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怡光的博客  
只为记下一点思考的痕迹,别无它图  
网络日志正文
凉风起天末,“老留”意如何 2018-08-17 08:06:57

凉风起天末,“老留”意如何

  评伍国的“‘老留’――迷失在中美间的一代”

 

“爱思想”网站(www.aisixiang.com)常有一些使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例如罗点点的“中南海权力游戏”,资中筠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 等等,吸引我进去阅读。最近无意中看到伍国写的“‘老留’――迷失在中美间的一代”(见附文),读完使我震惊,“爱思想”上也不乏骂街檄文,真是鱼龙混杂,哪里都一样。

一开篇,文章就把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代系划分:2000年之前来美的,是“老留”,2010年之后来美的,是“小留”。然后评论,“老留和小留可以说不是一代人”, 而“小留和老留的孩子,即所谓ABC,‘华二代’是同一代人”。我呆想几分钟也搞不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是不是说,秦始皇和毛泽东不是一代人,而秦二世和毛岸英倒是同一代人,因为他们都是统一帝国中的“统二代”?除此之外,在他的划分中,对2000年之后,2010之前来美的人没有给出定义。我想,44岁的作者伍国应该是落在这两“留”不沾的档次中,且称他们为“中留”。

  一百多字的留学生代系划分完毕,伍“中留”就不歇气地对“老留”开骂。其言辞之激烈,声调之高昂,理由之贫乏,使有幸无幸经过文革的“老留”们似乎在看批判反动黑帮的大字报。总结一下,他的骂点大概有如下一些。

  其一,“老留”们是“倚老卖老”的“伪豪迈”,他们“餐馆打工”,“实验室干到晚上十点”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经历,不应该作为一些“依赖父母,靠父母养活,花天酒地,不爱读书,习惯不良”的“小留”的榜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这一代人”,经不起“推敲”,他们是“公派”的,拿了国家的钱,便不能“嘲笑自费留学的‘小留’”。这个牛头不对马嘴的逻辑,真不想花功夫去评价,我只想谈谈“老留”中到底有多少人是拿了国家的钱。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之后,国家基本上不把钱花在长期出国留学人员的身上,而是放在短期访问学者身上。但是有硕士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出国留学人员,须纳入“自费公派”范围。“自费公派”是个荒谬的做法,留学的一切费用自己承担,但出国前则要签下合同,保证学业完成要回国服务。有些情况下,出国人员还要补交费用,才准予办理手续。一位朋友,在国内念了一年多博士,准备放弃国内的博士学习到美国来念博士,学校要他交还培养费。一天,他提着个旅行袋,装了几万元现金去交钱,吓坏了财务处的人。在那样的法制系统下,甲乙双方自然都把那合同看成儿戏。本人曾是国内一重点高校的教师,带过几届硕士生班,共有100多人,最后90%的同学都以自费公派的身份国出了,其中大概只有不到10人得到公费资助,而且都是到美国以外的国家。真正拿国家资助的公费生,大部分人得到的经费也是十分有限的。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当TARA每月得到的津贴有1800美元左右,而一位公费资助的同学每月只有500美元左右生活费。因为拿了派出国的资助,申请TARA的机会大打折扣,这位同学就到餐馆去打工补贴家用。有些用了公费资金的“老留”,最后决定留在国外工作后,也有和出资单位协商,进行一定经济赔偿。总之,绝大部分“老留”是靠自的能力和辛劳在美国站住脚的,至于靠政府康概地养着,在美国舒舒服服过日子的“老留”也是有,他们大部分是高官之后或与政权有特殊关系的人,他们当然不“违背公派誓约”,也不“滞留不归”,因为有高官厚禄在那里等着他们。

  其二,“老留”们来美时是穷光蛋,“更像等待施舍的人”,一到美国,便是“心理扭曲”,“感恩载德”。而今天的“小留”们,是潇洒的富人,是“留学市场的消费者”。因此,当年的穷人不能对今天的富人指手画脚。据说伍“中留”也是个在美国大学工作的副教授,这种惊人的价值观在美国大学里不多见,我不知道在同事和学生中,他要花多大的气力才能使他的真象不露馅。“老留”们很清楚,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那个时代,国内的人对留学有一种敬畏之心,没有点实力是不大敢去碰的。许多“老留”都是本单位本地区的姣姣者,相当多是硕士毕业生。要知道,那时中国的硕士是三年学制,学完后到美国念博士游刃有余。“老留”们靠自己的能力,当TARA来换取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这是当今大多数带款来美国消费的“小留”们做不到的。我想,伍“中留”在走向他副教授的途中,是否也屈身作过RATA以维持自己的学业?如果是这样而且没有“心理扭曲”的话,他怎么会认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会要低人一等呢?

  伍“中留”说,“老留”们,“不断调整人生的航向,不停追求热门专业”,是因为他们“‘身揣十几美元’下飞机,没有底气和恒心”,而且“投机和利己是这一代‘老留’骨子里的基因”,这里,这位副教授已经忍耐不住地张开他的嘴来谩骂了。于是我开始猜想,一定是有比他资深的“老留”在某个地方触过他的利益,引起他刻“基因”之恨,致使他不是在写学术文章,而是在作街巷的报复。我几乎敢断定,伍“中留”初到美国时,口袋里一定藏着大笔美金,那不是其父母的血汗钱就是不知什么渠道来的东西。“身揣十几美元”就敢在美国拼搏,这才真是有“底气和恒心”的表现,这才真是大多数“老留”一生中最为珍视的作为,这才真是他们想传给儿女的财富。

  我想问问伍“中留”, 在“老留”们的学生的时代,你看到有这样多口袋里揣着钱来镀金,对学问无所谓的留学生吗?你看到过一百多中国学生有组织地作弊的壮观场景吗?你在看到过这如此专业的的学位,证书,学历假造水平吗?这种从国内弥漫过来的被钱污染了的校园气氛,“老留”们可不可以说几句?很多“老留”已经是“小留”父母的年龄,他们致力于工作之余,把儿女培养成人,相当不少进入了顶级大学,他们自己也随着儿女的成长而得到成长,你伍“中留”有过这种经历吗?

  其三,把“老留”们描绘成只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没有人文修养的知识分子。我想第一个耳光搧向他的,会是那些曾经是和至今还是美国高校及研究机构从事人文科学的,卓有成就的“老留”们。在那个时代,比较多的“老留”们从事理工专业,一是市场需求造成,二是当时国内环境的影响。那些年头,人文学者的下场,令人不寒而栗,举国从上到下,崇尚理工,这是谁造成的?要说“老留”们在人文方面的自我修养低下,他可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老留”们从那样艰难低溅的境地,来美国当了博士,硕士,教授,学者,那漫长的历练过程就是在读一部人文的教科书。不要把他们的经历和你,简单地从学校到学校,从背书到背书的“中留”,或“小留”等同起来。说实话,我真想邀请伍“中留”,来和这里的“老留”们做一点手谈,笔谈,嘴谈,赛一场乒乓球,篮球,唱几首咏叹调,合奏几首器乐曲,PK一下“人文功力”。

  其四,指责“老留”是“基本的逻辑和常识都没有”的“极右翼头脑”,“表现出对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强烈的敌视”,因为他们对来美国“吃福利”的现象看不惯。伍“中留”把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和欺骗混为一谈。我们看到的是,“老留”们因为长年受到美国社会的熏陶和经济能力的提升,对社区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日益增加。至于来美国“吃福利”的一些人,他们不属于弱势群体。你一定听说过在北上广拥有几栋房产,同时在美国拿穷人医疗保险的“弱势群体”吧,你一定听说过国内的处级,局级干部在这里当“穷人”吧。伍“中留”这个年纪的人最清楚,那些成功申请医疗白卡和低收入食物卷的秘密在哪里,这种欺榨正受到从美国总统到任何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的警惕,这和对真正的弱势群体的关注没有丝毫关系。

  “老留”,“中留”,“小留”,甚至没有提到的更老一代的许多已不在人世的留学生(可称“耆留”?),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活生生的人,都有他们的局限性和长处。站在自己浅薄自私的角度,上帝一般把一部分人定义为“迷失在中美之间的一代”,只能说明他自己是迷失在人格和判断之中的一人。伍“中留”从事的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在美国侃中国,在中国侃美国” 的职业,我无意贬低这类职业的价值,然而从事这种职业的一些德次才浅,潜心钻营的人,十分容易自以为能躲避两方的认真思考而大开黄腔,作为教育者,这更是十分可怕的。看看他的这篇文章,其水平实不多见,兼具刻薄偏见的文革风格,哗众取宠的网络风格,夸张霸道的“厉害了,我的X”风格。除了挑起各“留”之间的仇怨,显示他这个“人文男”要高于理工人士的阿Q优越感,我看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效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在他的“学术成就”上留下了一个不光彩的记录,如果他还要继续搞学术的话。


---------------------------------------------------

(附文)伍国:“老留”——迷失在中美之间的一代


  最近,在美国的一些中文网站上,兴起了一阵老留针对小留的讨伐。老留,严格意义上说,是指2000年大规模自费留学开始之前,到达美国,落地生根,如今事业有成,子女正在陆续进入大学和婚恋年龄的一部分人。小留,特指在2010年前后,自费来美国读高中和大学本科的一部分年轻人。老留和小留可以说不是一代人,甚至可以说,小留和老留的孩子,即所谓ABC, “华二代是同一代人。

   老留的心态,有几分倚老卖老,也有几分自亮伤疤的伪豪迈,因为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说自己当初如何怀揣几十美元到了美国,一下飞机就进餐馆打工,或者第二天就进了实验室干到晚上十点,以此反衬小留如何依赖父母,靠父母养活,花天酒地,不爱读书,习惯不良等等,同时吹嘘自己的孩子如何成功爬藤”——进入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如何学钢琴,如何获奖。这种沾沾自喜的心态,已经成为现在五十多岁左右的在美老留中普遍流行的症状。

   其实,老留这一代人仔细分析起来,未必是完全经得起推敲的,虽然他们已经极为习惯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以精英自命。首先看一些数据:“9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后,随着留学不再受限以及人们收入增加,留学逐渐从只属于少数人的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1978年到2000年中国共有22.3万人留学人员,其中国家公派5.7万人,单位公派10.2人,公派人员占了绝大多数。而进入新世纪后,公派留学人数只有小幅攀升,自费留学人数则一路高歌猛进。(网易新闻中心,六十年留学历程)。在2000年前留美的人中,公派(含接受美国大学资助的自费公派人员)比例高达71%,这意味着,最终定居美国的老留中有极大概率是公派滞留美国不归的。固然,这样的人生选择没有人苛求他们,甚至没有人去质问他们滞留不归的动机,即便是嫌弃国内收入和物质待遇低下(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也多少可以理解,但这种违背公派誓约滞留美国的人,仅仅因为自己不靠父母,就嘲笑自费留学的小留,却显得矫情。

   更何况,这些下了飞机就进实验室的人,今天还有多少人天天在实验室里做科研,更是一个未知数,因为这些精英们完全知道,在美国要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能不断地调整人生的航向,不停追逐热门专业,热门职业,也就是说,投机和利己是这一代老留骨子里的基因,是他们难以改变的。因此,当二十多年以后,他们中很多人看到国内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又开始患得患失,觉得自己错过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更好的发财机会。这种强烈的投机心理,原因恰恰和身揣几十美元下飞机,没有底气和恒心,很容易妥协和随波逐流有重要关系。他们从不在乎初心是什么。

   熟悉中国当代文化的人都知道,1990年的留学生,大都有一种背水一战,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悲情,而正是这种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些不择手段,一度发展得几乎类似邪教的民间教育机构。老留们在这种机构的洗脑下,怀着范进中举的狂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扭曲心理来到美国,对于美国自然是感恩戴德的。正如一些头脑更为清醒的人指出,今天的小留是留学市场的消费者,而当年的老留更像等待施舍的人。 

   老留中绝大部分是从事,或曾经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他们即使到了21世纪仍然念念不忘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高中里的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即使到了2017年,定居美国已经超过20年了,他们竟然还在煞有介事地在网上讨论,为什么美国总统都是学文科出身,而却他们对文科生的鄙夷是从来毫不掩饰的。在这方面,他们的头脑似乎仍然生活在1970年代压抑人文社科的中国。

   因为成长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严重缺乏和投机心态的驱使,这一代人到了美国以后,非常容易成为基督徒,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也知道,去教会仅仅是安慰自己的孤独感和进行社交,并不是为了寻求信仰。或者,他们对信仰的理解,就是一旦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获利,就感谢上帝,仿佛上帝是为满足他们的私欲而存在。或者,他们虔诚地祈祷上帝保佑自己属意的总统候选人当选,祈祷上帝帮助排斥自己不喜欢的族群。任何东西,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工具性的。

   在政治上,这一代人的偏狭和自恋导致他们坚定地维护他们所单方面臆想出来的一个荒谬的美国图景——理想的美国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勤恳劳作的白人和像他们这样的依靠自己的双手成功又聪明的华人才有资格享受的国度。他们完全不考虑,美国立国的核心是开放和多元化,而他们自己也正是多元化的受益者,而黑人在美国的历史远比亚裔更长。假如不是民权运动惠及亚裔,不是多元政策容许大量华人留学生居留美国,不是中国的某种开放的态度容许他们违背当初回国服务的诺言,他们根本没有今天自得的资本。他们公然厌恶和鄙弃所谓黑墨穆的种族主义言论在海外中文网站上无时无处不见,让人惊异他们在美国的二十多年里,究竟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影响,还是固执地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

   因为对自己当年不靠父母的盲目骄傲(他们在美国所获得的奖学金多少来自纳税人,多少来自慷慨的私人捐赠,他们是从不考虑的,好像只有自己的优秀是唯一的因素),他们不仅鄙视正常地依赖父母的小留,还敌视一切在他们看来吃福利的人。他们表现出对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强烈的敌视,似乎忘记了,在意外,伤残,灾害面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过,即使有一些懒人存在,也是精英无需去妒忌和比较的,因为精英的关注在于自我实现和自身对社会的贡献,绝不是围攻所谓的懒人。对弱势群体吃福利表现出的不满,恰恰不是真正的有担当的精英心态,而是一种凭借个人的优秀杰出把弱者赶尽杀绝的冷血。

   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藤校,但如果他们的孩子在大学里变得关注社会,关注弱势,关注落后国家和地区,他们就一致认为,他们的孩子是被美国大学里的左棍洗脑,却从不认为,他们自己给孩子从小按照收入高低进行的未来职业排序,是一种远为可怕的,真正的洗脑。

   在他们偏狭得可笑的极右翼头脑中,有的时候连基本的逻辑和常识都没有。比如,他们到美国的时候,是以研究生或博士生的身份享受助研和助教的奖学金——免学费和每月补助,而这种资助,或美国为本国公民提供的联邦贷款,本科阶段对外国学生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的。这意味着,中国高中生要到美国读本科,必须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但这是自然而然,并不丢人的事情。如果父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意愿,可以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接受不同体制和理念之下的教育。事实上,很多小留正在选择多元化的学科组合,很多人学习艺术,关注环境问题。在中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趋近的大环境下,他们去留两便,并非都有背水一战,必须留在美国,回国就是死路一条的绝望。他们和老留当初的文化生态和个体心态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我不得不说,在如今五十多岁的,滞留美国不归,最终入籍,看似功成名就的高学历老留中,存在相当一部分这种自私而冷血,利己却不精致的极右翼人士,也不得不考虑,如果这部分人确实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北大,清华,中科大培养出来的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人才,那么确实值得问一下,这种教育的理念,初衷和社会效果究竟是什么?

   老留一代人因为人文教育缺失,物质匮乏所形成的功利,自私,狭隘,缺少定力,随波逐流,患得患失,缺少宽容,使得他们不论在美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都成为边缘。在封闭和自恋中迷失,是这部分60后老留中利己主义者的命运。在一个更大背景下看,他们确实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独特群体。

浏览(2404) (19)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怡光 回复 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18-08-20 15:51:08

中国留学生,乃至中国人,都沾有胡适鲁迅柏杨所批判的国民性,甚至批判者也不能避免。在一个群体里面,提出某一部分人来,给他们安上某一种标签,必须要有很强的事实背景。凭心而论,“老留”和新一代留学生最大的客观差别是在“钱”上。“老留”是穷的,他们只能用“卢梭的方法”应对社会,新一代留学生则大可不必这样严律于己,而过着比较随意的生活,其结果到底是谁的人格得到了提升?在基本的教育层面上,大家都喝了“狼奶”, 而“老留”和新一代留学生对“狼奶”的认识是相当不同的。绝不能把“老留”和“老三届”“新三届”同等看待,冠上“老留”这个名称以后,他们在知识和精神层面上就脱离了那个群体。

回复 | 0
作者: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18-08-20 05:03:08

伍国的骂“老留”的文章,尖刻但是有几分价值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怡光
注册日期: 2017-11-16
访问总量: 919,78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在“凯特琳克拉克效应”的背后
· 30年一见的篮球明星
· 笑话还是真话?
· 自我的坠毁的原因
· 见证一项可能的世界纪录
· 脑残诗人的正义感
·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分类目录
【其他】
· 在“凯特琳克拉克效应”的背后
· 笑话还是真话?
· 不能坐在这样的人旁边旅行
【散文(6)】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打赌
· 人之将退,其言也哀
· 青豆
· AI的摇篮和它的孩子们
· 父母,你最便于伤害的对象
· 什么是职业之外的迷人世界?
· 人工智能医疗会推高大众的医疗费
· 为什么人们会滥用幽默?
· 京都之梦
【转发及译文(2)】
· 自我的坠毁的原因
· 见证一项可能的世界纪录
· 脑残诗人的正义感
· 反对唐纳德•特朗普的
· 关于今年秋季新冠疫苗的对话
· 美国与谷歌之战
· 无知还是幽默
· 有关主权信用评级的一些事实
· 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的真实意义
· 特朗普的起诉书揭示了国家安全的
【散文(5)】
· 习近平和普京握别之言更深的含义
· 小议旅游
· 我们早已生活在元宇宙中
· 中国的世界,美国的世界
· 人生为文糊涂始
· 思念的价值
· 一项挑战律师的DIY
· 手机 – 灵魂的遮羞布
· 中共二十大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
· 这就是活在中国的意义
【人物(2)】
· 帕尔曼的小提琴
· 玛丽亚﹒杜埃纳斯和她的小提琴
· 西班牙的两位年轻天才
· 写在女儿生日卡上的话
【评论(3)】
· 独裁的顶峰
· 有哪国领袖想和习近平换位子?
· 想起了圣雄甘地
【评论(2)】
· 拥有美国科技股票的人应该读一读
· 别忘了去买这张解气的邮票!
· 看电影《国王理查德》
· 对中国足球1:3输越南的评论
· 想起了普里希别叶夫中士
· 课程思政 --人类教育的伟大创新
· 打砸抢进军到了这样的社区
· 美国人真的那么关心中国吗?
【散文(4)】
· 人道与狗道
· 驱王记
· 读《山恋》
· 朋友关系是如何终结的?
· 小戴的身内之物
· 为什么美国社会仇华比仇俄严重
· 什么是“NIMBY”和它对我们的意义
· 强扭的瓜也甜
· 和朋友谈老年
【转发及译文(1)】
· 不屈的琴弓
· 如何驾驭熊市
· 特朗普到底有没有罪?
· 趣文共赏
·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最好的录像
· 希特勒政治蛊惑的巅峰之作
· 剥夺俄国大富翁们的豪华游艇比你
· 一些乌克兰难民冒着战争的危险返
· 美国“能源独立”的真相
· 美国军事安全专家如何看西方对普
【散文(3)】
· 邮票的今生和来世
· 房主的喜与愁
· 再无俄罗斯情结
· 一切可言的美都深深自卑
· 上海,浓妆与素颜
· 生活和生活的意义
· 诗是什么? —从泰戈尔到余秀华
· 不同的黑暗
· 为什么人们都往美国跑?
· 退休的最美妙之处
【散文(2)】
· 屋漏寄友 ― 谈财富与自由
· 曾文正会怎样做
· 不守规矩的快感
· 虚荣的魅力
· 音乐发烧札记
· 另样的修身养性
· 别错过了这一项世界之最
· 加州的棕榈树
· 人生的最后那些年
· 人性的忏悔与党性的控诉
【游记】
· 多伦多“加拿大之塔(CN Tower)”
· 啊,班夫!
· 北加州的低收入老年公寓
· 纽约一日
· 荒原上的珍珠
· 俄勒冈的金秋
· 游啊游,游到天尽头
【评论(1)】
· 媒体有必要这样报道枪杀的故事吗
· 人民,不要被吓着!
· 缺了“孟晚舟精神”
· 谈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的自我修复
· 去你的绝对自由!
· 房市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一个新词在今天诞生 —— “中国式
· 这就是我们来美国的原因
· 悼念李文亮
· 十月革命简史
【人物(1)】
· 30年一见的篮球明星
· 马友友获Birgit Nilsson奖
· 一个希望自己能活到 150 岁的人
· 为什么我希望在 75 岁时死去
· 一位神经科学家如何为死亡做准备
· 杜普蕾和她的音乐家朋友们
· 李泽厚的自勉铭
· 小提琴家祖克曼惹祸
· 又回图森 –记亚利桑那的三位老人
· 撒向人间的爱
【音乐漫谈】
· 此生还有多少遗憾?
· 老琴易声记
· 大师和他的良知
· 他们在人间制造天籁之音
· 天才,凡人
· 夏夜话口琴
· 贵州强力集团
【小说】
· 踩脚 (微型小说)
· 无罪的邪恶
· 买枪记
· 丑人莫哭
· 贵族
【诗】
· 新年借古诗抒怀
· 岁末乘机从沪回美有感
· 后院务农有感
· 五月初五的 DIY
· 岁末抒怀
· 我浅浅地活着
· 老人啊,你不妨往后看 —2018 寄
【散文 (1)】
· 琴源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口罩,国民性,国民脾气
· 华丽的孤独
· 圣地亚哥的雨
· AI会怎样毁了你
· 桥边
· 窃书不算偷
· 琴缘
存档目录
2024-04-01 - 2024-04-02
2024-03-01 - 2024-03-22
2024-02-23 - 2024-02-24
2024-01-01 - 2024-01-04
2023-12-30 - 2023-12-30
2023-09-01 - 2023-09-14
2023-08-05 - 2023-08-18
2023-07-07 - 2023-07-21
2023-06-02 - 2023-06-23
2023-05-05 - 2023-05-26
2023-04-07 - 2023-04-28
2023-03-03 - 2023-03-23
2023-02-03 - 2023-02-27
2023-01-13 - 2023-01-20
2022-12-09 - 2022-12-30
2022-11-04 - 2022-11-28
2022-10-07 - 2022-10-28
2022-09-01 - 2022-09-30
2022-08-05 - 2022-08-25
2022-07-08 - 2022-07-22
2022-06-02 - 2022-06-13
2022-05-13 - 2022-05-26
2022-04-01 - 2022-04-29
2022-03-04 - 2022-03-30
2022-02-02 - 2022-02-25
2022-01-06 - 2022-01-28
2021-12-03 - 2021-12-31
2021-11-05 - 2021-11-19
2021-10-08 - 2021-10-22
2021-09-03 - 2021-09-30
2021-08-03 - 2021-08-27
2021-07-02 - 2021-07-09
2021-06-11 - 2021-06-30
2021-05-07 - 2021-05-28
2021-04-13 - 2021-04-30
2021-01-20 - 2021-01-20
2020-05-05 - 2020-05-11
2020-04-23 - 2020-04-24
2020-02-06 - 2020-02-06
2019-08-03 - 2019-08-03
2018-12-07 - 2018-12-14
2018-11-09 - 2018-11-16
2018-10-26 - 2018-10-26
2018-09-14 - 2018-09-28
2018-08-03 - 2018-08-31
2018-07-27 - 2018-07-27
2018-06-01 - 2018-06-22
2018-05-29 - 2018-05-29
2018-01-09 - 2018-01-09
2017-12-31 - 2017-12-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