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在承德避暑山庄躲避英法联军的咸丰皇帝驾崩,六岁的载淳继位,后称同治皇帝。慈禧以皇帝生母的身份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不久夺权成功,开始垂帘听政。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因其无嗣,慈禧挑选年仅4岁的载湉继位,即后来的光绪皇帝。慈禧继续“训政”,前后长达48年。 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慈禧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当时有大臣反对大操大办,因为国库并不富裕。但慈禧太后却坚持要办,而且要效仿康熙和乾隆皇帝万寿大典的章程,大办特办。老太太这么想也有自己的道理。 第一,老太太是所谓的“同治中兴”的总设计师啊!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和英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南京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皇帝又与英法两国签订了羞辱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也割取东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前前后后仅赔款一项就超过6000万两白银。1851年太平天国造反,1853年建都南京,占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咸丰皇帝数次派兵镇压,始终不能平息叛乱,最后在外侵内乱中一命呜呼。慈禧垂帘听政当年,就积极推动了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政策。全国各地先后引入国外技术设备、开办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修建新式学校、成立新的军事工业、建立海军,并派遣留学生到海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使我大清国力得到恢复和增强,才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同治中兴”。 第二,在老太太倡导的‘改革开放’的30年间,大清取得了近半个多世纪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这包括1864年消灭太平天国, 1878年收复新疆(尽管随后又订立了割地赔款的《中俄伊犁条约》),1885年取得清法战争的胜利(尽管之后又签署不平等的《中法新约》)。新建立的强大海军,也震慑了对我大清虎视眈眈、垂涎已久的日本。这些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大清子民爱国的自豪感,使他们对我大清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所以“万寿庆典”也是一件极好的树碑立传的形象工程。 第三,在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际,举办一次举世瞩目的万寿庆典,既可以颂扬三十年来以慈禧为核心的大清领导集体治国有方的功绩,也必然会增加各族子民的凝聚力,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使我大清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向全世界宣示,稳定而逐渐强大的大清帝国仍然不屈不挠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一切胆敢侵略我大清帝国的敌人必将被彻底粉碎。 既然太后主意已定,朝廷只有设法筹钱和实施。据《皇太后六旬庆典》档案资料记载,庆典费用主要来自: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京外捐款共计二百九十万两。慈禧在修建颐和园工程的同时,还下令设计《万寿点景画稿》,计划从西华门到颐和园的数十里路上用彩绸搭建六十多处彩棚、戏台、牌楼、经坛和各种楼阁等点景工程(后因甲午战争爆发,点景工程被迫下马)。 1892年庆典工程上马后,日本借机扩充海军力量,一举超过大清海师,对大清的挑衅也逐渐升级。钱都花到庆典工程上了,为了应付军费开支,户部只好向英国银行借贷一千万两,年息七厘半,十年以后还本,本息合计一千四百二十万两。 慈禧六旬庆典的正日是光绪二十年十月十日。当年的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附近袭击并击沉清朝运兵的商船,船上七百余人全部遇难。七月一日中日正式宣战。八月十八日,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挑起了黄海大战,北洋水师顽强抵抗,统帅丁汝昌负伤,“致远号”等四艘战舰被击沉,几百名北洋海军官兵壮烈殉国。九月二十六日,日军渡过鸭绿江,大举向大连、 旅顺进犯。 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从九月二十五日,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拉开了慈禧六旬庆典的序幕。从十月初一起,隆重的祝寿活动正式开始,直到十月十七日才告结束。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万寿庆典的高潮。慈禧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并接连赏戏三天。而十月初十这一天,日军攻占了大连。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三日,刘公岛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同时赔款2亿两。大清从此一蹶不振。 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的第二天,慈禧病逝,后葬于定东陵。1928年,军阀孙殿英的部下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定东陵。据传,慈禧保存完好的遗体被奸尸,为了取出慈禧口含的大如鸡蛋的夜明珠,尸体也落得身首异处。 可怜老太太入土也不能为安!老太太要是象勤俭躬修的汉文帝刘恒、周太祖郭威一样“瓦棺纸衣”而葬,也不会有此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