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父母不妨一试:对子女薪资的“三不”主义 “每事必问”,“不耻下问”,圣人风范,国学精崒,教育了很多人,成就了很多人,也在很大一片人群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爱打听的风习。尤其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新的环境特别是新的国度,谁都会产生新鲜感、好奇感,每事必问”,“不耻下问”,更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增长很多见识,帮你很快地熟悉与适应环境,更好地融入异国他乡的旅居生活。 但是正如任何一个主义或思想理论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样,孔老夫子的这些遗训也有它特定的信众与疆界,比如到美国,日常人际交往中就有三个事打听不得:你的工资多少打听不得,你的岁数多大打听不得,你把选票投给谁了打听不得。这些都是个人重要隐私,受法律保护。 有的朋友会问:父母问问子女的工资也不行吗?答曰:然。 再问:问问自己孩子的収入错在哪儿?这话要分在什么地方:在国内,老人经常问问孩子的收支状况,反映了老人对子女的关怀 ,可以帮助孩子量入为出、计划开支,也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如果老人长期地对孩子的财务状况不闻不问,反倒显得冷漠寡情了;可是在美国,如果你再表现这样的关爱,极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三个疑虑:一,担心老人嘴不严,回去随便讲;二,老人知道家底后,往往会习惯性地像国内那样,帮着儿子“量入为出”,计划开支,甚至喧宾夺主,替孩子当起家来。这让孩子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陷于两难之中;三,孩子还有可能想到老人会不会打他的算盘,想挤点钱出来回国“扶贫”?据我所知,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上次回囯,就有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动员我让孩子往国内投资……这也表明,老人对子女财产的密切介入,将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所以我说,旅美老人对自己孩子的钱财状况最好采取“三不”主义:一,不打听;二,不操心;三,不“惦记”。 当然了,作为孩子,也需要谅解父母的心意,在无大碍的情况下,不妨主动透露一些“信息”给老人,以了却他们的一些牵挂情、知情愿;老人呢,如果确有什么需要,也不必忍着憋着,主动与孩子沟通,相信孩子会有一个通情达理的解决办法;也希望,无论老人、孩子,在钱的问题上,切忌过于敏感,斤斤计较,不要一提钱的问题,就疑这疑那,就倒腾旧事,相互算起“我生你、养你、帮你了”、“你吃我、住我、花我了”之类只伤感情、毫无意义的账来。 连接: 到了这儿,谁是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