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米笑网友的文字《后悔当年随大流出国》,真是感慨。中国人出国的活得也累,留在国内的也同样累,出了国再海归的还是累。怎么这么累呢?为什么出国的人会后悔当年的出国呢?其实生活在国内的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也还是有许多争相把孩子送出国,他们也许也后悔当年没有出国。
这让我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围在里面的想出去,围在外面的人想进去。人为什么总是不满足呢?一个人不可能既生活在国内,又生活在国外,人生总有许多的选择题,不可能兼而有之。选了这个后悔没有选那个,选了那个同样后悔没有选这个。
呵呵,为什么呢?说白了,还是一个比字了得。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总是喜欢攀比。做父母亲的喜欢拿子女的学业比,喜欢拿子女的职业比,喜欢拿子女挣钱多少比,甚至喜欢拿子女嫁娶的对象比。而中国人在工作单位,也同样喜欢比,比职位,比职称,比挣钱多少,等等,等等。在家里呢,也同样要比,亲戚之间要比,同学之间要比,朋友之间也还是要比,甚至邻居之间也要比,可以比儿女,可以比住房,等等,总之五花八门,都可以拿来比。当官的为什么都这么贪?贪多贪少是能力的象征。当官的为什么又都那么色?二奶三奶,包多包少,也是权力的象征,攀比永远没完没了,甚至死后也要比讣告,比悼词,比墓地之大小,比葬礼之排场,等等,等等。
儿女出了国,父母也会比,儿女在国内,父母还是要比。前段时间网上讨论虎爸虎妈,有些人自己因为某些原因被耽搁了,或者混得不如同辈的,就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逼得孩子一定要做人中龙凤,这些其实都是原自一个比字。是非常不健康的心态。
比之后呢,比不过怎么办呢?就是斗,没玩没了的斗,各种歪门邪道都拿出来,耍心眼,甚至造假,你扯我后腿,我揭你造假,等等。比如说国内高校的职称评比,呵呵,这在钱钟书的《围城》里刻画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说法,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攀比的结果,是攀比文化的反映。
中国人出国之后,很少有学会外国人的那种恬静舒适的文化。其实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天生的智慧,后天的机遇,人对机遇的掌握与选择,等等,都是五花八门的,不可能平等的。上帝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公平的。但是呢,如果为了每一件事情都是比较的话,都去攀比的话,和别人比,和过去比,和当初不同的选择比,永远都会后悔,都有可能后悔,都不会满足。
其实,人生活一辈子,只有一条路,可能很顺利,也可能很曲折,可能很短暂,也可能很长久。会面对很多选择,选的时候可能很艰难,也可能很偶然,但是既然选了,就需要坦然。儿女也好,自己也好,都不可能是天下最强的,就算是,也是一时的,活得坦然,才能快乐。
人生一辈子,活的就是个态度,也是不停的选择,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方式,一种状态,绝没有后悔药,攀比只会增加烦恼,烦恼多了,压力也大了,压力大了还容易生病,何必呢?
而中国人总是活在攀比中,也因此总是在不满足中,从而活在痛苦中,活在不停的后悔中。
其实,千姿百态才构成完美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学历,一样的职称,一样的住房,一样的子女,一样的收入,一样的机遇,甚至一样的相貌,那么这个世界不是很单调?上帝造人,就是造就了无数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美的,有丑的,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体质好的,也有不那么健全的。所有这些的不同才构成完美。
攀比是一种病态,有时会传染。
有一只小狗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说:“幸福嘛,就在你的尾巴上啊!”于是小狗就转着圈儿地想咬住自己的尾巴,转啊转,终于晕倒了。待它醒来,满怀悲伤地以为永远也抓不住幸福时,妈妈慈爱地说:“孩子,其实你不用费力地想去抓它,只要你抬起头向前走,幸福就会永远地跟在你身后。”而如果你总是往后看,你看不到幸福,看到的总是后悔。
我常讲宽松,宽容,宽厚,其实这几个词不仅需要用来对待别人,更需要用来对待自己,人需要善待自己,包括自己的错误,包括所谓错误的选择。而坦然面对生活,给自己一个宽松的心境,就是对自己的最好的宽容和宽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