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鬼节热闹像过年 ――兼析中美两国鬼节文化的差异 我爱热闹,哪里人多往哪去,哪儿热闹哪“安家”。 恰好美国许多节过起来都很热闹:复活节,领着孩子拣蛋、游戏;国庆节,观看游行、花车、烟火;感恩节,车流如织,机场拥堵,忙着举家团聚;圣诞节,处处彩灯,户户结彩,各种各样的聚会应接不暇……但心目中,最热闹的还是鬼节,鬼节的名字听起来阴森可怕,过起来却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鬼节的热闹颠峰在万圣节前夜――10月31日晚上,但浓郁的热闹气氛在一个月前就吸人眼球地展现出来了: 商店里,摆满了鬼衣鬼饰、鬼模鬼具等各种过节物品; 田野里,拖家带口赶来采摘南瓜(制作南瓜灯)的车辆络绎不绝; 社区里,好些人家的门前挂起充满“鬼气”的骷髅、巫婆、白丝网、黑蜘蛛……不少地方布置了阴森可怕的鬼屋; 学校、幼儿园,都要赶在鬼节之前举办化妆玩会,让孩子们提前享受过节的滋味与快乐…… 最热闹的万圣节前夜到了。这天晚上,大多数人家都会提前用餐,饭碗一丢,就忙着给孩子穿鬼服、戴鬼饰,教鬼话,学鬼闹,一些家庭的“大鬼”化妆得比“小鬼”还妖艳。 夜幕还没拉拢,大一点的孩子,拿起“兵器”、提着糖桶自行找伴结队去了;小一点的,迫不及待地催促爸爸妈妈:“走呀!快走呀!” 刹时间,大街小巷,话语声声,萤光闪闪,很像小时过元宵节,成群结队的大人小孩,举着向日葵杆点燃的火把(向日葵杆特别耐燃),沿着场边地头四下奔游; 等候鬼闹的人家,灯火辉煌,专人侍候,没等“小鬼”开演“给糖还是要闹剧”的恶作剧,就有人捧着糖盒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welcome”,“shank you”不绝于耳,原本“对立”的双方顿时变得友好和谐起来。还有很多“小鬼”闹罢邻里闹商店,一些人家的冰箱里至今还放着孩子去年的战利品。 整个鬼节过下来,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很唐突的想法,美国鬼节与中国过年好像很有些相似之处啊:中国过年,早早置备年货,美国鬼节早早置备“鬼货”;中国过年,大人小孩都要穿新衣、戴新帽,妇女们更要精心打扮一下,美国鬼节亦大体如此,只是搞得妖模鬼样罢了;中国过年,每家都要准备糖茶烟酒招待客人,美国鬼节,虽然无烟无酒,但糖果多多;中国过年,乡亲友都有挨门逐户大拜年的习俗,美国鬼节这成群结队挨门逐户大喊大要样子又何其相似……总之,中国大年,美国鬼节,都是过的一派喜气、祥和、欢快、热闹,以致中国孩子过了今年盼明年,美国孩子脱了鬼装又开始想着下一个鬼节该穿什么了。 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国内的鬼节。国内不仅有鬼节,而且不只一个呢,过的也很讲究,很程式,很排场,但是过节的气氛却与美国截然相反:一个热闹,一个冷清;一个喜庆,一个悲情: 每年的第一个鬼节清明节,唐朝诗人贺知章留有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另一位无名氏描述清明上坟的诗作也很生动到位:“南北山头是墓林,清明祭扫各坟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谁读了这些谁不心里发堵、泪水欲滴,哪有心情去欢快髙兴? 接下来的七月十五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僧众多多,木盂声声,佛经朗朗,幡声猎猎,场面颇为壮观,但其主旨是超度亡灵,搭救地下的孤魂野鬼,人们也怎能够髙兴乐和起来? 十月一日祭祖节,亦名寒衣节,祭祖本身就充满怀念与哀思,提到送寒衣,更令人心里打颤,寒气中来,就会想起累死长城的范祀良、千里寻夫的孟姜女,自己在阴朝地府受苦受难的祖宗亡人……人们伤心悲痛还来不及呢,又哪里来的喜庆、热闹? 中美两国鬼节气氛的所以如此截然不同,根源在于两国鬼节文化的巨大差异: 中国鬼节文化历史悠久,儒、佛、道三大教派,虽然信仰不一,学说有异,但有两点相同处,一曰大力提倡孝道,二是都信神信鬼,因而在创立中国鬼节文化上都作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中国最大的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或盂兰盆节,其起源之一说是一个佛教徒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国的鬼城丰都则是因两位道教方士曾在平都山修炼成仙而来;当前中国是三大鬼节还是四大鬼节,其说不一,但无论哪个鬼节,都突显儒家大力倡导的以孝为中心、以祭祀为主型的鬼节特色文化,通过祭祀,怀念先祖,凝聚亲情,传承美德,惩恶扬善,弘扬光大以“仁”为首的中华传统文化。 美国鬼节正名万圣节,它的起源存有多种不同的說法,主要有:一,圣徒说。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这一天,信徒们深入僻壤乡野,挨村挨户地乞讨用面粉、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为捐赠糕饼的人家进行祈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討的传统后来演变成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二,庆秋说。天主教的万圣节 11月1日,时值秋末冬初,忙碌了一年喜获丰收的居民們,於新年前夜,年轻人成群集队地聚到一起,戴着各种怪异的面具,拎着精心雕刻的萝卜灯(最早没有南瓜),兴高彩烈地游走于村落之间,表达秋收的喜悦;三,“鬼节说”。传说当年死去的人,常于夜间造访人世寻找替身。为了哄走吓走这些鬼魂,人们一方面拿出丰盛食品对他们热情款待,另一方面点起篝火和灯火进行吓唬,给他们指一条回去的路线。如今鬼节随处可见的南瓜灯就起着连吓带引的作用。 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演变,如今的万圣节已经变成超越宗教、信仰和地域,既有浓厚宗教色彩,又有阴森鬼怪气息,更具喜庆气氛、深受越来越多国家、人群喜爱的节日了。 可见中美鬼节的气氛差异源于各自深厚的信仰差异、宗旨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过法差异。 连接文章 几个中国鬼节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