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河西魂系列在五味斋首发。其后发现其中有些地方需要修改或图片需要精简。这些工作无法在五味上操作,只能修正后收入博克中存留。五味的原帖中有一些网友在跟帖里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或批评,有兴趣的读者可点击以下连接查看跟帖: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341547]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派征西大将军冯胜率兵三路平定河西获胜,修筑了嘉峪关、明长城,重修了肃州城。洪武十一年(1379),朱元璋封十四子朱模为肃王,肃王府就在甘州(今张掖)。建文元年(1399)王府移至兰州。正德十一年(1516),敦煌被吐鲁番占领。嘉靖三年(1524),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放弃了瓜、沙二州。明王朝实行这种‘闭关’政策主要有两条原因。一是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的防守重点转向对北京有直接威胁的大漠里的蒙古残部及关外新兴的满清部落。二来西域已成为各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很难形成统一而强大的战斗力,因此西部边患较小。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东距酒泉约20公里。嘉峪关南面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面是茫茫戈壁滩。在现存的长城关城中,嘉峪关是保留最完整的一处。嘉峪关始建于朱元璋洪武五年(1372),嘉靖年间又曾修缮加固。嘉峪关在明代一直作为军事要塞,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关内平时驻兵干人左右。到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平定新疆分裂叛乱后,嘉峪关就渐变为东西往来的关卡。
提到游览嘉峪关,一定不能忘记易开占和“定城砖”的传说:修建嘉峪关关城和城楼时,负责施工的校尉叫郝空,此人十分刁蛮。有位叫易开占的工匠有超群的设计技艺。开工前,郝空问易开占:“修建此关到底需要多少块砖?”易开占有把握地回答:“一共需要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郝空听罢冷笑道:“你所需要的这些砖我如数拨交给你,多一块或少一块,我都要砍你的头。”当关城竣工时,工匠们发现多余出一块城砖!郝空对易开占冷冷说道:“多出了这块砖,明天就拿你砍头是问。”易开占不慌不忙地说:“这块砖是我建城完成之日,观音托梦设的一块定城砖,如若拿去,嘉峪关立时倒塌。”后来人们把这块砖叫“定城砖”,把它放在西瓮城阁楼的后檐台上。
第一次登临嘉峪关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门票好像只有2元。当时空气污染尚不严重,站在关隘极目南眺,虽然白雪皑皑的悠悠祁连山楚楚动人,但觉着王之涣著名的“一片孤城万仞山”却是再好不过的神来之笔。向北遥望,浮云下的茫茫戈壁与天际相连,飞扬的思绪自然使我想起李颀的《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当时正要去关外做野外考察,向西方的塞外望去,连绵戈壁渐渐消失在远处的山间,虽然是仲夏季节,心头一丝凉意闪过,下意识地想到刚读过的林则徐《塞外杂咏》:“雄关楼堞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 风雨满城人出塞,黄花真笑逐臣来。” 这是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贬放新疆伊犁时,路经嘉峪关而作。流放或外放期满东归的官员的心境却又不同,因为一旦进入了嘉峪关,那就是踏上了关内之地。光绪进士陕西礼泉人宋伯鲁从新疆归来进入嘉峪关时,满怀喜悦地留下这首诗:“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多谢有情关上月,照人西去又西还。”
此次故地重游,发现除在关城东部外围多了一处人工湖和新建的《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外,关内基本上保留原样,当然门票已涨到61元,据说夏季的门票是80元。在这经济困难时期,能省点算点。其实,就是收你80元,你不还得进去瞧瞧嘛!塞上冬天原本是茫茫大地,白雪皑皑;万里长空,一望无际,别有一番景象。这次发现这些梦中想往都已无处寻觅。向南望,隐隐约约的祁连雪峰笼罩在厚厚的气层后,远焦镜头都无法把雪峰清楚地拉到眼前。向东望去,酒钢的大烟囱倒是源源不断地向天空排放着青气白烟。真可谓:昨日象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
一片孤城万仞山(嘉峪关经典照,关北)
关城的东门楼,朝向东方华夏
东门楼与‘游击将军府’
东门楼北侧的‘游击将军府’
中门楼一督(东门西向)
中门楼(两边是西北特有的沙枣树)
中门楼和西门楼(北向)
西门楼
西门楼下的盘查站,西来入关者必须在此检查‘护照签证’
关外向西延伸的矮墙也是长城的一部分
冯胜,明朝开国大将,因军功而受封宋国公,位列勋臣望重者八人之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后因小罪被朱元璋处死。死前在家宴中毒死全部女眷。
易开占塑像
西瓮城阁楼后檐台上的“定城砖”
明代长城砖(《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铜浮雕---修建嘉峪关(《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冰封的人工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