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亲友:为什么在美国种菜 1.拜年拜出来的话题 春节打电话给国内亲友拜年,一位至交好友关切地问我:美国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失业了,几千万人饿肚子,听说你也自己开荒种菜了,真的吗? 我被问得哭笑不得。这些年来,美国的经济确实不景气,很多人失业、甚至有人“饿肚子”,我也确实地开荒种菜了,但是要把我的开荒种菜跟美国的经济不景气、饿肚子连在一起,还差个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我的这位朋友,退休前是建筑工人,老实巴脚,活动圈子很小,除了家庭-单位-菜市场等几个必须涉足的地方,附近的一些县城都没有去过。他的信息都是从报纸、电视、邻里们的唠嗑中得来的,自己诚实也相信别人说的都是真的。他生来安于平淡、与世无争,不像有些人那样一肚花花肠子,听到别人尤其留学海外的熟人一点好就妒火中烧,出了一点哪怕是捉风捕影的事儿就喜上心头。老友在过大年的喜庆中,向我提出这不太喜庆的询问,全是因为牵挂与担心远在美国的挚友受苦受难了。 这之后,从一些旅美老乡处获悉,他们回国或越洋电话里,也受到国内亲友类似的询问和关注。 这让我觉得,应该写点我在美国种菜的实情,向关心我的亲朋好友尽点告知义务了。 2. 一口咬出来的念想 我的开荒种菜,远在这次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之前。那是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主政、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留学生找工作比较容易,老板给的薪金也相当不错。 来美探亲,经常到食品超市购物。货架上的蔬菜瓜果,不仅国内市场上的大葱、白菜、黄瓜、西红柿等应有尽有,还有很多东西,至今都叫不上名字;它们都比较“环保”,价钱也不太贵,一般中产家庭一日三餐的饮食开支占家庭収入的比例很小,没有为节省几个菜钱而自己种菜的必要。 问题是,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烹饪方法以及每个人口味的不同,美国的一些蔬菜瓜果不太适应我们的口味。比如美国的黄瓜,长的五大三粗,但一口咬下去,吃起来肉不纳叽的,如嚼蜡一般,较之我们国内的黄瓜差远了。可是美国人不爱生嚼黄瓜,而是腌着吃的,腌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被视为佐食汉煲等“主食”的美味佳肴;我们既不爱多吃汉煲,更适应不了它的那种“美味”,我们把黄瓜当水果吃,或者作凉拌菜,或者配蛋配肉炒着吃,做汤喝,不仅味道鲜美、营养无损失,也较腌制的酸黄瓜更符合健康食品的要求。 但是在国内随处可见的顶花带刺的黄瓜,走过的美国很多地方,都没见着;听说个别商店可能有,但价钱高的要命,一美元一根,吃黄瓜如吃金子一般。这让我萌生一个念想,只要有机会,一定要种点中国黄瓜。 又如我们爱吃辣椒,可是超市买来的辣椒,好多辣的不能入口,下锅之前,洗了又洗,许多宝贵的维生素被洗去了,炒出来的东西也没了原来的味道。更烦人的是,为了解诀辣味过重的问题,备料是需要用手搓洗辣椒,把手辣的很难受;而要尝尝辣椒是否洗的适口了,需要放在嘴里咀嚼尝试,辣的舌疼嘴麻,以致尝椒前要在身边准备一些解辣的食物。又如我们爱吃的蒜台蒜苗,这里的商店,无论中国店、韩国店,还是美国店都极少碰着…… 绝大多数新鲜蔬菜,贮存期极短,放在冰箱里三几天就开始腐烂变质,更有一些蔬菜,在商家的仓库、柜台上放的太久,有的甚至像是漂洋过海从国内运来的,过多的防腐保鲜剂熏的蔬菜都变味了。 想要吃个新鲜,吃个放心,很多老人想到了自己弄个园子,种点菜儿自家吃。(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