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国内打来电话说,今天是8月2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国内近几年正时兴的‘中国情人节’!这个日子倒是一直记得,因为1990年8月26日也是农历七月初七。然而我真想不起有任何理由把‘七夕’和‘情人节’联系起来。尽管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七月初七通过鹊桥相会,可他们本来就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生的孩儿还坐在牛郎的箩筐里呐。王母娘娘使他们天各一方、隔河相望,七夕相会时牛郎和织女也不大会像情人一样甜甜蜜蜜卿卿我我个没完没了,更可能是哭哭啼啼儿女情长。 七夕起源于汉代,到唐宋时已成为遍及中华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七夕感怀的篇章,不过十之八九充满了苦涩的离情别怨。杜甫在《七夕》里写道:“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很明显,在杜甫心中,王母娘娘给牛郎和织女判的是无期徒刑,想团圆门都没有! 也许觉着老杜的意境太过悲哀,给人一点念想都不留,白居易后来也写了一首《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老白从中挖掘出一点点积极的感受—每年至少能在今夜相会,而且在‘离恨’之外尚有‘几许欢情’!老白也许真相信人世间的真情会天长地久,因为他在《长恨歌》里留下了千古流芳的名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老白的“文商”也许比老杜低,但老白的“情商”绝对比老杜高百倍。 比起宋代的秦观,老白的情商也不能说是最高了。秦某人在《鹊桥仙》里意淫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老白只提到牛郎织女相见时尚有‘几许欢情’,但在秦某人意念里,牛郎织女又一次‘暗渡陈仓’,‘金风玉露’迫不及待地‘相逢’,即刻‘柔情似水’。当然,‘佳期如梦’,不抓紧时间也不行啊!根本顾不了在身边的一对儿女以及人间千百万人注视的目光!即使如此,他们也不得不注意脚下的‘鹊桥归路’。从整个词来看,千古名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这里实在是不合时宜!真不如老白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顺其自然。 不管怎么说,把七夕当作‘情人节’似乎都不合适。如果一定要坚持,那也只能是苦涩的情人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