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祖孙三代都位至宰相的罕见现象,这就是唐代著名宰相张嘉贞、他儿子张延赏、孙子张弘靖的“三代相门”。三人也各自为后人留下一条成语。
张嘉贞(665-729)能写会道、仪表堂堂。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御史张循宪看中,留在身边做亲信幕僚,为他起草奏章。武则天很快发现张循宪的奏章水平忽然大大提高了,就过问此事。张循宪毫不隐瞒地向武则天做了汇报。武则天把张嘉贞召入内殿面谈,被张嘉贞的仪表和口才所折服,随拜张嘉贞为监察御史,也提拔张循宪为司勋郎中,奖励他为朝廷推荐了人才。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时,张嘉贞是并州的地方大员。他的精明强干、严肃认真为其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唐玄宗很赏识张嘉贞的才干,名相宋璟等人去职后,李隆基即召张嘉贞入朝拜相。张嘉贞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理政能力强,史称其“善傅奏,敏于裁遣”;缺点是个性过于“强躁”,度量不够宏大,经常与同级或上级官员当面对责。
张嘉贞还有一个特点是‘得寸进尺’。武则天与张嘉贞在内殿面谈时,用帘子隔开双方。谈话结束时,他自觉武则天对他印象不错,立即提出要一睹武则天的尊容方能君臣相知,武则天即命去帘相见。唐玄宗召见他时,曾许诺将来有机会时拜他为相,张嘉贞立即建议玄宗尽早下诏书,迫不及待地向‘组织’伸手要权。
张嘉贞虽然富贵,但他却不为子孙置办产业。他认为如果子孙有能力,就会自己得到富贵;如果他们没本事,纵有万贯家财,也是子孙的酒色之资。张嘉贞当宰相时,想招郭元振为女婿,他让五个女儿藏在幕后各牵一根红丝,幕外的郭元振牵到哪根红丝,就娶之为妻。成语“幕里红丝”由此而来。
张嘉贞晚年生了一个儿子张宝符。张嘉贞亡故多年后,唐玄宗回想起他的功劳,就提拔张宝符为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改名“张延赏”。张延赏(727-787)成年后熟悉吏治政务,得到当时的宰相苗晋卿的赏识,并把女儿许配给他。苗氏可不是一般人:她的父亲是宰相,公公张嘉贞曾是宰相,丈夫张延赏成为宰相,儿子张弘靖后来也是宰相,女婿韦皋也曾享受宰相待遇。
安史之乱后,张延赏曾在河南、淮南、荆南、剑南、西川等地任地方官。他所到之处,简政安民、轻徭薄赋、大兴水利、修缮被战乱破坏的建筑,很快恢复繁荣的景象。唐德宗李适的削藩政策激起藩镇的叛乱,叛军两次进攻长安,德宗先后逃难到奉天(陕西乾县)和梁州(陕西汉中)。当时在四川的张延赏给了德宗强有力的支持,于是张延赏被拜为宰相。
张延赏刚当宰相时,知道有一桩财务大案有冤情,他要求狱吏重新审理此案,限期十日。第二天,张延赏发现自己的公案上放了一张纸条,上边写着:“送钱三万贯,请不要再过问此案。”张延赏大怒,叫狱吏五日破案。第三天,公案上又放了一张纸条:“送钱五万贯。”张延赏更加生气,命令狱吏两日内破案。第四天,纸条上写着:“送钱十万贯。”张延赏这次不敢再生气了,叹气道:“有十万贯钱,连鬼神都可以买通,没有不能挽回的事。我不敢再管这件事了。” 成语“钱可通神”就出自这一典故。
十万贯在当时到底值多少呢?有人提到,唐玄宗全盛时代,全国每年铸钱三十二万七千贯。十万贯几乎是全年铸钱的三分之一!难怪张延赏对此案不敢再追查下去,能出得起这么多钱的后台,要弄死身为宰相的张延赏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还是保命要紧!
查阅网上的资料了解到,如果以现今的银价折算,十万贯大概相当于现在的700万人民币。这个档次的官僚在当今的中国应该是数不胜数。若以唐代一贯钱的购买力折算,一贯钱大致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元的购买力,那么十万贯就相当于现今的4亿元人民币!嘿嘿,对4亿元人民币不动心的人民公仆恐怕不多吧!
张延赏的儿子张弘靖(760-824)曾经做过河东节度使,位至宰相。但这位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没什么才能,但他却骄横贪婪。他在河东督军时,讽刺士兵‘只会双手开弓射箭,两眼却不识一字’,这就是成语“目不识丁”的由来。
张弘靖后来克扣军饷达二十多万贯,激起兵变,他也成了阶下囚。在经历了一番凌辱后,狼狈逃回京城。从爷爷到孙子,理政能力每况愈下,贪婪之心却有增无减!
[注:老本喜爱唐诗古典,也擅长将古论今,这些也是我的最爱。老本的博文常常给我很多启发,一直想写点东西奉和,又总是觉着无从下手。记得老本在他的博客达到10万点击时感慨地写过一篇《我有十万》,我也为他的感慨而感叹:在当时论坛点击与博客点击不相关的情况下,以评析唐诗古文为主而达到十万点击,的确不易!谨以此文奉和老本的这些‘老古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