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拆三章之三:
拆一偿十,老妪坚拒,美国开发商怎样处置顽固钉子户?请看--
一曲和谐美满的拆迁之歌
叙 曲
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拆迁之歌,响自大洋彼岸一间风雨飘摇的老屋,虽然唱过已有一些时日,但是余音绕梁,悠扬委婉。
这栋座落于西雅图市巴拉德地区西北46街的两层别墅,面积不大,始建于1900年,如今的主人伊迪丝·梅斯菲尔德,住进这里也有50 多个 年头了。
天价难动老人心
2007年的一天,伊迪丝·梅斯菲尔德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他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开发商。这位开发商看中了梅斯菲尔德家及其周边的风水宝地,规划要在这里兴建一个商业中心。
做好老房拆迁,是房地产开发起步阶段最关键的一环。为了顺利地与业主达成拆迁协议,对梅斯菲尔德这座已经明显倾斜、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市场估价8000美元的老屋(加上地皮共约10.8万美元),开发商最终开出了近百万美元的天价拆迁补偿,希望老人能够搬出自己的房子。但是被梅斯菲尔德一口拒绝了,她要在自己的老屋里养老终身。
梅斯菲尔德老人的态度,使得一些看多了拆迁悲剧的人惊诧得目瞪口呆:许多地方的拆迁赔偿,都是开发商和当官的一口价,给你多少就是多少,能够实打实地接照1:1的比例,拆你1平方米、补你一平方米就算很不错了;有的地方稍微多一些,也就是多给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的样子,再多,很难很难了,除非有“特殊”情况。如今人家给你高达老屋加地价近10倍的补偿,你还不答应,到底图的啥呀?!
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位85岁的美国老太已经老年痴呆了。
但是事实上,梅斯菲尔德头脑非常清醒,精神也很正常。她之所以坚拒开发商的巨额支票,理由很简单:"这里是我的家,我生活得很快乐……我不想搬出去。"她把钱看得很淡:"我不需要钱,就算有钱,我又能干什么呢? "
又有人说,这栋弱不经风的破屋有什么好,拿着巨额拆迁补偿买栋新建的大屋,不是住得更快活吗?对此,西雅图当地一名评论家从居住心理学的角度,对梅斯菲尔德为什么这样痴迷地眷恋自己的老屋给出了荅案:"人们往往在生活过程中,与所居住的地方融为一体,就像岩石、树木或山峰……“
事实上,如此深厚的恋旧情结,并非梅斯菲尔德所独有。中国流行两句老话:“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这一点,搞三峡移民的同志应该深有体会,而远离三峡的某山区,石多土少,十年九旱,庄稼靠天収,这里的老百姓,整年吃糠咽菜,挨冻受饿。政府曾有一个动议,把他们集体迁移到山外一处水土丰沃的地方。但是不管怎么宣传,怎么动员,当地老百姓就是不答应。最后这个方案只好不了了之了。
只可惜,百姓们这个深厚的恋旧情结,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放在心上了。
法佑庶民
梅斯菲尔德之所以有如此硬的底气,最根本的一条是,美国宪法及许多地方性法规,都对公民的居住的自由权和私产使用权、处置权,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核心是尊重私权、保护私权,私有财物神圣不可侵犯;有关法条对房地产开发经常涉及的征地与拆迁问题,更具体规定了尊重私权,自觉自愿,公正赔偿三项基本原则。而且在这里,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执法必严,谁也别想阳奉阴违,另搞一套。像梅斯菲尔德这样,任凭开发商开出天价磨破嘴皮仍遭拒绝的例子,在这之前已经发生好多起了。比如有家石油公司铺设输油管道时,必须经过一户人家的土地。石油公司也是多次派人找户主协商,也开出了相当优越的赔偿价码,但是业主坚决不同意,最后只得改变方案,绕了一个大圈子躲过这家的土地。某城市,见到好多处的人行道走走断了,该铺人行道的地方种了花草树木,弄得行人无路可走,只好像石油公司绕道铺管一样,改走马路或其他他途径。之所以出现这种有违公益公德的占路养花养草非正常状况,多因户主养植在前,修路在后,而市政部门要想使用手中的征地权,强行要求户主毁了花草腾地铺路,必须要很长一段的法律途径…这个麻烦,谅大家看过拙作“抗迁三章二”之后已经有很深体会了。为了省掉这些麻烦,也就得过且过地放弃使用政府的征地权。
儒商儒气,文明开发
演奏一支和谐美满的拆迁之歌,仅靠一位八十多岁老人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她的“对立面”――开发商,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首先看到,前来动员拆迁的开发商深明法理。他非常清楚,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老人,对自己的房地产依法拥有不可剥夺的自主权,也对自己的住处拥有完全自由的选择权,他与老人的协商能否达成协议,主动权、决定权都在老人手里。在与老人协商过程中,开发商始终表现得彬彬有礼、举止谦恭,用词遣句都非常讲究,嘴里从未吐出“你应该”、“你必须”之类居髙临下、盛气凌人的词语,而是一副协商、求人的态势,如我给你xx万元的补偿款,希望你能搬出去,等等。
再就是,按照俗例,开发商碰了钉子之后,他的手里至少还握着三个“杀手锏”:一,借助或者动用黑势力,对毫无抗力的老人下黑手;二,同当地政府官员勾结起来,动用官权强行拆迁;三,你不拆迁也行,那我就在已购得的土地上依“法”行使权力,或挖深沟,或筑高墙,或对小屋断路、断水、断电,等等,将小屋变成与世隔绝的“孤岛”,还可以使出其他多如牛毛的“损招”,让这位独居老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可喜的是,这家开发商依旧是那样的老诚,那样的循规蹈矩,你不愿拆迁就安生地在这住着吧。他修改了自己的开发规划,避开了老太太的地产,满足了一位风独残年老人的最后心愿。
敬老如母,爱心可嘉
开发商与梅斯菲尔德的过招虽然关键,但时间短暂,真正与梅斯菲尔德合作,把这场拆迁大合唱演唱得尽善尽美的,是继之登台的建筑商他的建筑工人们。
开发商走后不久,按照新规划建造的5层楼商业中心动工了。这栋建设中的庞然大物,将梅斯菲尔德房子的左、右、后三面团团围住,最近处距她家的窗户仅有一两米,起重机不停地吊着成百上千斤重的建筑材料和构件,在屋顶上来回晃悠。
面对建筑施工发出的巨大噪音, 梅斯菲尔德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平静 ,她说: "我可是经历过两次大战的人了,这点噪音算不了什么。"她如同往常一样地悠闲,只是在収听歌剧时,才把声音稍微调大了一点。
建筑商受雇于开发商,他要在开发商的锅里舀饭吃,在处理雇主与拒迁户的关系上,至少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建筑商通常是同开发商紧紧摽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利益攸关。按“常规”,梅斯菲尔德老太太如此固执地拒绝了开发商,建筑商就不太可能给她好颜色。他无需搞什么小动作,就依法、正常地进行施工作业,工地上的噪音与扬尘,就足以闹得老太太不得安宁了。然而,人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具体掌管这项工程的项目主管巴里·马丁,一进工地,就情深意长地叮嘱建筑工人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外婆一样保护梅斯菲尔德;
深具爱心的建筑工人们,干活时特别地小心,尽量避免对屋内的老人造成伤害;
巴里·马丁本人更经常走进梅斯菲尔德的老屋,与她嘘寒问暖,闲话家常。当他见到80多岁的老人起居生活存在诸多不便时,又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的担子。他送梅斯菲尔德去理发,带梅斯菲尔德去看医生,在梅斯菲尔德生命的最后岁月里,马丁为她做饭,帮她取药,替她买东西,希望她能尽量舒服地待在家里……
就这样, 本来相互对立、极易产生纷争的双方,如此地相互体谅,相互关爱,催生出了一种奇特的友谊:“钉子户”梅斯菲尔德与建筑商马丁,很快成了一对最要好的朋友。梅斯菲尔德在遗嘱中将所有财产都留给了马丁。
两袖清风,政不涉商
这场和谐美满的折迁大合唱,还有一批很重要的幕后歌手值得一提,他们就是当地的政府官员们。
房地产开发,被许多人看着一块大肥肉,前一段,好像布什政府的一位部长之类的髙官,就因染指这块肥肉而遭致调查,是被撤职还是受到其他什么处分记不清楚了。可是从这次拆迁开发全过程来看,西雅图市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既没有直接出场,也没有搞幕后操纵,连句为开发商帮腔的话儿也没有,从始至终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没有打着为了社会发展的旗号,或者追求城镇建设的表面浮华,更沒有为了膨胀自己的钱包,动辙动用公权,强行征用百姓的土地,强行拆迁居民的住房。
沒有公权介入,是这次开发拆迁之所以能有和谐美满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美国房地产开发的一大特色。
尾 声
议迁之后不久,梅斯菲尔德因患胰腺癌去世了,享年86岁。
梅斯菲尔德走了,走得坦然安祥,无遗无憾:生前,梅斯菲尔德受到国内外许多人的赞赏和支持;死后,不少人自发前往老人的小别墅,以鲜花和丝带表示哀悼;
无尽的哀思中,人们再一次为梅斯菲尔德唱起了赞歌:
梅斯菲尔德虽然走了,但她留给人们的印象,像华盛顿州州花杜鹃花一样光彩夺目;
梅斯菲尔德虽然走了,但她不为势利所动、捍卫个人权益的精神,也像华盛顿州州树西部铁杉一般坚韧不摧;
梅斯菲尔德虽然走了,而她与开发商、建筑商、建筑工人们,合唱的这首和谐美满的拆迁之歌,为世人树立了矛盾冲突时,依法行事、相互关爱的榜样;
梅斯菲尔德虽然走了,但是人们透过由她主演的这次拆迁大合唱,看到了这里的政府官员、开发商们,在追求社会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何遵纪守法、尊重民众意愿、切实维护他们权益,用自己的具体行动生动诠释了著名的华盛顿州箴言“稳步前进”的精髓:讲求稳定,必须首先从他们这些处于强势的权贵们做起,而不是相反;
闻名世界的迪斯尼公司,在梅斯菲尔德的小屋上系起了五彩缤纷的气球(下图),人们从他们拍摄的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可以看到这一动人心弦的和谐拒拆之歌的梗概;
已经从巴里.马丁手里买了这栋老屋的一家房地产指导公司的老板,正在筹备对老屋进改造,并取名“信念广场”,“让每一个美国人思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