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一族:到了这儿谁是家长? 不知你留意没有,有些老人刚来时,家庭成员,无论父子母女还是婆媳翁婿,相互间的关系都很亲密融洽,家庭气氛相当的和谐欢快。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亲密与融洽似乎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变化:有的因子女婚恋意见分歧,有的因对第三代的教育看法不一,甚至有的因为吃荤吃素、油多油少产生僵局……意见纷争中,这个家谁来当谁做主也就自然而然地浮到了层面上,就听一位老兄对孩子怒吼道,这次你就叫我当回家长行不行?! 家长,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儿。在国内,学校要是有点什么事,动辄就“叫你家长来”;到美国,学生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也是经常开的。顾名思义,家长者,“一家之长”也;现实生话中,一提家长,不少人也会脱口而出,家长就是家里的大人、孩子的父母。实际上,这顾名思义的推定,或脱口而出的说道,虽然约定俗成,贴近真实,但细究起来,似乎尚欠一些严谨。 现在时兴法制,但有关法典对“家长”一词并无明确界定;汉语词典有一词条解释“家长”:①家长制之下的一家中为首的人。②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解释①,显然不适用于今天,因为它有特指的社会背景,即实行家长制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作为家长的男子掌握经济大权,在家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却绝对服从他;按②的解释,“家长”既可能是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其他监护人。也就是说,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亲属只是属于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一部分。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家长,也并非特指孩子父母或其他长辈。远点说,《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宁国府在世的最高长辈是贾敬,亦即名正言顺的家长,但因为贾敬好学道求仙,让儿子贾珍接替自己当了家长;荣府呢,理所当然的“家长”贾赦,他同样地闭门不问家务事,由“老祖宗”贾母把管家权传给二儿媳王夫人,王夫人又把实际管家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女王熙凤。近点看,也不乏能人当家的实例。笔者身边就有一位老太太,年轻嫁到婆家时,丈夫在外设馆育人,家中尚有公婆及好几个大伯小叔,按辈份,按习俗,怎么也轮不到她来当家。但是公公婆婆见她忒贤惠、忒能干,就把管家大权交给了她。这位年轻媳妇果真不负众望,把好多房、好几辈人的一个大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众家兄弟妯娌口服心服。 老人探亲的主要目的是想趁自己手脚灵便的时候,给终天忙碌的子女带带孩子,做做饭,其他有些家务,能干的也尽量争着做一些。但是老人们都在国内当家做主几十年了,不仅养成了习惯,也有了一下难以刹车的惯性:要帮就要管,要管就想在国内那样说了算数。殊不知到了这儿,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关于家的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美国,家庭结构普遍小型化,人家小俩口带上孩子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这探亲的老人,孩子家的“户口本“上连名字都没有,要当这个家的家长,多多少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吧; 美国比较讲究平等、民主、法治,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家庭。家长决定一件事情,也要在家庭成员间做好沟通协商,忌讳主观武断;当孩子长过18岁,就是独立人,自己的事有权自己作主,做家长的无权进行干预;“家长”一词,好像都用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其他地方没有多大用处。 退一步说,孩子非常敬重与信任老人,许多问题都愿让爸妈拿个主意,甚至想把家交给你管,请问有关当家主事的一些最基本素质要求,比如你对这里的法律、方方面面的情况又了解多少,真的把家交给你了,你能管得了、管得好吗?答案肯定是个大大的 “否”字。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长是世界上最难当的一个角色,根据一些探亲老人的经验,住在孩子家里,能帮的忙尽量帮帮;该由孩子作主的事,绝不越俎代庖;尽量地少操一些心,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含饴弄孙、乐享天伦,别忘了自己是个探亲者的角色。 连接文章 抗迁三章之一:严控开发,自断财路,蒙市越断越旺 抗迁三章之二:拆迁中美国政府怎样拔钉子 抗迁三章之三:拆一偿十,老妪坚拒,美国开发商怎样处置顽固钉子户? 几个中国鬼节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