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怡光的博客  
只为记下一点思考的痕迹,别无它图  
网络日志正文
撒向人间的爱 2018-06-22 09:58:17


撒向人间的爱

--悼念钢琴教育家简·巴斯逊


bastien_1.jpg

简·巴斯逊(Jane Smisor Bastien)


  这一则消息除了引起美国音乐教育界的哀叹和惋惜外,大概也会使不少圣地亚哥的华人家长和华裔学生感到震惊:“钢琴教育家简·巴斯逊(Jane Smisor Bastien)于2018327日去世,享年82岁。简·巴斯逊的追思会于201863日下午4点,在圣地亚哥的拉霍亚长老会教堂举行。”

  如果你家有孩子学钢琴,从一开始起,你们大概就会知道简·巴斯逊。你可能从外地搬来圣地亚哥,也可能是圣地亚哥的长住居民,因为孩子要开始学琴,你走进圣地亚哥有名的“格林音乐店”(Greene Music)。付完钢琴款,你问经理,谁是圣地亚哥最好的钢琴老师,经理说“简·巴斯逊”。你倒信不信。你又走进音乐书店,浏览钢琴分部,你看到那里一半以上的教材印着巴斯逊的名字,你开始有点信琴店经理的话了,并觉得在圣地亚哥学钢琴颇有点优越感。你通过各种渠道,来的简在拉霍亚的钢琴教学室,领教了她那迷人的,招牌性的笑容后面的魅力,你感到你的孩子跟她学琴是幸运的。一两年后,经简的推荐,你带着你的孩子来到圣地亚哥大学(SDSU),参加一年一度的加利福尼亚音乐教师协会(MTCA)主办的钢琴奏鸣曲比赛(Sonata Competition)。有人说那个赛事是圣地亚哥华人一年中的第二个春节,因为此时到处是穿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的华裔孩子,和像你一样的父母,大家在这里问候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你的孩子在总共12个级别的最低一个级别的比赛中得了奖。比赛后是获奖者音乐会,他(她)第一次在如此正式的音乐厅里当众演出,你坐在后排静静地聆听着,心都要跳出来。演出后,简代表主办方为孩子们发奖。后来她握着你的手向你祝贺,说“你的孩子十分出众(he/she is special)”。你受到鼓舞,暗暗下决心要让孩子好好发展。你开始赞赏台湾父母们发明的那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大致是我的故事,也是我在简·巴斯逊的追思会上听到的不下10个家庭和孩子的故事,所以我想也可能是你的故事。如果是这样,悲痛和思念会在我们心中共鸣。

  她走了。有名的拉霍亚长老会教堂(La Jolla Presbyterian Church)聚满了各个族裔,各个年纪的人,演奏她教授的乐曲,诉说她的趣事,缅怀她的音容笑貌,人们忘不了她。


bastien_2.jpg

钢琴家依伦演奏德彪西的《声声慢》 

  

  教堂的讲坛上,钢琴家,简在圣地亚哥的第一位学生依伦(Elan McMahan),在演奏德彪西(Claude Debussy)著名的《La Plus que Lente》。这首曲子的中文译名为《极慢的慢板》,才情高雅的听者把它译为《声声慢》。这不得不使人立即想起宋代女辞人李清照那首名冠辞坛的《声声慢》,不妨把它的上阙录在这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辞显然不合简·巴斯逊追思会的格调。在追思会的邀请信上,巴斯逊的家人就建议大家“衣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来悼念简,不愿把追思会搞得“凄凄惨惨戚戚”。但是我相信,“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情绪,无法在人们心中消去,要不然,德彪西的《声声慢》怎么会把这大教堂抚慰得针落闻声?

  我坐在教堂里想,这追思会无疑是一个“主流社会”的事件。虽然“主流社会”这个词常萦怀于第一代移民的心中,它真正的意义却总说不清。和当地白人,黑人的友谊?语言,习惯的高度融合?政治上的进取?好像都不能孤立地肯定。我想本质上更可能是一种宽松和包容的价值观,而不是肤色的标致或其他功利的考量。简是为数不多的把这种价值观带到我们的家庭的一位美国人。当我和女儿在对某个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她突然爆出一句,“等下次上课时,我去问问巴斯逊,看她怎么说”,我意识到这位钢琴教师对人们影响的强大。

  因为有送孩子上钢琴课的常规任务,我对简的教学环境有些知晓。她接收学生时要有一些小小的测试,主要是看看孩子的基本素质和对音乐的感受,这可以理解,毕竟她那里不是幼儿园或托儿所。但简选择学生的标准从不以种族,家庭地位,和经济条件为据,每个人都感觉得到她对学生的一视同仁。透过她教学室的玻璃窗,我看着一屋可爱的孩子,不同的肤色和族裔,亲密无间地在简的引导下互动。我想,几十年他们长大后,或他们成为主流社会的一份子时,“滚回你的中国去”,“滚回你的印度去”或“滚回你的伊朗去”一定不会从他们口中说出。

  简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她热爱网球,她对网球赛事和对明星的品鉴常常会为我们家庭中的争论提供标准。她对孩子们的演出服装有特别的热情和见地,她说,女孩子在台上就要“像花一样”。她特别钟爱的服装颜色是玫瑰红,人们称这颜色为“巴斯逊红”。她喜欢美食,常常以精美的甜点招待学生和家长,我们也请她品尝过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甚至盐水毛豆。教琴休息的片刻,简常与妻在花园里观赏和谈论她的花。“巴斯逊不喜欢名贵的花,说那些花难伺候,而且经常是脸色易变。她选花的标准是漂亮,花期长,易于管理”,这也成了妻在前院后院“玩花”时的一条准则。

  简的工作热情是惊人地旺盛。孩子们除了每人每周半小时或一小时的个人课程以外,她还提供每周一次的两小时免费的音乐理论课,这课程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的组分别进行。必要时免费为学生加课是常事,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一次重要的比赛前,女儿一小时的个人课到时,简的讲解正酣,后面的学生却已提着谱走进琴房。简把钢琴上的谱一合,说,“晚上9点钟再来”。我9点钟把女儿送到她的教学室,在候课间打瞌睡到近12点,才见她们收场。

  有时候我自认为,简对我的孩子特别钟爱,心里不免沾沾自喜。后来和其他学生及家长交谈,特别是在追思会上,听了大家那些发自肺腑的感言,我知道了,每个和她交往过的人都有我同样的感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在追思会上说,几年钢琴学下来,简记得了他祖父祖母的名字,记得他叔叔和阿姨的业余爱好。另一位学生,原来给我的印象很深,音乐会上不是上厕所就是做怪动作,他也自认为是简最不得意的学生。这位学生离开简后,仍和她保持了长久的友谊,前一段他在纽约结婚,简专程过去给他作征婚人。上面提到的钢琴家依伦,1977年就向简学习钢琴,她说,没有简就没有她和家人的今天。除了她的学生,简怎样对待其他人呢?她的书籍的出版商,和他交往几十年的马克(Mark Kjos)说,“我曾问过那些热心为她工作的电工,水管工,园艺工,简是否给你们额外的工钱?他们的回答是,没有,我们喜欢为她工作。”

  这时候我想,她有一种什么样的魅力和情怀,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她那里得到鼓舞,感到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特殊的长处或特别的关爱?我相信,来自简那里的,完全不是逢场作戏的社交辞令,或“令人舒服的教学方法”,是她性格和心灵中爱的磁性的自然辐射。

  1936115日,简出生在堪萨斯州的哈钦森市(HutchinsonKansas)。她的父亲在银行工作,她的母亲是一名钢琴老师。在母亲的影响下,简三岁就开始向她家附近的安德森夫人学钢琴,很快便开始当众演奏,成了当地的音乐小天才。九岁的时候,简在当地电台上有了自己定期的的广播节目,每周六上午播送15分钟。

  在中学期间,简一边参加各种演出一边坚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琴艺,长时间跟钢琴家米力肯(David Milliken)学习。后来她到了纽约,进入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在此期间,她一直跟住在纽约的苏联著名钢琴家汶格洛娃(Isabelle Vengerova)学钢琴。巴纳德学院毕业,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学习钢琴教育学。得到硕士学位之后,她被邀请到新奥尔良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 in New Orleans),筹备建立索菲纽康姆学院(Sophie Newcomb College)的预备钢琴系,然后就在那里工作了17年。在新奥尔良,简认识了她的丈夫,吉姆·巴斯逊(James Bastien),一位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他们于1961年结婚。结婚后,巴斯逊夫妇作为一个二重钢琴团队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演出。

  1975年,巴斯逊一家搬到了圣地亚哥的拉霍亚,他们成立了自己的钢琴工作室,开始专注于钢琴教育理论的研究,编写钢琴系列丛书,和进行钢琴教学来实践他们的理论。80年代后期,吉姆不幸患上了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事业和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在简的肩上。简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精心照料丈夫10 多年,吉姆于2005年去世。

  作为一个共同的团队,巴斯逊夫妇共出版著作500余种,被翻译成16种文字。简的足迹印在世界各地,80岁时,她还到中国去访问游学。不计每年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开的大师课(Master Class),简在圣地亚哥亲自教授的学生就有7000多人。1999年,美国音乐教师全国协会(MTNA)颁发给巴斯逊夫妇终身成就奖。2018年,该协会又颁发給简·巴斯逊领导能力奖,以表彰她的重要领导力,和作为教师,教育家和作家在全球音乐教育界的贡献。

简·巴斯逊的人格魅力和她的成就相映成辉。不是因为成了名人她才焕发出那种爱,而是因为那种爱而使她成了名人,对学生,对事业,对生活的爱,人间的大爱。










浏览(1182) (5)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youzi 留言时间:2018-08-19 16:35:48

Very good article!

回复 | 0
作者:youzi 留言时间:2018-08-19 16:35:41

Very good article!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怡光
注册日期: 2017-11-16
访问总量: 982,69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精英
· 盛夏话扁豆
· DIY(自己做):老人乐
· 隔壁的失败国家
· 在“凯特琳克拉克效应”的背后
· 30年一见的篮球明星
· 笑话还是真话?
分类目录
【转发及译文(4)】
· 有关主权信用评级的一些事实
· 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的真实意义
· 特朗普的起诉书揭示了国家安全的
· 人性的警句 – 省时又有用的伴侣
· 全球最理想的移民国家
· 美国是一个富裕的死亡陷阱
【转发及译文(3)】
· 隔壁的失败国家
· 自我的坠毁的原因
· 见证一项可能的世界纪录
· 脑残诗人的正义感
· 反对唐纳德•特朗普的
· 关于今年秋季新冠疫苗的对话
· 美国与谷歌之战
· 无知还是幽默
· 不屈的琴弓
· 如何驾驭熊市
【散文(9)】
【散文(8)】
【散文(7)】
· 精英
· 此时无声胜有声
【其他】
· 盛夏话扁豆
· DIY(自己做):老人乐
· 在“凯特琳克拉克效应”的背后
· 笑话还是真话?
· 不能坐在这样的人旁边旅行
【散文(6)】
· 打赌
· 人之将退,其言也哀
· 青豆
· AI的摇篮和它的孩子们
· 父母,你最便于伤害的对象
· 什么是职业之外的迷人世界?
· 人工智能医疗会推高大众的医疗费
· 为什么人们会滥用幽默?
· 京都之梦
· 关于自由的扎记
【转发及译文(2)】
· 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一项研究
· 银行风波和加息预测
· 厉害国告诉我们美国衰退的历史(
· ChatGPT 求医实例
· 拜登在间谍气球上的弱点保证了中
· 为什么美国不击落中国间谍气球
· 美国的政治暴力是否在增加?
· 惊人的历史重现
· 马友友谈巴赫
· 2022年美国退休的最佳和最差州排
【散文(5)】
· 习近平和普京握别之言更深的含义
· 小议旅游
· 我们早已生活在元宇宙中
· 中国的世界,美国的世界
· 人生为文糊涂始
· 思念的价值
· 一项挑战律师的DIY
· 手机 – 灵魂的遮羞布
· 中共二十大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
· 这就是活在中国的意义
【人物(2)】
· 30年一见的篮球明星
· 帕尔曼的小提琴
· 玛丽亚﹒杜埃纳斯和她的小提琴
· 西班牙的两位年轻天才
· 马友友获Birgit Nilsson奖
· 写在女儿生日卡上的话
【评论(3)】
· 独裁的顶峰
· 有哪国领袖想和习近平换位子?
· 想起了圣雄甘地
【评论(2)】
· 拥有美国科技股票的人应该读一读
· 媒体有必要这样报道枪杀的故事吗
· 别忘了去买这张解气的邮票!
· 看电影《国王理查德》
· 对中国足球1:3输越南的评论
· 想起了普里希别叶夫中士
· 课程思政 --人类教育的伟大创新
· 打砸抢进军到了这样的社区
· 美国人真的那么关心中国吗?
【散文(4)】
· 人道与狗道
· 驱王记
· 读《山恋》
· 朋友关系是如何终结的?
· 小戴的身内之物
· 为什么美国社会仇华比仇俄严重
· 什么是“NIMBY”和它对我们的意义
· 强扭的瓜也甜
· 和朋友谈老年
【转发及译文(1)】
· 特朗普到底有没有罪?
· 趣文共赏
·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最好的录像
· 希特勒政治蛊惑的巅峰之作
· 剥夺俄国大富翁们的豪华游艇比你
· 一些乌克兰难民冒着战争的危险返
· 美国“能源独立”的真相
· 美国军事安全专家如何看西方对普
· 普京选择了永远的战争
· 下一次大流行可能始于恐怖袭击
【散文(3)】
· 邮票的今生和来世
· 房主的喜与愁
· 再无俄罗斯情结
· 一切可言的美都深深自卑
· 上海,浓妆与素颜
· 生活和生活的意义
· 诗是什么? —从泰戈尔到余秀华
· 不同的黑暗
· 为什么人们都往美国跑?
· 退休的最美妙之处
【散文(2)】
· 屋漏寄友 ― 谈财富与自由
· 曾文正会怎样做
· 不守规矩的快感
· 虚荣的魅力
· 音乐发烧札记
· 另样的修身养性
· 别错过了这一项世界之最
· 加州的棕榈树
· 人生的最后那些年
· 人性的忏悔与党性的控诉
【游记】
· 多伦多“加拿大之塔(CN Tower)”
· 啊,班夫!
· 北加州的低收入老年公寓
· 纽约一日
· 荒原上的珍珠
· 俄勒冈的金秋
· 游啊游,游到天尽头
【评论(1)】
· 人民,不要被吓着!
· 缺了“孟晚舟精神”
· 谈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的自我修复
· 去你的绝对自由!
· 房市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一个新词在今天诞生 —— “中国式
· 这就是我们来美国的原因
· 悼念李文亮
· 十月革命简史
· 凉风起天末,“老留”意如何
【人物(1)】
· 一个希望自己能活到 150 岁的人
· 为什么我希望在 75 岁时死去
· 一位神经科学家如何为死亡做准备
· 杜普蕾和她的音乐家朋友们
· 李泽厚的自勉铭
· 小提琴家祖克曼惹祸
· 又回图森 –记亚利桑那的三位老人
· 撒向人间的爱
· 那些日子母亲还在
· 悼妈妈(岳母)
【音乐漫谈】
· 此生还有多少遗憾?
· 老琴易声记
· 大师和他的良知
· 他们在人间制造天籁之音
· 天才,凡人
· 夏夜话口琴
· 贵州强力集团
【小说】
· 踩脚 (微型小说)
· 无罪的邪恶
· 买枪记
· 丑人莫哭
· 贵族
【诗】
· 新年借古诗抒怀
· 岁末乘机从沪回美有感
· 后院务农有感
· 五月初五的 DIY
· 岁末抒怀
· 我浅浅地活着
· 老人啊,你不妨往后看 —2018 寄
【散文 (1)】
· 琴源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口罩,国民性,国民脾气
· 华丽的孤独
· 圣地亚哥的雨
· AI会怎样毁了你
· 桥边
· 窃书不算偷
· 琴缘
存档目录
2024-08-23 - 2024-08-23
2024-07-02 - 2024-07-19
2024-06-04 - 2024-06-04
2024-04-01 - 2024-04-02
2024-03-01 - 2024-03-22
2024-02-23 - 2024-02-24
2024-01-01 - 2024-01-04
2023-12-30 - 2023-12-30
2023-09-01 - 2023-09-14
2023-08-05 - 2023-08-18
2023-07-07 - 2023-07-21
2023-06-02 - 2023-06-23
2023-05-05 - 2023-05-26
2023-04-07 - 2023-04-28
2023-03-03 - 2023-03-23
2023-02-03 - 2023-02-27
2023-01-13 - 2023-01-20
2022-12-09 - 2022-12-30
2022-11-04 - 2022-11-28
2022-10-07 - 2022-10-28
2022-09-01 - 2022-09-30
2022-08-05 - 2022-08-25
2022-07-08 - 2022-07-22
2022-06-02 - 2022-06-13
2022-05-13 - 2022-05-26
2022-04-01 - 2022-04-29
2022-03-04 - 2022-03-30
2022-02-02 - 2022-02-25
2022-01-06 - 2022-01-28
2021-12-03 - 2021-12-31
2021-11-05 - 2021-11-19
2021-10-08 - 2021-10-22
2021-09-03 - 2021-09-30
2021-08-03 - 2021-08-27
2021-07-02 - 2021-07-09
2021-06-11 - 2021-06-30
2021-05-07 - 2021-05-28
2021-04-13 - 2021-04-30
2021-01-20 - 2021-01-20
2020-05-05 - 2020-05-11
2020-04-23 - 2020-04-24
2020-02-06 - 2020-02-06
2019-08-03 - 2019-08-03
2018-12-07 - 2018-12-14
2018-11-09 - 2018-11-16
2018-10-26 - 2018-10-26
2018-09-14 - 2018-09-28
2018-08-03 - 2018-08-31
2018-07-27 - 2018-07-27
2018-06-01 - 2018-06-22
2018-05-29 - 2018-05-29
2018-01-09 - 2018-01-09
2017-12-31 - 2017-12-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