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是郭永凡老先生94岁生日。《雪泥鸿爪》是郭先生90岁生日时出版的个人传记。承蒙郭先生之女平平的惠赠,我有幸读到这本家藏自传。既然是家藏自传,在此就不宜转述或渲染书中的细节。这并不意味这本自传乏味无趣,恰恰相反。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只要经历丰富、心态平和,无需添油加醋、精雕细刻,朴实无华的平铺直叙就能引人入胜、令人肃然起敬!遗憾的是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经历太短促,意犹未尽!
郭永凡老先生1919年11月7日出生于成都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是破落的士大夫家庭,在十五岁父亲去世前,郭先生曾经从家庭和学校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这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说实在话,我自以为文史底子不错,与郭老先生相比,我只能望其项背、高山仰止)。父亲去世后,郭先生为减轻家庭负担,辍学就业,自谋生路,开始了既跌宕起伏、又默默无闻的丰富人生。他18岁参加川军、挺进中原参加抗日,后转入国民党空军运输大队担任随机报务员,曾经是空运大队长、蒋介石专机机长衣复恩搭档,是空运大队最可靠的随机报务员。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机会亲历与蒋介石、蒋经国、盛世才有关历史事件。1945年抗战结束后,他竟然鬼使神差地悄然离开国民党空运大队,没有成为国共内战的参与者。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作为有特种专长的党外人士,郭先生曾经受到‘重用’,担任过民航局工会副主席。随着共和国的身子骨不断硬实,郭先生也被送到外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当伟大领袖大力号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郭先生的境况则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下!最后被调离熟悉的民航系统,成了汽车配件厂的保管员,一夜之间‘被’完成了乾坤大挪移的九阳神功。想必郭先生经历了几十年战乱和太多‘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游戏,既然已经‘被’ 练就乾坤大挪移的神功,‘心远地自偏’,何须再介入争锋!气定神闲使郭先生能专心于汽车配件分类管理,从而发明了一套被推广到全国的汽车配件编码系统。当然,在正式出版的书里,自然见不到郭先生的大名。80岁时,先生才出版了一本自己署名的书,然后潇洒地退出江湖。
以先生复杂的历史背景,必定成为共和国钦定的‘运动员’。对这段经历,先生用一如既往的笔触,谈谈地一笔带过这段不幸的经历。能感受到的只是对孩子们在那个时期所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歉疚,却没有丝毫怨恨的痕迹。这使人不自觉地感到人性宽厚的一面:上善若水、静水流深;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有一个小插曲值得特殊提及。《雪泥鸿爪》里有平平写的一篇后记“饥来吃饭倦来眠”,里面提到,先生直到退休,还没有评定职称。有600多万字的著作,不给评个高级职称实在也说不过去。等到真正填写职称申请时,又被告知退休人员不在申请行列。读到这里,我是会心一笑:这和我父亲的经历何其相象!运动结束、恢复工作后,我父亲已经年过60,经上级领导挽留,我父亲继续全职工作。等到省里开始评职称时,根据贡献和资历,省里特意给父亲所在单位一个高级美术师的名额。因为全单位只有我父亲具备高级美术师的条件,单位领导一看,就知道这是给我父亲的名额。单位领导于是宣布:按照国家政策,60岁以上的人已属于退休人员,所以不在职称申请之列。这个名额也随之作废,我父亲一生也没有任何职称。
这本自传取名《雪泥鸿爪》,我开始真有些琢磨不透。从郭先生的儿子郭小宁的书法里,我慢慢悟出,这是取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里人生感悟:人生其实很无奈、很随机,也许碰巧能留下印记,就像飞鸟在融雪的泥泞里偶尔留下爪痕一样。正因为这个原因,“雪泥鸿爪”经常被用来形容“有”,而不是“无”。这本自传的确会给后人留下很多值得回味的事情,因为经验和历史就是最好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考虑,《雪泥鸿爪》的书名恰如其分。
我起初是被郭老先生的书法“饥来吃饭倦来眠”所震撼,不仅仅是大气豪爽的字幅,更被其中的禅意所折服。我觉着先生能够渡过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劫波,禅宗的“无”是无形而坚强的精神支柱。提起禅宗,不由得想起神秀和惠能的偈子:
神秀:身是菩萨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里“树为树,台是台”,是“有”的境界。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里“树非树,台非台”,是“无”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里,《雪泥鸿爪》也应该是:泥非泥,爪非爪。
遥祝郭老先生寿比南山!
南星子2013-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