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育儿“催熟剂”之七: 玩出来的奇迹 有人把美国称作“儿童的天堂”未免有些夸张,但是如果说美国像个儿童游乐园却有几分相像。 第一次让我产生这个印象是因为送孙儿上学,走进他的教室,教室四壁布滿了各种各样的花朵图画,地上放着很多儿童玩具,让我诧异得脱口而出:這多像一间精心布置的兒童遊戲室啊! 走進美国家庭,往往需要留点神儿,很多人家的玩具堆积如山,数不胜数,乱得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稍不注意,就会踩着碰着点什么; 走進美国社區,无论是贫是富,都有儿童游乐场;就连医院、商店、餐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大多也都为孩子准备了玩的地方; 嗅觉灵敏商家就更不用说了。不仅大批大批地从中国进口本土孩子都玩不上的各种玩具,而且各地都有为孩子过生日提供吃喝玩乐的专门场所,虽然収费不匪,但是如果想到这里为孩子庆生,仍需要提前预约才能得到机会。 …… 为什么美国人这样重视孩子的玩呢?听听一些专家、学者和家长们的说道吧: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自然的事,動物和人都需要……” “一個人成功所需的大部分社交技能和智慧,是在童年的玩耍中学得的”; “孩子們在玩沙子或用沙發靠墊堆建要塞的時候,他們開始學會解決問題、談判、出創意和團隊合作。” “孩子们还可以通過一些遊戲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 ……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看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吧。 玩出来的心灵手巧 眼前这个普通小女娃,不到三岁。她要想听个歌曲跳个舞,自己会找盘VCD装上;只要大人稍作指点,她也会自个儿在电脑前玩起电子游戏;拿起剪子剪点小玩艺儿之类的更是手到擒来…… 这是一个三岁依亲来美的男孩,也忒好玩,先是摆拼图,继而打电子游戏,后来乒乓球、小提琴、钢琴,拿回不少奖牌奖杯不说,最大的収获是玩得心灵手巧了,利用电脑设计点什么东西,或者上网办点什么事儿,两只小手那个快呀,直叫都是名校出身的爸妈自叹弗如;如今他上高中了,到医院当义工、帮着做实验,手脑配合的默契,被指导老师和知情者称誉“是块当医生的好料”。 许多玩项,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只有手脑配合协调动作才能做好,对于开发智力具有其它活动不可取代的功效。只要稍微观察一下身边的孩子,就会发现 ,爱玩的孩子大多比不爱玩的孩子手脚更灵巧一些,点子来得更快更好一些,很多方面的表现也会成熟得更早一些。 玩出来的勤快和本事 这是一个充满“玩趣”的家庭。周末。妈妈刚刚领着孩子游园回来,稍事休整之后,又问孩子:咱们“野餐”好不好? “好!”两个娃娃异口同声,拍着小手赞成。 “在哪儿?”妈妈问。 “就在这。”大娃指着客厅。 “地下东西太多了,咱们清理一下吧。” “好!“又是热烈响应。 两个娃娃,一个三岁,一个五岁,抢着収拾各自的玩具,妈妈拿来吸尘器吸尘。不一会儿,乱了江山的客厅打扫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开始备餐了。大女儿走進自己的“厨房”,叮叮咚咚地做起饭来;小女儿在地上铺好桌布,摆好了刀子、叉子、杯子、餐巾纸……开饭时,大女儿一样一样端来饭菜、报上菜名:这是烤肉,这是烧鸡 ,这是西红柿蔬果……还给每个人的杯里倒了“饮料”…… 欢歌笑语赞美声,洋溢着四厅连通的整个一层楼。奶奶说,将来可以开个餐馆了,老大,厨师;老二,前厅服务生。爷爷说,组织领导的才能都有了,自己开个餐厅、连锁店也富富有余…… 丰盛的客厅“野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玩的丰硕成果:勤快与能干。 玩出来的“母爱” 这家的大女儿从小就忒爱“孩子”,家里大大小小的布娃娃几十个。她自封是孩子们的“妈妈”,照料起这些孩子犹如爸爸妈妈照料自己一样精心:开饭了,她拿着奶瓶一个一个地给娃娃喂奶;睡觉了,一个一个地把他们抱到床上,垫枕头,盖被子;有时把孩子背到身上,有时放到车里,有时学着图书馆的阿姨,拿着书给孩子们讲故事…… 有了妹妹后,她把照料布娃娃的那些感情和做法逐步转移到妹妹身上来了,带她玩,哄她睡,给她讲故事,三四岁的孩子就帮妹妹穿衣服、梳头、扎小辮,妹妹上厕所“peepee、poopoo”,她赶紧拿着书跟進卫生间,一边看书,一边帮忙;在“大贸”里玩,一个小孩推了妹妹一把,她赶紧上前嚷道:你不能推我妹妹……妹妹有了错,她也会毫不客气的进行批评教育;当然了,有时闹起矛盾,两人也会闹的脸红脖粗,甚至动起手脚呢。孩子嘛,毕竟都是孩子。 女孩也会同妈妈亲位互换,她当妈妈,妈妈当女儿,逗的全家大笑不止。 玩出来的胆识 出国探亲的老人,大多都有带孩子的任务,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孩子不多,孩子的胆量多是玩出来的。这在带孩玩的过程中,孩子的表现最为明显了:秋千不敢荡,滑梯不敢滑,髙点地方不敢上,浅浅泳池不敢下……玩着玩着,胆子大起来了,甚至敢于挑战一些“髙危”动作,这时变得爷爷奶奶害怕了,不停嘴地叮嘱孩子“小心,小心”…… 玩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碰上一些“艰难险阻”,他们逐步学会了勇敢面对,不怕失败,反复尝试,不折不挠 。笔者亲历的两件事(请见文后“连接”:《万圣节的収获》、《森林人家的胆识》)还表明,通过玩,孩子既玩大了胆,又学到了相关科学知识 ,名符其实的胆识双収。 而这些,都是开拓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玩出来的好学 这个无需举什么例子,因为道理很简单:玩让孩子身心愉悦了,玩让孩子精神饱满了,加之幼儿园和学校采取了诸多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举措,美国孩子很少发生厌学、逃学的,过去一直担心的玩会挤占学习时间、玩会把心玩野等种种顾虑,到了这里变轻变淡变没了。 玩出来的亲情与和谐 亲情是天然的、永恒的,但亲情又是塑性的、可变的,亲子关系的疏密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会有所攺变。 不久前,一位中国小留学生的父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孩子在国内时,很少同我说话,到了美国很短时间,就在电话里跟我滔滔不绝地说聊了起来沒……这位父亲感慨地说,就凭这,送孩子到美国上学,值! 在中国生活久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尽管父母对孩子地尽心尽力,百般呵护,但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情回报并非想象的那样“涌泉”,反而见了大人就会产生恐惧、厌烦甚至对立情绪。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大人不仅与孩子缺乏起码的亲情交流,而且不断地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压加码,把本来属于孩子的玩的时间、休息的时间、自由活动的时间都挤来应付学习、考试了;加之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了一些有违情理的管教措施,致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性格扭曲,因为无法承受无边无沿压力而发生的家庭悲剧也时有耳闻。 美国孩子没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压力,无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都为顺应孩子爱玩的天性,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创造玩的条件,孩子的父母更把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在孩子的玩上面,带孩子上公园,同孩子一起作游戏,孩子在外面搞什么比赛的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自始至终地在现场陪着看着,当孩子最卖力的啦啦队员……在成年累月、“没大没小”的玩耍中,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不仅在需要父母抚养时孩子能与父母相依相靠、亲密无间,就是翅膀长硬单飞后,仍对父母充满思念与感恩,抓紧各种机会返巢与父母团聚。 玩出来的的友情 一次为孙女办生日聚会,從邀请的小朋友与家长无不踊跃出席。只有一位小朋友家中来电话告知,孩子病了,不能来了。谁知聚会临近接尾,家长又带着病孩来了。原来平时小朋好间经常来往,青梅竹马,在一起玩的多了,玩出感情,玩出友谊,听这边开旅惕,哭着闹着非来不可。 隔壁邻居家后院安了一个蹦蹦床,吸引左邻右舍很多小朋友跑来玩。玩时那个髙兴、那个亲密、那个配合默契,使我们这些旁观者布深受感染。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表明,这些青梅竹马的小时玩友,之后的关系多很“铁”,而且这些铁哥铁姐们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滚雪球般壮大自己的“友练”。 朋友不能滥交,但也不能不交,人际生活中,是没有朋友,是断然不行的。而玩对交友的重要,诚如前面引述的专家所言,“ 一個人成功所需的大部分社交技能和智慧,是在童年的玩耍中学得的 更大的奇迹――玩出来的“微软” 提起“微软”,谁人不知,哪个不晓?领军当今全球电脑软件的美国“微软”公司,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功的原因很多,我这里又冒出一个“玩”的因素,乍听起来,好像有点荒唐。但是如果你细心地考究一下微软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微软之所以能有今天,与其主要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的贪“玩”不无关系。 据比尔.盖茨的父母讲,盖茨从小就特别爱玩、能玩,婴儿时,就能独自晃动摇篮,使其不停地摆动几个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好玩的天性越发地显彰出来:他跟著姐姐学网球,很快成了网球高手;他玩起很有刺激性的四轮溜冰,征服了溜冰场上的大批同事及旁观者;而一旦进入舞场,他又立即变成了一个舞姿优美的舞者;比尔.盖茨更爱玩一些非常惊险的运动项目,他喜欢飚车、开飞机,经常驾着汽车在沙漠中飞奔,多次因驾车超速被拘被罚…… 好玩的生活,滋生与助长了盖茨“我应为王”、凡是都要“弄它个登峰造极”的个性。这个“我应为王”的独特个性又对盖茨创建“微软”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家公认,盖茨聪明过人。但据《比尔.盖茨全论》作者于成龙及其他权威人士评述,盖茨“我应为王”的独特个性,较之其天资聪明对微软公司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盖茨好玩对创建微软的第二个明显影响是,盖茨初进哈佛时,原来立志要当一名数学家,后来之所以毅然决定转行电脑,与他“我应为王“的性格与志向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他觉得,在数学方面,哈佛学生中还有比自己更优越的对手,而从事电脑的开发研究比做数学教授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三,由于盖茨长期废寝忘食地贪玩电脑、研究电脑、中学读书时就因出色地编出一套电脑程序而被誉为电脑“神童”,使他对当时的“巨无霸”式电脑存在的种种缺陷与弊端,有着很深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当新墨西哥州一家公司研制成世界上第一部微形计算机時,盖茨与好友、微软的另一创始人艾伦敏锐地意识到,将要改变整个世界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发生了!他们紧紧抓住微形计算机没有电脑语言的致命软肋,没明没夜地苦干了八周,成功地编写出可在这种新机器上运行的计算机语言,进而创建了自己的微型电脑软件公司,这就是多少年来一直领军电脑软件事业、为电脑行业也为全人人类带来巨大变化的微软公司;四,贪玩而又坚持经常的健身运动,不仅使比尔.盖茨能够精神饱满地投入他的微软事业和慈善事业,也使他深深地领悟到健康对于人生的重要,从而牢固地树立了健康比赚钱更重要的正确理财观,不断加大对公司员工身心健康的投入,攺变了微软员工由于长期紧张工作出现的亚健康状况,精力充沛神投入新的工作。试想,这四大影响中如果缺失任一项,盖茨能有今天吗?微软能有今天吗? 在美国,在世界许多地方,像盖茨这样,通过玩玩出灵感,击出智慧火花,进而开创一个事业、成就这“家”那“家”的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例子并不鲜见。 …… 尽管在我们看来美国孩子已经玩的足够可以了, 但是一些不满现状的美国人仍然觉得他们还玩的很不够,甚至有人惊呼:美國的玩耍文化正在消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对着电脑及听大人唠叨的时间太长(据凯塞家庭基金会的調查,平均每天髙达7小時38分鐘),真正玩――專家定義下的玩耍是孩子自發和組織的遊戲或活動――的时间仍然不足; 室外活动少:据联邦疾病控制中心2010年的報告,只有1/5的兒童能从家里步行到公园或游乐场(800米以內),這使他們更不願意到戶外玩耍; 孩子玩时,家长主导多,孩子自主少,尤其周末球赛之类的集体玩项,多是家长、教练们规划好了的,孩子缺乏自主自由的玩耍空间。他们认为这会妨碍孩子的想象力,而 “想像力远比几个桌游來得有价值”。 许多孩子玩的时候,都是关在自家的屋子里,很少有外面的玩伴,这对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与交往能力是个很大的缺憾。 目前,一些认为“玩很重要”的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正在发起一项名为“童趣回归”的运动,力图改变这个状况,収效如何,人们正拭目以待。 连接: 森林人家的胆识 万圣节的収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