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羡他人肚儿圆, “三高”之源――高投入 以前常聽人說,美國社會是“三高”社會:高工資,高福利,高消費(實際上更應加個高賦稅),住著“洋房”,開著汽車,鈔票大把大把地花,“羨煞人也”。因而吸引世界許多地方的人們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飄洋過海來尋“美國夢”。 事實上,能夠享受“三高”生活的只有一部分人,而並非人人有份。更重要的是,在對“三高”進行一番考查之后就會得出結論:這“三高”來的並不容易。在“三高”之后,隱藏著更多的高投入,要是說起來,就不那麼令人羨慕,甚而有人會望而卻步了。讓我們隨便舉些例子: 比如我第一次來美探親,住在一所大學校園里,就覺得美國大學及研究所的課程比較重,上大學很辛苦。要想學好,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我們見到的每一個留學生,學習都極其刻苦,每天夜里都要學到一兩點鐘,節假日很少休息。一位讀法律的女士,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每天睡眠只有四、五個小時,父母在這兒探親,也很少抽出點時間同父母說說話、玩一會兒。一位學醫的留學生,在國內,從小學到博士的22年,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到美國又讀了三年醫科,仍然不能獲得行醫資格,必須重讀美國大學醫科的全部課程,並要通過三次很難的全國統考,大概要到四十歲時,才能獲得在有限的幾個州內的行醫資格。幾十年的心血与經濟投入不說,現在的一次實習考試就要花費數千美金。還有更多的留學生,在美國拿到或即將拿到博士學位,難於找到工作,只好臨時湊錢,改學計算機等熱門專業。有些堅持不改的,只好長期做博士后或技術員之類的低薪工作。 從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畢業,每個人的經濟投入各不相同。按美國人的算法,大概需要十幾萬到二十萬美元。做為留學生,國內的所有花銷不算賬,僅到美國讀幾年研究所,學費、生活費等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經費上也算高投入。 有線電視新聞網電話訪問了1000名美國受僱者,28%的人表示,工作負擔太重;24%的人經常加班加點,每周工作至少五十小時;25%的人表示他們該休假沒有休假;29%的人說,他們工作時沒有時間停頓一下或思考一下。旅美期間我看到,上班時,每一個人都是卯足勁地干活,加上先進的技術設備,工作效率確實很高,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個人要頂好幾個人。有一次打雷,把輸電線路擊壞了。這在我們看來需要幾個人才能干好的事情,他們只來了一個人,這個人既是汽車司機,又是吊車司機,又是修理工,丟下這樣干那樣,不大的功夫就把線路修好了。我還曾特地守候在一個大型建築工地旁,觀看工人的干活情況,好多天沒有見到一個磨洋工的。那些坐辦公室的“白領”階層,除了工作時間緊緊張張外,還會把活兒帶回家里加班加點;在候機室,在飛機上,你還會發現仍有一些人使用手提式計算機在寫著、算著什麼。也正因為高度緊張地工作,所以不少人得了精神緊張症、体力衰弱勞損症,使一些人的健康打了不小的折扣。 學習高投入,經費高投入,工作后的精力高投入,以上這些集中起來,就是“三高”之源――多方面的高投入。試想,如果沒有從小開始的超出常人的刻苦學習,沒有非同尋常的勤奮工作,以及投入相應必要的經費,在美國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哪來的好工作、高工資,高消費、高福利也就無從談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