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大一些了,到了会打酱油的年龄了,我叫她去打一瓶酱油回来,她瞪着两个眼睛问我“什么是打酱油?”。我才想起来,现在的超市卖酒卖醋卖酱油都是瓶装的,都不叫打酒,打醋,打酱油了,难怪孩子听不懂。 在我们小时候,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商品生产还不发达,商店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散装为主,比如黄酒,醋,酱油,食油,煤油,等等。人们一般要自己带着容器(一般是瓶子,罐子,壶子,甚至于锅子)去到商店里“打”。 “打”是一种购物动作,借助于工具向顾客自备的器皿中灌装商品。俗话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近一半那时候都是“打”着吃。而用来盛这些“打”来的物品的容器都是反复使用的,不像现在用完就丢,好浪费。 而用来“打”的工具叫“提子”,一般是用竹子做的,也有用金属或木头做的。有一两装,二两,五两,一斤装的,见下图: 一般比较水性的东西,比如黄酒,醋,酱油,等都是用竹子的提子打的,售货员打这些东西的时候动作很快的。而一般比较油性的东西,比如食油,要用铁质的提子,而且打得慢,每次都要等提子里的液体完全倒进容器里,才去盛第二提子。要不然顾客要吃亏了。 那个时候打这些东西的时候,一般要用漏斗,特别是打酱油的时候,而且打酱油的漏斗一般还要装上过滤网,这是因为酱油,特别是散装酱油很容易招苍蝇,有时里面会有蛆,所以打的时候要把蛆过滤掉。现在的小孩听了会觉得恶心。那时候穷,有蛆也舍不得倒掉。那个时候的酱油也有好坏之风,好点的一角四分一斤,差点儿的一角二分,有时也有一角一分的。 我小的时候,经常帮爷爷奶奶和妈妈去打酱油和作料酒,也经常帮爸爸去打酒,那种喝的黄酒。每次他们给我多少钱,多了有得找,我会把找回来的零钱还回给大人。要是不给,他们也会向我要的。 哥哥也经常帮着爷爷奶奶去打酱油什么的,爷爷奶奶疼哥哥,可能因为是长孙,一般他去打的话,找回来的零钱不用交回。 给女儿讲这些,女儿听了还是一脸茫然,现在时代变了,生活富裕了,这些“打”的活儿也淘汰了。 下面这个图是装黄酒或米酒的酒坛子: 酒坛子的口子比较小,没有提子是不太好把酒取出来的,现在我们老家条件好些了,一般到冬天每家每户都要酿很多米酒,就是装在这样的酒坛里的。我母亲不会喝酒,可是能酿出非常好喝的酒。父亲以前是离不开酒的,到了晚年,酒量也退步了。 现在是冬天了,好多地方下雪了,借用白居易的小诗请大家一起来喝酒吧: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