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一回货真价实的“磨洋工” “桑迪”过去了,这里只是扫了点边儿,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只是“桑迪”带来的雨儿,没明没夜地下了两天,害的我闷在家里,没有去成念念不忘的一个郊游景点。 这景点是一段正筑路工地。我之所以对它念念不忘,因为它是连接社区与一所中学的必经之路,两头都修好了,就剩下这中间的一段,荆棘丛生,无路可走,害得孩子们上学要绕很大一个圈;而我想去的几个郊游景点玩玩,既要披荆斩棘地翻越草地,还有可能遭遇鹿虱叮咬的危险。尽快地在这荒草地上修段路,名符其实的众望所归。 这段路,双向四车道,七百来米长的样子,工程量不是很大,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什么都讲求速度又高度机械化的发达国家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 可是这段路从破土动工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挖土机、碾压机在那不停地挖呀轧呀,到底路是什么样子,连个影儿也没有! 我牵挂,我纳闷,这样老牛拉破车般磨洋工,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细想一下吧:投入这段路的机械不算少,各式各样的大型筑路机械多达十几台;筑路工人也都挺卖力,一个星期只休一天,每天早早的就可听到各种机械的轰鸣……大家都这样卖力,为什么进度就是上不去呢?久思不得其解。 趁着“桑迪”后的雨过天晴,恰逢今天又是筑路工人休息的日子,我抬脚就往筑路工地走来。远远的,眼睛一亮:呀,路这头一片地方,高低不平的泥土已经轧的平平实实,正往上头铺碎石垫层呢! 我知道,这碎石垫层是筑路工程中继繁重的土石方、铺设地下管道和辗压泥土路基后的最后一道费工费料又耗时的工程了,碎石基层一铺,上面无论铺沥青还是浇筑混凝土,也就是一时半响的功夫。快了,快了,望眼欲穿的这段路很快就要筑成了! 我的两腿加力了,加快步伐往那“平整”走去。即至上到铺设中的碎石路基一看,一个难以置信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好家伙,这尚未铺到设计高度的碎石垫层,厚度就有六、七十厘米了,加上碎石下头一层又一层辗压坚实的粘土层,再加上碎石上头的灰砂碎石层及面层,这路要铺多厚呀?!这路,别说大面积塌陷了,就是想它裂个缝怕也难了。 我的思路不由地回想起过去在这里见到的一些事: 路要通过一片洼地。洼地上有一条两脚可以迈得过去的小水沟。按常规,在这铺根铁的或水泥管子、再简单做些技术处理就可以了,可人家,又是地质勘探,又是专业设计,竟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耗时两三个月,在小溪上建了一座墩墩实实的钢筋混凝土大桥! 为了备足填筑路基用的泥土,早在一年多前,就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大量宜筑土壤,在路的旁边堆起了两座高大的土山;路基的填筑严而又严、细而又细,除了常用的挖土机、推土机、辗压机,还有什么犁土的、耙土的多种机械,一遍一遍一遍地辗压、找平,一片一片地检查验收; 各种地下管路的铺设,更是一丝不苟。你瞧,眼前的一道不知什么用场的管道,四周严严实实地铺了碎子之后,接近路面处又复盖了一层像是油毡纸般的防护层…… 我把我的所见所感,告诉我一位知心朋友,检讨说,过去一直抱怨人家磨洋工,今天证实我是彻底的错了。朋友哈哈大笑说,你说人家磨洋工,一点也没错,他们是在磨洋工,而且是货真价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磨洋工。他说, 一说“磨洋工”,人们就会想到懒懒洋洋、消极怠工,甚至偷工减料,其实它的原意不是这样的。一位词学家曾经解释说,“磨洋工”一词的由来: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赔款求和。美国为扩大在中国的影响,用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用了5年时间,医院和医学院兴建完毕。当时工程质量要求“磨砖对缝”,很严。因为这工程是洋人出资、洋人设计、洋人监工的洋房,处处 带有个“洋”字,也被称之为“做洋工”,人们对参加这项洋工程的磨工,叫作“磨洋工”。这就是“磨洋工”一词的由来。至于以后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把它变成消极怠工的代名词,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考证。 “哈哈,”我也跟着乐了,“我是真正见到货真价实的‘磨洋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