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段时间,在读海云《涓涓细流,感人动心…读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的博文时,我是第一次听到龙应台这个作家的名字.海云在她的读书感想文中提到了她伯父去台湾以及后来她父亲和伯父再见面的一些往事.海云的笔拨动了我对我舅舅在解放前夕,作为空军基地的技师跟随国民党空军部队去台湾后发生在我们家里的一些事以及和那些事有关的难忘的记忆,同时也让我很想看看龙应台是怎么讲述那一段的历史.
按着海云博客中提供的网址,我去阅读了《大江大海1949》.龙应台用最谦卑温柔的心灵,通过一些小人物的经历再现那段历史的细节.她让我看见了上一代跟着国民党去台湾的大陆人是怎样颠沛流离,生死离散, 带着不同的伤痛在台湾这个小岛上生活六十年的往事,读来感人倍至.读完这本书后,我对龙应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在网上查读有关她的介绍并读了她的另两本书《目送》和《孩子你慢慢的来》.
在有关龙应台的介绍中都会说到她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德国海德堡等大学。她的写作风格是以锐利的辞锋、灵转的文字、严谨的思所,悍然无畏地揭开社会中的种种病象.她的《野火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百年思索》等书均在台湾引起极大的反响,余光中曾称之为“龙卷风”。但是,龙应台曾在她的写作颠峰的时期,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她的广大读者,跟随丈夫旅居欧洲。在海外生活13年后,她又出人意料地出任台北文化局局长的职位。龙应台有太多的标签.作家,思想家,社会批评家,学者,教授等,但她最常被说成是一位握着一支犀利,敏锐的笔杆冷静思索,针砭时弊,能文能官的社会批评家。 而我读到龙应台的两本书《目送》和《孩子你慢慢的来》却是温暖多情的文字,真挚感人的语言,感觉她是一位温柔得不得了的一个女性.《目送》是由七十四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组成的文集。她通过对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这些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事情,写出了生命的深邃,忧伤和美丽,还有她对生命的理解.《目送》在我心里留下最深的一段话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一段简单的话,写尽了她在生命中失落和放手,缠绵不舍的情怀和绝然忧伤的感悟,也让我对生命的延续,母子亲情等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
我再摘抄一段《孩子你慢慢的来》的片段,你可以从中看见她款款深情,温柔婉约的另一面.“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时一时的往上抽长…….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我读过的两本书里,有很多这样感情非常细腻,情深意切的段落,读到喜欢之处我会禁不住回头再读一边,有种不忍释手的感觉.对龙应台产生的兴趣,就好像哈韩剧一样,有点一发不可收拾的架势,正准备把她的作品一部一部的读下去。 海云有关的文章 《涓涓细流,感人动心…读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