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或多或少地, 受迫或自觉地,都有点俄罗斯情结。 前两年,我在上海见到一位年轻人与一位约60多岁的老者争吵,骂了这样一段话:“你以为你是什么?现今社会上你们这些人就是一坨屎,一坨会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屎!”骂人的话中也抖出这一代人的俄罗斯情结。 那是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物质和精神都穷。翻来覆去的政治风暴,把北边的老大哥和几亿人裹到了一起,没有选择的余地。除了谎言,欺骗和利益操弄外,老大哥手里确实还是有些好东西,那就是灿烂的俄罗斯的文化。这些在那片土地上缓缓生长出来的瑰宝,其实和共产主义煽动家的理论和思路毫无关系,然而那伙人带领暴动人群轻易地占领并蹂躏冬宫,砸碎滋生这些瑰宝的“旧世界”后,就宣布自己是她的主人。 那时候我们是如此年轻,单纯,连逆来顺受是什么都还不知道,肚子填半饱后,就想精神上有点依托。国家对西方的窗口是完全关闭的,为了政治的需要,官方允许在人们铁皮裹着的大脑上开出个小洞,接受从苏联的来的东西,当然好的坏的一齐到。那时我们的脑子被洗刷得以为世界只有老大哥还活着,其他地方都在饥寒交迫中奄奄一息,英语老师改教俄语,即使在两国闹得要动武,和老大哥的意识形态的联系也没有动摇。于是,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艺术,音乐作品,不像那些伴随而来的虚假枯燥的政治教条,润物无声地率先占据了年轻人活跃饥渴的脑细胞,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支撑,成了一种情结。这当然是好事,但也有无可否认的弊病,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熟悉普希金,托尔斯泰,却对狄根斯,雨果生疏,知道列宾,却不知道拉斐尔,喜欢奥伊斯特拉赫,却没有听说过海菲兹。 俄罗斯情结是一种政治游戏和有价值的文化的混合效果,一开始就有两点值得人们思考,但是当时谁具有这样的能力和信息? 一是对这种文化的扭曲解释。 苏联官方一惯以破瓶盛良酿的伎俩欺骗世界,宣传自己。他们用所谓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标签,妄图把俄罗斯的那些伟大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纳入他们的麾下,让人觉得这些人似乎都是些为无产阶级请命的早期共产党人,他们的成就不是人性和普世价值的自然喷发。而对真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艺术家,像索尔仁尼琴,肖斯塔科维奇,却把他们说成是反现实主义的。 二是这种文化是否应该属于那个政治集团领导下的国家? 从普希金出生到俄国十月革命,不过118年,俄罗斯出了多少文化伟人?十月革命使俄罗斯这片土地易主,至今也已经有105年了,在一个一个的独裁者更换交椅的过程中,俄罗斯又为人类贡献了什么?他们说他们出了高尔基,肖斯塔科维奇,难道他们不知道苏联时期大多数文化伟人都是在1917以前的土壤中长成,更不用说去读读他们的传记,看看他们如何在那个令人齿寒的社会中走钢丝。这个政权领导下的国家不具有出现那种文化的因果关系,他们在自我隔离中所信仰的和一直在做的就是武力和准备武力。 然而,情结终归是情结,它有时会成为一种难于抑制的生理现象。甚至在共产主义的神龛轰然垮塌的文革风暴下,我和许多人一样对俄罗斯还心存好感,认为他们不像我们,无差别地摧毁所有的文化,逼死从老舍到顾圣婴的所有代表人物。 在柏林墙倒掉后,索尔仁尼琴被叶利钦请回,普京为罗斯特罗波维奇发勋章,使人又燃起一丝善良的希望,希望这片土地会恢复她高质量的文化产出。但是,人们等来的是更大的笑话和更残酷的事实,俄罗斯用它的那些新发明和新发展使人更瞠目结舌,他们发明了二人传的独裁游戏,发展了对反对派的更猖狂的迫害和言论钳制,加强了对邻国的威胁和凌辱,今天,这一切都达到了巅峰。如果你怀疑一个人可以具有损毁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的能力,想想希特勒是如何把一个有辉煌历史的国家和高质量的民族推向深渊。今天难道不是又听到了希特勒声音吗? 真心敬仰俄罗斯文化精华的人,最终只能把她和这个邪恶集团控制下的国家分开。她只属于全世界。 仍在狱中的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尼最近透过助理在脸书上表示,如果俄罗斯现在还有什麽值得自豪的,就只有那些带著“停止战争”的海报走上街头而被拘留的 6835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