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穿衣趣闻:一件“百纳衣”的故事 Y先生回国探亲,带了一箱子换洗衣服。这是在美国养成的习惯,每天更换衣服,攒到周末,投进洗衣机洗涤。他一向生活俭朴,平时衣著很随便,但是到了该讲究的时候,也是很较真的。他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为了卫生,还有更深的内涵。 这天中午,Y先生刚刚参加了一个亲友聚会,晚上又要做东宴请中学时的老同学。在考虑同学聚会要穿什么衣服时,老爸在一旁插言道,亲友聚会穿的这身衣服就挺好,接着穿就是了。谁知儿子说,中午穿过了的衣服再穿去与同学聚会,显得对老同学不够尊重……他从箱里拿出一身衣服,发现有些绉折,对老爸说,请你帮个忙,找个地方熨一熨。 老爸接衣在手,不禁绉起眉来,对儿子说:这衬衫,百纳衣似的,也能穿去赴宴?儿子没有直接回答能不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天热,穿它舒服。 老爸拿着衣服来到一家裁缝店。裁缝店的老板来自南方名城,见多识广,技艺髙超,在这一片颇有威望。她从老人手里接过衣服,西装裤子,常见的那种款式,看了一眼,放到案上了;接着拿起衬衫,但见这衬衫,是由上百块不同颜色、不同布料的碎布拼起来的,它的碎劲儿比电视剧里丐帮们身上的“百纳衣”还要碎得多!不禁来了兴致。拿着“百纳衣”, 如同鉴赏罕见的古董,翻来复去,左瞧右看,然后抬起头来问老人: “这衣服是您自己的?”“不是。孩子的。” “您孩子在什么地方做官?”“他不是官。” “那他是大款吧?”“也不是。” 女老板轻轻绉了绉眉,“那他一定是位教授了!” 老人暗自发笑,笑她把当今地位显赫的几种人都摆出来了,仍然没有猜中。 可是,不能再让她追问下去了。这地方比较闭塞,出国留学的人不多,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不宜向外人道出孩子的真实情况,于是含含糊糊地答道,“就算是吧。” 缝纫店老板好像很满意老人的回答,主动就这件“百纳衣”的选料、制作等独到之处向老人进行了有关制衣的科普宣传,指着衣角上一个豆粒般大小的标识对老人说,这可是世界名牌啊! “名牌?”老人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对方坦诚与钦羡的眼神表明,她的话是可信的。这让他松了一口气。之前,他曾担心,儿子穿这“百纳衣”去聚会,可能会被一些人误会是在老同学面前装穷,也可能有一些人把他当成在国外混的很不怎么样的“穷酸”。老人见识多了,原本就爱议论他人是非的一些街坊邻居甚至亲戚朋友,好像对出国留洋的人特别感兴趣,“你的工资多少呀”等“内部机密”摸不着,就爱从他们的一衣一饭、一举一动上发挥想象空间,做起文章来,不时爆出一些“某某成了大款了”、“某某穷得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穿不起”等令人啼笑皆非的闲言碎语。老人不爱炫耀自己的孩子,但也不愿因为一些生活上的“不检点”而招惹非议。 这里姑且放下衣帽取人对错与否不说,缝纫店老板对“百纳衣”的一番破解,也让不识货的老人开了一窍,原来这评衣与评人一样,不能只看其表不究其里,美国的许多名牌衣服鞋帽,仅看外表,可能与其同类没有多大区别,但选料、做工都忒讲究,不仅穿起来舒适健体,耐穿耐磨性也髙的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