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个长周末, 跟老公参加了一个专业协会在夏威夷式温泉疗养地组织的活动.第一天晚上,所有参加活动的中国人在所住的旅馆共进晚餐.吃饭时,有一位活泼的七八岁小姑娘很快就吃完了,然后她在那些边聊边慢慢进餐的大人前后蹦来跳去地玩着,当她跑到我眼前时,我用中文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她用日语很正式地告诉我,我是日本人,根本不懂中国话,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很怀疑地问她爸爸王教授,你女儿真的一点都不懂中文吗?她爸爸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差不多吧.我哦了一声,不知道该怎样接这个话题,继续和其他人聊天,吃饭.一会儿,又一位高中生样子的孩子,点头哈腰,彬彬有礼地用日语和大家告辞,让大家慢用,他自己要先回房间了.看他那举止和讲的日语,和日本人没有任何区别.他走后,他妈妈纪子说,他听我们讲中文就像噪音,心里会有一种压力的.有人禁不住地说,怎么到了这种程度,你们从来不和他讲中文吗?又是一个差不多吧.
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来日本多年,生活已经很安定的专业人士,所有的人都够入日本籍的条件,但真的入日本籍的只有王教授和纪子两家.大家接着纪子的话谈起了入籍,改名换姓,孩子的日本化等话题.
日本是一个很单一民族的国家,而且地少人口多,所以不象美国和加拿大那样每年接受大批的移民.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日本政府意识到外国人力,特别是某些有专业特長的外国人对于老龄化日本的重要,所以不得不积极改进有关的移民政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新的移民管理政策出台,在日外国人可以申请在日永久居留权(相当于美国的绿卡)或入日本的国籍.这个政策对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很多中国人在是否要入日本国籍这个问题上总是要考虑很多,难下决心.
日本新的移民管理政策出台之前,很多在日留学的中国人毕业后去北美,去欧洲或者回国,能在日本找到工作的人不多,即使找到了工作的人,由于身份不能解决,心里也是很不安的.九十年代中期,加拿大开始吸收大批技术移民,中国人从世界各国以技术移民身份涌到加拿大.在日本的中国人也一样,毕业前就开始申请移民,甚至很多人辞去工作移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的大多数中国人,在熬满三年移民监后,没有太多的顾虑马上会申请入籍,有些想回国继续做生意或想去美国发展的人,恨不得掰着手指头算计着到哪天可以申请入籍.我在美国的亲戚,朋友们够了入籍条件时,也很自然地就入了美国籍.而在日华人和北美的同胞相比,在入日本国籍这个问题上经常是举步为艰,原因有中日两国间历史上的恩恩怨怨,也有日本民族对异族的同化性让在日华人显得沉重,谨慎了再谨慎.据中文导报的统计,尽管申请永住权比申请入籍要难,但申请永住的华人比申请入籍要多.
除了中日间历史上的原因外,让在日华人不愿意申请日本国籍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其一是,当你入日本籍时可能面临着改名换姓的问题. 日本为了规范管理,其姓名一般有规定的汉字(大约2000当用汉字)。如果你的姓名不在规定的汉字之列,加入日本籍时你必须取一个符合规定的姓名。如果你姓名的汉字在日本规定的汉字内,你还可以保留你原来的姓名。比如,我的朋友姓赵,这个赵字不是日本当用汉字,他就必须从日本差不多12万个姓氏中选一个他喜欢的姓。而这位朋友哪个日本姓都不喜欢,他就在当用汉字中选了两个字‘世’和‘和’。他等于创造了一个新的日本姓氏‘世和’,以表达热爱世界和平之意.再比如, 纪子入日本籍后,按日本的习惯,妇随夫姓. 纪子老公姓郭,郭字是当用汉字,他们保留了老公的姓,但纪子原来的名字里的汉字不是当用汉字,她又不得不改自己的名字,起了一个很日本式女性的名字,叫纪子。她入日本籍后的名字就变成了郭纪子.其二是, 加入日本国籍在日本叫做归化,一些爱咬文嚼字的人,对归化这个词比较敏感.据说这个词语原意是指一个人因为被某国君主的功德所感化,甘愿为其子民的意思。这个词虽然到了现代,已经被“国籍取得”所代替,但是,日本的法务省还在沿用这一词汇,这也让很多在日华人感到抵触,而不太愿意选择归化.
说到我们这次参加活动的纪子和王教授两家入籍也是有一点“理由”的. 纪子所在的公司和台湾,东南亚一些国家有业务联系.她要经常去出差,中国护照对她来说实在是不方便,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日本护照,因为日本护照到哪儿几乎都不需要签证.于是,她入了日本籍.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学中文的事,三岁来到日本的儿子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地道的日本人.而王教授是为了孩子入的日本籍.他说,他的儿子在上初中时,他的班主任对中国没好感,动不动就拿媒体上有关中国的负面消息说事,让他儿子心里非常难受,有心理压力,他儿子就有一种羞于说自己是中国人的感觉. 王老师觉得孩子是没有选择地跟大人来到异国他乡,做为家长有责任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这里包括周围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于是他选择了入日本国籍.由于儿子的经历, 王教授就不想女儿有同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根本不教他女儿中文,让她从小就觉得和别人一样是日本人,希望她在一种无差别的环境中成长. 王教授又说到,他儿子到了高中以后,又遇到一位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老师, 于是他儿子对中国文化也开始有了自豪感,也会关心一些中国的事情等等. 听了王教授的话,在场的中国家长,当然包括我在内,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让孩子回避承认自己曾是中国人的做法,但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因为日本中小学生中的群体欺负人现象非常严重,常常导致学生自杀,而这种欺负人的现象不仅是对外国人,就是在日本人之间也一样发生,而被欺负的人往往是和大家有一点不一样或性格比较弱的人.而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只有从语言,行为上和大多数人一样,融入日本的集团化生活,和他们打成一片,你才能活的轻松自如.
让孩子少受伤害或者将来走向社会时少点麻煩是许多华人选择入日本籍的理由.华人的下一代被日化也是很普通或是不得已的现象.在日本长大的孩子,语言和行为很容易和日本人一样, 入日本国籍时再改名换姓。如果自己不去专门告诉别人你曾是中国人,没人能辩认出来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而且,日本单一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强烈同化性使得入籍华人的下一代很难保留住自己民族的特点和习惯.在这一点上和西方是不一样,比如在北美,不论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三四代(不算混血儿),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多么地西化,他那张脸或中国姓都告诉别人你是少数黄种族裔. 对在日华人家长来说,尽管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和认同他们生活的日本,但还是有些父母想让他们的孩子能学一点中文,接触中国文化。例如,我们健康有志者活动圈的云姐,雪姐都是入了日本籍的人,她们仍然坚持每周末送孩子去中文教室学中文。在日华人的下一代将来还会对中国有多少认识,这一切都取决于他们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