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河西魂系列在五味斋首发。其后发现其中有些地方需要修改或图片需要精简。这些工作无法在五味上操作,只能修正后收入博克中存留。五味的原帖中有一些网友在跟帖里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或批评,有兴趣的读者可点击以下连接查看跟帖: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341187]
西晋以后的三百余年间,河西也处于长期的分和局面。西端的敦煌地区因受战乱影响较小,反而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的乐土,儒释道蓬勃发展,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随之诞生。隋文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收复了河西,再次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在张掖举办了西域27国贸易交易大会,盛况空前。隋炀帝是不是也应该被尊称为国际贸易大会的缔造者呢?
唐朝初期,河西全境归唐所属。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并在新疆设立了安西四镇,垦田屯兵,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贞观十九年(645),唐玄奘到印度取经返回,经敦煌回到长安。从初唐到盛唐,佛教得到朝廷的推崇,敦煌莫高窟因此也迎来了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同一时期,也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边塞诗人,像王之涣、王翰、王昌龄、高适、岑参、卢纶等。唐朝稳定地占据了整个河西及新疆大部后,突厥的实力进一步削弱,基本上对唐军没有大的威胁。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戍边、打击小股突厥骑兵的偷袭。这在卢纶的《塞下曲》里有所描写:“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因为西域自然条件艰苦,兵士们常年驻扎关外,得不到及时轮换,因而绝大多数边塞诗多少包含幽怨、伤感、低沉或无奈的成份。像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被誉为千古名唱,实际上是误导国人越千年!唐太宗在新疆设立了安西四镇,从敦煌向西去,出阳关是去新疆的必经之地,安西四镇驻扎着大队唐军,怎么会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呢?如果派高适去岑参所在新疆行营,高适还不得高兴地吟唱:“王兄少劝一杯酒,快出阳关会岑参!”
最与西域苍凉而雄阔的天姿相得益彰的是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诗表现出豁达豪放、慷慨乐观的军人气概,读来回肠荡气、豪情万丈。也只有性格豪放、恃才傲物的王翰才能写出这篇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之首的压卷之作。另外,王昌龄的《从军行》也大义凛然、气势豪迈: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夜光杯出自酒泉,用祁连山蛇纹石精磨而成。蛇纹石一般呈墨绿色,颜色不均一。因其硬度高,杯壁可以磨制地非常薄。起初我以为夜光杯会在晚上自动发亮,屡试都败兴而归。后来才悟出:由于夜光杯杯壁极薄,透光性就非常好,即使透过烛光,你也可以看穿盛满葡萄美酒的酒杯。柔和的烛光里执夜光杯与知己缠绵对饮葡萄美酒,应该是别有一番情趣上心头吧!
天宝十四年(755)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由鼎盛开始走向衰落,从此一蹶不振,河西尽为吐蕃所占领。杜牧的“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就是写这段被吐蕃占据时河西汉人的生活。大中二年(848)张仪潮趁吐蕃内乱,领导归义军起义夺回河西地区,接受唐王朝的分封。但唐王朝对河西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
宋朝建立后,对河西一直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宋景祐三年(1036)河西先后归西夏和元所有。
魏晋时期的金叶、珊瑚珠、水晶片(《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玄奘取经(酒泉仿古一条街)
王昌龄---万里长征人未还(《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岑参---胡笳一曲断人肠(《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酒泉夜光杯(转贴)
飞天雕塑1(酒泉市政广场)
飞天雕塑2(酒泉市政广场)
敦煌莫高石窟(转贴)
汉代杂史小说《说苑反质篇》唐代抄写本(残卷),现藏于敦煌研究院,是《说苑》传世最早唐写孤本。
《妙法莲花经》唐代抄本,现藏于敦煌研究院,用金泥为墨写于深蓝色磁青纸上,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