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石先生前脚刚走,万里就跟着走了。两位都是委员长,在中共政要里面都很正面。尤其是万里,勘称改革闯将。过去有“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的说法。可见万里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很有点名气了。
其实,据我了解,在当年还是极左的年代,万里在安徽,并非是主动改革的。他的做法是纵容会闯的。比如说小岗村十八农户私分田地搞单干,后来被告到万里那里,万里就是硬给压下了,我亲耳听他有一句话,“你要什么都听《人民日报》的,《人民日报》给你饭吃呀”。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万里能够把那样的事情给挡下来,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所以,有人说万里在安徽搞分田到户的改革,实际上只是谣传,真正的情况是他心胸开阔,思想开放,没有像别的省市领导那样对下面的不符合当时规定的做法进行阻止,而是纵容了农民自发的改革,这才在中国农村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万里之所以这样,除了他自己的思想开放之外,他当时是经常到下面视察的,有一次到了一家农村,一户人家,一个老汉和他女儿在家,老汉在忙活,女儿躲在床上。他一问才知道,这户人家爷儿俩只有一条裤子,谁下地就穿,所以女儿经常只能躲在被子里。万里是看到安徽当时的真实情况了。
中国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实际上是农民自发的改革,是活不下去了,没办法了,如果再阻止的话,就要闹出人命了。而万里先生只不过是有点人性罢了,相比其他的中共官员,比较有人性罢了。
四川的赵紫阳,当时的情况其实也类似。他们都是思想比较开放的人。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大多数的干部还是非常左的,或者非常怕担当责任的。
对于万里,坊间对于他的评价都相当正面。只是在六四期间,他先是出国访问,去加拿大和美国,在出访期间,说学生是爱国的,学潮是爱国运动,等等,非常肯定学生,与当时国内的调子非常不同。而后来他回国,在上海被留下了,后来官方发表了一篇万里的书面讲话。意思是同意邓小平对学潮的定性。
所以很多人对万里的看法有点负面。其实,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万里被软禁了。国内学生指望他回国主持人大会议推翻戒严令,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他当时知道了邓小平的决定,也知道了赵紫阳的处境。所以,他停留上海后,是知道大势已去了,他认了。官方播放的那篇书面讲话,当然是官方起草的,万里默认了。
后来,万里基本上是靠边站了,到了人大委员长任期届满,就退休,不问世事了。
依我看,万里是痛苦的,他和赵紫阳一样,赵紫阳退休后被软禁至死,虽然痛苦,但是他什么都相通了,所以思想上实际是很自由的,到最后,他的思想已经脱离了共产党的固有思维模式了。而万里,虽然享有人身自由,但我看他的内心应该是更加的痛苦的。后来传出的一篇讲话,曾经轰动海外。虽然官方辟谣,但万里本身,家人,都没有正式说明。可以看出,万里是个很思想开放的人,比较务实,也能干。
有人认为万里没有像赵紫阳那样和当局决裂,所以埋怨万里,我看要不得。对于万里而言,他对六四的态度,其实在加拿大美国出访的时候,已经清楚表达。当他看到大势已去的时候,他选择沉默,本身也是一种态度,没有必要苛求他一定要怎样怎样,要像赵紫阳那样旗帜鲜明。其实万里的旗帜已经蛮鲜明的了。在当时,留在体制内,也许还有用处。后来在邓小平九二南巡后,万里曾经有机会和杨尚昆一起复出的,后来还是功亏一篑。
总的来看,对于万里这样的思想开放的领导人的去世,还是觉得可惜的,需要沉痛悼念。他和赵紫阳当年一个在安徽,一个在四川,默认了农民自发的改革做法,给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条活路,确实不简单。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不那么难,关键的是在思想上的开放。领导人需要一些胆识,要能承担。而具体的如何改革,永远都是自下而上的,不可能有什么顶层设计。只要上面领导对下面自发的改革不要横加干涉,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而万里和赵紫阳,当时正是这样对待底层的自发改革的。
改革开放初期有许多不错的领导人,比较开明的领导人,胡耀邦,赵紫阳,万里,习仲勋,田纪云,谷牧,梁相,项南,许家屯,等等,等等。这些人的去世,都是值得悼念的。这些人大多都已经离开人世了,只有田纪云和许家屯还活着。相对而言,现在的情况,也不比八十年初期代好啊,那时候还有这么多开明领导人,而现在的改革派在哪里?改革派后继无人啊!
在六四之后,胡耀邦,赵紫阳,万里,一个在阴朝地府,一个在人间被软禁,一个在人间相对自由。但这三个人,我看都是一样的痛苦,如果胡耀邦地下有知的话,他一定觉得他的去世引发了这么一场灾难,一定后悔极了。而赵紫阳和万里,当然,也是痛苦不堪,而最痛苦的,我看应该是万里,他活得最久,看到现在这个惨况,不知道他去了阴朝地府会去向胡耀邦赵紫阳习仲勋等人怎么说。哎!改革派们,哪有什么好下场啊!这也难怪后继无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