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百岁老人杨绛去世,深表哀悼。像她这样德才兼备者才是中国大陆的精英。愿老人一路走好!
看了叶檀女士的文字《精英一烂全部都烂》,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字。文章里面谈到由政府主导的“债转股”。我想起了“庞氏骗局”。
在庞氏骗局里就有过“债转股”,当时庞奇往波士顿的汉诺威信托银行大量存钱,目标只有一个,给银行带来压力,迫使其自动转让。终于,庞齐成了这家银行存款最多的客户,这时只要他把所有存款提出,银行就会倒闭。1920年夏天,他的目标达到了,庞齐投资300万美元,成为这家银行的掌控者。
庞奇何许人也?他是个流氓,是个赌徒,是个骗子,他用2.5美元闯美国,做他的美国梦,最终被驱逐出美国,死在了他的原籍意大利。
庞氏骗局里的债转股和目前中国政府主导的债转股是不一样的,庞氏当年是企图控制银行,而中国政府主导的债转股是企图把一些有烂债的国有企业,他们欠了银行和金融机构一屁股烂债,没办法还了,转成股份,让银行和金融债主持有,最终目的是把这些债务转嫁给千千万万的小股民,因为中国股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是一个缺乏有效监管的一个庞氏骗局。
但是庞奇和中国债转股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一个骗字。
叶檀女士的这篇文字写得非常好,很到位,也很敢说。唯一说得不对的是,现在的中国大陆,她说是精英在治国。其实中国社会自从周朝灭亡之后,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开创汉朝以后(我们都是汉人,呵呵),所谓的精英治国就结束了,再也没有了。从那时起,中国社会一路以来,都是流氓治国。刘邦是流氓,宋太祖也是流氓,朱元璋更是流氓,毛泽东当然也是流氓,而且都是大流氓。当今社会,执掌政权和地方权力,包括国有企业的,银行的,所谓权贵们,有钱有势的,全都是流氓,他们虽然处于社会上层,但一点也不精贵,他们是中国社会道德阶层知识阶层中的最下层,是地地道道的权贱。当一个流氓当政,取得政权或者高位,他并不会自然而然变成精英,相反,他会把更多人变成流氓,使得整个社会流氓化。
在庞奇行骗的时候,有新闻界精英揭露他,有美国政府治理他,最后他被驱逐出境。所以,有流氓不可怕,有骗子也不可怕,最怕的是统治者就是流氓加骗子,而且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你想啊,要是当年美国被庞奇统治了,会怎样?呵呵,幸亏庞奇只爱钱,不像中国的流氓,除了金钱美女,还更爱权力。中国社会现在这个债转股,可是政府主导的,这是一场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的公开的骗局。不仅如此,在中国社会,由于掌权阶层都是流氓,都是一个个政治庞奇,所以处处都是骗局,对小老百姓而言,是躲也躲不掉的。
所以,叶女士的文章,“精英一烂全部都烂”标题应该改成“流氓治国全部烂”。其实,指望流氓学法治搞法治讲信用,根本不可能。他们往往对骗,对所谓的引蛇出洞,等等感兴趣。
我把叶女士的文章贴在下面,在后面附上庞奇的庞氏骗局的来龙去脉。供各位参考。
精英一烂全部都烂 叶檀 截至今年4月底,停业及问题平台累计达到1598家,占平台总数的39.66%。这并不是P2P平台独有的信用问题,只不过有些信用问题隐藏得更深,与政府更血肉相连。 根据凤凰财经23日报道,由国家主导的一个债转股计划的价值仅在过去两个月就飙升大约1000亿美元。这一政府主导的计划迫使银行注销坏账,以换取困境企业的股权。万得资讯数据显示,该计划的价值从3月初的大约1200亿美元飙升至4月底的2200多亿美元。债转股是粉饰银行与企业财报的行为,表面上会让企业减负,如果企业还是僵尸企业,债转股就会转化成让多数人买单的隐性债务转移,对树立政府的尊严与信用没有半点好处。 目前一些行业市场秩序混乱,如奶粉行业一度人心惶惶,加上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案例,让人怀疑没有程序正义来保障哪怕公民的生命安全。 寻找原因必须务实,说什么人心不古、传统荒废都是废话,人心从来不古,人性总是贪婪,并且古代也很可怕,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能够平静温饱活着的年头不多,这只要看葛剑雄先生的《统一与分裂》就清楚了。 金融行业混乱与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一脉相承,都是信用不彰造成的。信用不彰,主要是政府信用存在极大的疑问,有着太大的改进空间。在中国,法治应在市场之先,精英人士权力人士的法治又应在普通人群之先。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一步到位市场化不可能,但如果既无市场又无法治,那既不能向美国走也不能向新加坡走,只能向阿根廷、俄罗斯走了。 市场化进行到一半,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现状就是精英统治,由极少数既了解国情也了解市场化发展方向的人制订政策,推行到全国,我们得承认这个现实。精英治国成功的根本就是,精英能不能带头讲法治、能不能逐步推进市场化。如果精英阶层带头破坏法治,带头不讲信用,甚至满嘴谎话,想建立法治社会就难于上青天。 举个眼面前的例子,目前煤炭、钢铁行业去过剩产能,中央财政出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这些资金主要转向大中型国有企业,目标是建立优胜劣汰的企业筛选机制,社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僵尸企业在彻底倒地之前,不会因为失业造成社会动荡,可以平安度过。 这1000亿元是纳税人的贡献,由企业投票决定是不可思议的,一定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决策,由地方政府、国资委等负责落实筛选。 200亿元根据地方过剩产能的压缩情况来划拨,假设,地方政府数据造假骗补怎么办?800亿元用来进行退出安置等,如果克扣了钢铁、煤炭行业的普通员工,转而去补贴了国企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造成当地一大堆社会难题怎么办? 这样的疑问非常现实,某些地方连低保补贴都被村官亲戚给贪了。中国建立法治社会与信用社会,必须从精英开始做起,否则这个国家要建立信用社会,没戏。而溃烂则是很容易的,只要上层权力部门溃烂,中下层权力部门一定有样学样,最后到村官巨贪,烂到不可收拾为止。 再举个稍远些的例子。1992年,俄罗斯国会通过证券私有化方案,把企业大部分股份出给企业的职工和管理者,一小部分出售给外部投资者。俄罗斯企业私有化将前74年积累的国有资产经过估价,按1.49亿人口每人一万卢布,无偿转证给每个公民,每人只象征性支付25卢布,即可领到一张面值一万卢布的私有化券。最终的结果人尽皆知,俄罗斯形成了财阀寡头社会,最终民粹主义部分回潮。 反思绝对不能止步于反对私有化,进一步反思到应该反对市场经济退回计划经济,为什么德国、英国国企改革能够顺利推进,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法律得到执行,而法律的制订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对于中国而言,除了精英法治,还有自律组织。中国的企业家、金融家已经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P2P行业首先成立根本的自律群体,进行评级、警告最终逐出市场,有些有信用的企业才会脱颖而出,否则,政策放松的时候杂草丛生,政策收紧的时候集体屠龙,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水平不可能提高。 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学习,比如债券发行的自律组织,比如昆明鲜花市场,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另搞一套,连个小镇金融中心都想学华尔街,何必呢,基因完全不同。你让小学生写个作文都谎话连篇,怎么可能有信用呢? 庞氏骗局 1903年,21岁的意大利人查尔斯•庞齐(Carlo Ponzi)乘坐的轮船在波士顿登陆。上岸前,他已经赌光了浑身家当,只带着2.5美元踏上了美国梦之旅。庞齐尝试过形形色色的工作,可由于他只想不劳而获,所以一直没有成功。 他曾在一家餐馆洗碗端盘,可却因为偷窃和私吞找零而被开除。1907年,庞齐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成为银行雇员,但他在那里中饱私囊,因伪造支票而吃上官司,被判三年监禁。1911年刚出狱后,就在回美国的火车上庞齐卷入一宗人口偷渡案,而在美国蹲了两年监狱后,才彻底获得自由。
回信券带来的“新概念” 庞奇随后回到波士顿,隐瞒身份,重新开始生活。他在做进出口贸易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回信券。这是一种可在国际间流通的邮政票据:寄信人为了免去回信人的经济负担,通常会在信中夹带一张回信券,人们可以用它在当地邮局兑换邮票。受一战影响,当时欧洲经济十分低迷,美国则一度呈上升趋势。 理论上,如果在欧洲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购买回信券,再拿到美国来换邮票卖,肯定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实际上,因为其价格低廉,所以在购买和兑换环节上存在名目繁多的常项支出,其实根本赚不到钱。
利用这个理论上存在的事实,庞齐带着职业骗子的自信,开始向身边的每一个人游说:只需要45天,就可以赚到投资额的50%;而3个月,能让你的投资翻番。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可靠,1919年,庞齐成立了一家证券交易公司,实际上里面所有的家具和资金都是他从一个叫丹尼尔(J. R. Daniels)的人那里借来的。
最初,只有少数胆大的波士顿人敢把钱交给庞齐,他们领了票据,果然在期满时领到承诺收入——当然,这些钱都是庞齐贴给他们的。此后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慕名而来,庞齐的店前挤满了人…… 由于整个“投资”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一张回信券出现,所以先投资的人获得的所谓的“收益”都来自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而庞齐的公司也就靠着这样一种“老鼠会”的形式逐步扩大。 你发明了钱! 就这样,没过几个月,庞齐就获得了超过300万美元投资。他的名声大震,被誉为“商业巨鳄”,仿佛成了一个能点石成金的人。就在所有人都把钱投给他的证券公司时,庞齐却把眼光投向了别处。
他开始往波士顿的汉诺威信托银行(Hanover Trust Bank)拼命存钱,目标只有一个,给银行带来压力,迫使其自动转让。终于,庞齐成了这家银行存款最多的客户,这时只要他把所有存款提出,银行就会倒闭。1920年夏天,他的目标达到了,庞齐投资300万美元,成为这家银行的掌控者。 庞齐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大肆购买奢侈品来包装自己,并雇佣公关威廉•麦克马斯特(William McMasters)来帮他树立正面形象。他有了大批的崇拜者,甚至有人在公开场合向他高呼:“你是最了不起的意大利人!”庞齐回应,“不,哥伦布和马可尼才是。他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一个发明了无线电。”接着这个人说到,“当然,但是你发明了钱!”
负面新闻涌现
就在庞齐一帆风顺之时,却有一场出乎意外的官司找上门来了。丹尼尔,那个最初借给庞齐钱的人,说庞齐在回信券交易中欠了他150万美元,从未有过兑现。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对他产生了怀疑。波士顿政府方面也开始介入,庞齐大方交出账本并镇定地承诺,在接受审查期间他将停止接收投资,但会继续兑付到期利息。
而此时,庞齐开始了另一场阴谋,他向银行股东提出一项购买方案——花费1000万美元向政府购买一艘退役商船。庞齐打算把他所得的投资“转移”到这项新业务中,让投资者将他们的利润兑换成此业务的股份,以达到洗钱的目的。只要此举成功,庞齐的非法经营就会被隐瞒并合法化了。但股东心知肚明,这样做是要把损失转嫁到银行,他们当即否决。
大量的负面新闻登上报纸头条,著名的金融分析专家查伦斯•巴伦(Clarence Barron)在《波士顿邮报》撰写的调查文章称:尽管庞齐为投资者兑换了丰厚的回报,但其本人并没有投资购买回信券,如果这真是赚钱的生意,他为什么还会去“买”银行?按照所受投资,庞齐需要购入1600万张回信券,但实际流通中的回信券总数仅为2.7万——回信券只是一个噱头,“投资”的本质根本就是骗局。
庞齐的公关麦克马斯特更是立刻倒戈,直接爆料:“即便是不支付利息,”庞齐的资金缺口也已到200万美元;他还说到,庞齐本人承认过去两个月与欧洲没有任何贸易往来。《波士顿邮报》在1920年8月份继续跟进,在头版报道了庞齐曾因伪造支票入狱,以及他在加拿大的种种旧闻。
入狱,逐出境
在庞齐的光环逐渐消失之时,波士顿政府方面同时也宣告庞齐破产,根据估算其赤字已超过500万美元。汉诺威信托银行和庞齐投资的其它5家银行随之倒闭。1920年11月,庞齐收到两份起诉书,共面临86项指控,最后他与检方达成协议,承认了其中一份起诉书中的罪名,被判5年监禁。 3年半后,庞奇被释放,马塞诸塞州紧追不舍,继续以剩余罪名起诉他;政府方面意外得知(他们之前都干什么去了?),他竟然还不是美国公民——于是他被列为“不受欢迎的外国人”,并多次被驱逐。但他们却一直没有抓住庞齐的把柄,这也让庞齐重获自由并继续行骗。1926年,他东窗事发,离境前最后一刻被捕,在被关押7年后终被逐出美国。 我是来找麻烦的,我的确也成功了。”离境前庞齐对记者说到。 庞齐回到了意大利,继续他的行骗生涯。不过与在美国的情况不同,庞齐在意大利的行骗所获甚微,最后他只得前往巴西为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二战时期,他所服务的公司倒闭,庞齐只能沦落到以教英语为生。1948年,庞齐的健康急剧恶化,脑出血导致他半侧身体瘫痪,双目几近失明。1949年,他怀着骗取苏联政府20亿美元的“梦想”,最终在一所福利医院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