒着你,那悲剧的每个细节,不是要让你痛,是要你深思。每个人走出来时,似乎都多了点什么东西,那应该是一种人性的呼唤。 911纪念池深6米,各占地4000平方米,池内是正方形水瀑,是美国最大的人工瀑布。水池四周的黄铜池壁上刻着在911遇难者名单。为什么不做成纪念碑?设计方案评委会主席说,“借助双子塔被破坏后留下的两个缺口,表达出一种‘缺失感’”,形成“一个既能表现无数生命逝去,又能表达出重生之意”。纪念池周围种有225棵树,包括一棵在"911"事件中幸存下来的梨树。在纪念池旁边,新建成的纽约世贸中心一号大楼已正式启用。一号大楼高达541.3米,是迄今为止西半球最高的建筑物。倒毁的双塔可以重新立起,留下的伤口却是永恒。
911纪念池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她可爱的宝宝,围着纪念池周边走。走到我身旁时,我看见母亲脸色凝重,握着宝宝的小手,一个一个地指着池壁上遇难者的名字,边走边轻声地数,一千零五,一千零六,一千零七...。见此景,我心欲碎。 现代 – 传统 女儿的同学小罗协助她接待我们。小罗在谷歌的纽约办公室工作,不知道具体干什么,似乎十分悠闲。一会儿说是待命值班(On Call),一会儿说是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实际上是带着我们在纽约到处跑。左穿右转,我们来到了谷歌位于第8大道111号的的办公大楼。这办公楼地处曼哈顿的一个黄金地点,建筑面积二十七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科技公司所拥有的最大办公楼建筑之一。地铁站就在大楼的转角处,从纽约各地到这里来十分方便。这座建造于1932年的十四层的金黄色大楼,外观并不特别,进得门来,像走到一处豪华商铺。小罗告诉我们,进大楼后,不要到处照相,并不是怕泄露什么机密,是使人们感到不自在。确实,这里的人倒是十分自住。乒乓球桌,游戏桌,棋桌有好几套,有人正玩得不亦乐乎。大楼内的房间明显地是按照现代的办公理念重新装修过,再不是那种鸽子笼,办公室,会议厅的简单办公楼形式,房间的设计完全被使用目的所驱使。有些一个多平方米的小屋,放着一桌一椅一终端,为的是个人与远距离系统联系。有稍大的房间,供两人,或多人讨论用。鸽子笼办公间也不少,但是都和办公室有不同的结合方式,我猜想是根据工程得要求,照顾低端和高端人员不同的沟通行为。厨房,餐厅,休息室,有机地结合进办公室,楼顶有巨大的阳台,站在上面,曼哈顿的景致尽收眼底。这一切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如吸引人们来这里工作的风洞。 谷歌楼顶看曼哈顿 女儿一上四楼,打开厨房的冰箱,拿了一瓶价格不菲的饮料就喝起来,并给我们介绍各种零食,真不把自己当外人,还叽咕着,好想到这里来工作。我问起她们医院工作条件,和这里相比如何,带我们去看看吧。她说算了,腹中似有牢骚。女儿的医院是美国十大顶级医院之一,纽约最好的一家。医院地处纽约的海地移民区,环境乏善可陈。就症量庞大,就症人员复杂,从穷苦移民到克林顿夫妇。年轻的医生们在这传统的职业里,当然就工作在传统的环境中,即鸽子笼加衣帽间,和无穷无尽的待命值班,那环境不可能和现代化的谷歌相比。于是我们谈起了年轻人职业的选择,现代的,传统的,孰好孰坏,真是一言难蔽。 浸身于谷歌的摩登环境中,我在想,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个人来说,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结果,有时候真不知道那一股一股的神风会把人刮到哪里去。我想起几十年前搞真空管的电子工程师,他们后来被半导体技术抛弃,后者又被大规模集成电路淘汰。我问女儿,谷歌工程师的平均年龄是多少,29,医生的平均年龄呢,47. 中国 – 外国 女儿递给我们两张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歌剧《图兰朵》的戏票,票上印着票价,每张172美元。这是大都会歌剧院在林肯中心的演出,不贵啊,我感叹说。不贵?我从来不会买这样贵的票。每季开始时可以买到一种特殊的折扣票,这几张票每张20美元。听到女儿的回答,我的感叹变成了惊叹。我记起几年前在家乡看一场演出,据说是俄罗斯芭蕾舞剧团到省会来演出的《天鹅湖》,无实体乐队,用录音磁带伴舞,票价600至1500人民币。一个处级干部,在那里的的月工资大约6000人民币,他得用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月工资来看一场磁带伴奏的《天鹅湖》。相比起来,这里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 第一次到林肯中心大剧院看戏,感觉很兴奋。它富丽堂皇,又平易近人,它高雅,又普通。它的餐厅里卖着几十美元一杯的饮料,堂前又为你备了三角纸杯去喝不要钱的凉水。那里有香胸缎裙的摩登女郎,斜依长凳,朱唇呡白酒,这里也有如我一般的陈年老翁,身裹布衣,人群中默行。每个人都很平等地享受那环境,享受那艺术,没有气势汹汹的保安在为大人物喝道开路,没有人在手机上大谈生意以显示自己的不凡。剧院的音响效果相当好,满座的的大厅里,小提琴独奏的泣诉听得清清楚楚。我最欣赏每个座椅前的歌词提示屏,几种文字向你即时显示舞台上的唱词。我在电视上看过1998年紫禁城版的《图兰朵》,虽然有一流的指挥和演员参演,那张艺谋式的夸张和华丽,使我感觉与普契尼的原意去了很远。在林肯剧院这种正常剧场,普通规模的艺术家班子,不用大功率扩音器的演出,更能使人感到人声,器乐的细微的美妙,感觉到演员与剧场中那无言以绘的交流。 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图兰朵》的场景 《图兰朵》是一部法国音乐天才创作的,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西洋歌剧,看后禁不住让我思考,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如何传向世界。这部歌剧以中国故事为题材,而且选取了众所周知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优美旋律为重要的音乐主题,可见就是在上世纪初,世界对中国也是在乎的。那些传向世界的元素中,有美,有善,有聪明,有诙谐,同时也有恶,有恨,有愚昧,有僵腐。我特别注意到,剧中对群众的处理:他们总是弯着腰,或是半蹲着行走,形象卑陋,媚上的同时,还不断地互相打斗。这不是活生生的上世纪初中国大众的形象吗?不但鲁迅看得到,外国的艺术家也看得到。所以我想,一个国家的真实形象,会有无穷的渠道把它们如实地传递出去,人为的包装毫无用处。如果今天中国之外再出现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像普契尼那样用心地写一部中国元素的戏剧,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大众形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