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依山流影的博客
  闲来无事,捉笔聊天,小说杂写,与君共赏
我的名片
依山流影
注册日期: 2008-03-09
访问总量: 1,858,69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跟馬寅初等长寿老人学吃饭
· 2分鐘去掉蔬菜農藥的妙招
· 太厲害了:飯前香蕉“百病消”
· 九个坏 习惯让你身体更健康
· 44组不宜同时食用的食物
· 细讀此文,必有収獲:五穀雜糧,
· 美国女孩留给中国妈妈的六个惊诧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官场奇闻5】
【官场奇闻4】
· 听说过吗――罚单也有温暖的?!
· 这里的总统不恋栈
【节日叙语3】
· 马丁.路德.金,一个民运领袖为什
【健康生活2】
· 跟馬寅初等长寿老人学吃饭
· 2分鐘去掉蔬菜農藥的妙招
【健康生活1】
· 太厲害了:飯前香蕉“百病消”
· 九个坏 习惯让你身体更健康
· 44组不宜同时食用的食物
· 细讀此文,必有収獲:五穀雜糧,
· 喝酸奶必须懂的九件事
· 90秒讓你更健康的24招
【绿之颂6】
· 奔向黑暗
【绿之颂5】
· 小路清幽
· 千雁临湖引发的哀思
· 空巢,難泯的愧疚
【绿之颂4】
【乡风民俗4】
· 罕见的雪里長龍
【乡风民俗3】
· 美国逛“庙会”记
【乡风民俗2】
· 没想到召之即来的工匠竟是这等样
【饭桌笑谭8】
· 四种果蔬皮不能吃 九种果蔬皮营
【饭桌笑谭7】
· 饺子的尴尬
【探亲一族10】
· 两大文明对撞交融中蜕变着的两代
· 旅美老人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一
· 美国行,为什么到处碰到“车怕人
【探亲一族9】
· 试栽秋菊一次成功,想栽,抓紧行
· 火海逃生,事主竟然这样评介“11
· 中国的“天伦乐园”到底有多乐?
· 饭桌笑谭:学学德国人怎么吃饭
【探亲一族8】
· 探親一族的異國鄉情
· 知道我种菜后,美国人是什么态度
· 森林掘宝记
· 她们为什么找上门来阻止种菜
【探亲一族7】
· 古苑情怀――空巢老人的思念
· 乐贫居陋,为他人致富铺路搭桥
· 断根南瓜教我的人生哲理
· 充实生活、愉悦身心,享不尽的园
· 为什么在美国种菜(3):一圆我的
【老板与员工6】
· 惊天奇闻——女人生孩子 男人休
· “ 艾琳”到来之前好忙碌
【老板与员工5】
【老板与员工4】
· 新老移民对话:见了老板怎样称呼
· 同老板讨论薪资,没有必要“谦虚
· 旅美散记:老板请客多
· 美国也庸俗,需要立法保护“丑人
【穿衣趣闻6】
【穿衣趣闻5】
【穿衣趣闻4】
【穿衣趣闻3】
· 穿衣趣闻:美国历史上最“露脸”
· 灵机一动带来的“牛仔”盛世
· 堂堂哈佛校长也犯如此低级错误
· 穿衣趣闻:史上最严厉的制衣法规
【随笔4】
【随笔3】
· 看了这样的天气预报你能忍住不笑
· 宰相賣宅与當今房市
【随笔2】
· 莫羡他人肚儿圆, “三高”之源
· 半旗下的哀思
· 求教博文署名的几个问题
【随笔1】
· “ 艾琳”到来之前好忙碌
· 孩子欲展翅,父母何设障?
【饭桌笑谭6】
· 并非危言 花生也能要人命
· 饭桌笑谭:学学德国人怎么吃饭
· 饭桌笑谭:雞蛋盒上打警告
· 是它让我圆了这个美食梦――堪与
【饭桌笑谭5】
· 饭桌笑谭:一次流产的"夺权
· 饭桌笑谈:韭菜扬威
· 饭桌笑谭:快餐王国也有懒牛慢餐
· 餐桌趣闻:韭菜扬威
【老板与员工3】
· 一语道破天机:美航选“空姐”为
· 老板與員工的故事――有病就要休
· 美国职场上的散兵游勇
【老板与员工2】
· 老板与员工的故事: 带领员工健
· 老板与员工的故事:为了员工回家
· 老板與員工的故事―員工的生命与
· 他们胆敢这样选监考
【老板与员工1】
· 谁会想到比爾.蓋茨招祕、择偶的
· 當個保姆也飄逸
· 老板與員工的故事―員工的生命与
· 老板與員工的故事:員工的生命与
【商场拾零(六)】
· 同样在美国 售后服务竟有天壤之
· 别人为什么生产不出可口可乐
· 商场警鐘:“安全第一”不安全
【商场拾零(五)】
· 美國商場拾零:營養標籤好!
· 美國商場記趣:買棵青菜也交稅
· 美國商場拾零:好貨常有便宜時
· 旅美購物記趣二則
【毛毛上学记10】
· 一场小雪 五个电话……
· 史无前例、默默无闻的反腐英雄
· 这些美国人为什么急着让孩子挣钱
【毛毛上学记9】
· 學校與家長的夥伴關系(五):有爭
· 毛毛上學記:校外表現自己報
· 旅美老人育儿心得:乐见孩子自穿
· 旅美老人育儿心得:放手叫娃能个
【官场奇谈三】
· 几个涉皇案件处理有点王子犯法庶
· 礼场巡礼:赖斯到手的钻戒为什么
· 凤凰台说错了,这里的钱都花在明
· 两股神力制伏无赖贪官
· 真皇上遇假皇上,为何软柿般任人
【官场奇谈二】
· 一间陈年老屋引来这么多新鲜有趣
· “形象“是什么东西,值得美国人
· 官场奇谈:有一种文化叫"开
· 官场奇谈:十八岁中学生怎么当了
【美国育儿拾趣四】
【美国育儿拾趣三】
【美国育儿拾趣二】
【美国育儿拾趣一】
· 美国女孩留给中国妈妈的六个惊诧
· 美国育儿“催熟剂”之七: 玩出
· 美国育兒“催熟剂”之二:美國孩
· 美國育兒催熟劑之一:孩子生下就
【美国民居散记续十五】
· 为什么买得起房子住不起
· 美国房子穷酸相
· 见识一回货真价实的“磨洋工”
· 地震突显木结构房子的保护神角色
【美国民居散记续十四】
· 看样板房要打点折扣
· 后院驱怪记
· 树根会拱坏房子吗?
· 社区一景―土围子
【毛毛上学记8】
· 小城胸怀――参加孙儿髙中毕业典
· 毛毛上學記:美味午餐征服了中國
· 美国育儿“催熟剂”之四: 森林
· 毛毛上学记:差点被校方疑是恐怖
【毛毛上学记7】
· 美国孩子“催熟剂”之三:孩子摔
· 惊讶:髙中毕业典礼比大学毕业典
· 毛毛上学记:这里学生不“值日”
· 怪事一桩:孩子上大学,穷人不愁
【商场拾零(四)】
· 從停電愛往商店跑看打造購物環境
· 揭密:為什麽有白坐飛機還落錢的
· 美國商場拾零:可圈可點的舊貨市
【商场拾零(三)】
· 商场拾零:“中国888、美国999”
· 美國商場拾零:為什麽我拿廣告做
· 美國商場拾零:商業欺詐也不少
· 在美購物也要小心,警惕這些幽靈
【绿之颂续5】
【绿之颂续4】
【绿之颂续3】
· 美东环保行 :春花秋叶万顷林
· 优美中,辛勤园丁的无奈
· 优美中的烦恼: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 优美中的烦恼-两难的抉择
【探亲一族6】
· 为什么在美国种菜(1、2)
· 两厢对比突显医生服务态度医疗水
· 老人这些话大多是假的
【探亲一族5】
· 探亲父母不妨一试:对子女薪资的
· 敬告农友,谨防自己下药毒自己
· 致出国探亲的老人:少操闲心偷点
· 探亲一族:一纸助我天下行
【美国民居散记续十三】
· 你家屋里的空气干净吗?
· 巴菲特为什么乐居"有损市容
· 社区探密:为什么路儿弯弯像瓜藤
· 两次火灾的教训
【美国民居散记续十二】
· 民居中一个被广泛忽视的“隐形杀
· 施托勒一夜暴富传递的信息:上天
· 优美中的烦恼-要不要挨着森林买
· 旅美第一居
· 美国房子怪事多:与鬼为邻,房子
【美国民居散记续十一】
· 美国房子怪事多:有条件为什么不
· 这里为什么少有豆腐渣工程:搭个
· 美国房子怪事多:布什为什么百万
· 美国房子怪事多:比“消费老太”
【散记3】
· 戴尔辍学的真实思想
· 如此看重髙教文凭的盖茨为什么从
【散记2】
· 看这帮餐馆打工妹心目中的美国
· 美国 消费奇“观”三则
· 美國人沒有富得流油,日子過得也
· 美国 海归形象真的这样差劲吗?
【爱心集5】
【爱心集4】
· 从盖茨开会放蚊看其捐尽家私行善
· 美国风(一):富豪競捐,千帆争流
· 乐贫居陋,为他人致富铺路搭桥
【爱心集3】
· 美国有没有“先救人、后算账”的
· 为富亦仁:一位感动亿万人的美国
· 蜗居里的爱神
· 爱的传承
【爱心集2】
· 她为什么辞掉工作当一个全职领养
· 爱心曲:两位贫困老人的爱心与善
· 世上竟有這等奇事:她們專門收養
· 关爱的误区———从该不该搀扶老
【爱心集1】
· 比尔.盖茨的奇特追求
· 爱心集: 健康人与残障人的故事
· 爱心集:乐贫居陋,甘为他人致富
· 爱心集:天使之心
【毛毛上学记6】
· 美国育兒“催熟剂”之十:爸爸媽
· 毛毛上学记:先进轮着当,官儿轮
· 毛毛上学记:学校请爷爷奶奶去“
· 中国爷爷奶奶应邀到美国学校发挥
· 毛毛上學記:學校與家長竟有這麽
【毛毛上学记5】
· 華裔教育專家:當好小學生家長的
· 學校與家長的夥伴關系(二):家長
· 毛毛上學記:玩比學的時間長
· 毛毛上學記:匪夷所思,家長的作
【毛毛上学记4】
· 美国教育稀罕事:“数奥”冠军不
· 毛毛上學記:學校與家庭的夥伴關
· 毛毛上學記:真新鲜,班上還有位
· 毛毛上學記:這樣的作業題,爺爺
【毛毛上学记3】
· 毛毛上學記:老師為什麽這樣激動
· 毛毛上學記:好新鲜,這個家長會
· 毛毛上學記:印象深刻的兩次家長
· 毛毛上學記:比總統駕座還威風的
【美国民居散记续十】
· 美国房子怪事多:工地卸磚看到的
· 如何量体裁衣买房子
· 美国房子怪事多:陈年老屋搬迁记
· 美国房子怪事多:牧场厨房堂而皇
【美国民居散记续九】
· 美國房子說道多:內部格局的商業
· 美国房子说道多:室内布局的模式
· 美國房子怪事多:座北朝南的房子
· 美国房子怪事多:天壤差异的公厕
【美国民居散记续八】
· 美国房子怪事多: 阿灵顿宅屋的
· 美国房子怪事多: 这里还在演绎
· 美国房子怪事多:这里也有烂尾楼
· 美国房子怪事多:百万豪宅被偷工
【美国民居散记续七】
· 美国房子怪事多:毒板上房谁之责
· 美国房子怪事多:居家厕所的几个
· 美国房子怪事多:百万优雅农房没
· 美国房子怪事多:出租屋宁可空着
【美式亲情3】
· 美式亲情:一副好心肠,两个大错
【美式亲情2】
· 不是孩子不养老,原是老人愛獨居
· 角色互换,美国妇女成了养老主力
· 我怀疑她是后妈
· 美式亲情:享受,在领养过程中
【礼场巡礼续一】
· 礼场巡礼:发票跟着礼品走
【饭桌笑谭4】
· 试试看,家庭烹饪程序化、数字化
· 送你一道鲜美可口、绝对绿色的豆
· 饭桌笑谭: 汽车大王福特吃草学
【饭桌笑谭3】
· 世界最贵午餐的由来
· 自助餐食客的吃相
· 美式早餐悄然生变,呈粗粮化、蔬
· 饭桌笑谭:美国人的味蕾正在与国
【饭桌笑谭2】
· 饭桌笑谭:奥巴马一酒泯怨仇
· 饭桌笑谭:福特一饭失帝京
· 饭场拾趣 : “汉堡总统”奥巴马
· 厨房里的安全警钟
【绿之颂续2】
· 闪光的酸奶盒
· 优美中的烦恼—优美湖边频绉眉
· 优美中的烦恼:破财夺命的杀手
· 优美中的烦恼-一场大风刮来的灾
· 小心这独具“优美特色”的莱姆病
【绿之颂续1】
· 优美中的烦恼—树多也有树多的问
· 唱点反调,美国空气真的那么干净
· 绿之颂: 膝蓋高處有鳥窩
· 爱心伉俪护犊情深溢方塘续篇
【民居散记续6】
· 白宫不是保险柜,克林顿照样被抄
· 美囯房子怪事多:补个墙洞像绣花
· 美囯房子怪事多:为什么房顶坏了
· 中国能否学一学福勒斯和他的國際
【民居散记续5】
· 美国房子怪事多:无棱无角的幼儿
· 美国房子怪事多:早期拓荒者的小
· 美国房子怪事多:一世英名栽在房
· 民居散记:眼见她凄风苦雨中哀伤
【民居散记续4】
· 美国房子怪事多: “三無”工地
· 没想到他们售后服务这样较真
· 美国房子怪事多 偌大美国联邦政
· 美国房子怪事多:待任总统求房记
【民居散记续3】
· 出租房子,怎样避免“请神容易送
· 美国房子怪事多:一個静字百萬金
· 美国房子怪事多 占山为王独一
· 美国房子怪事多 人髙马大房子低
【探亲一族(四)】
· 他们为什么不要美加绿卡?
· 探亲一族:N个 “问题行包”提醒
· 探亲一族:沾了一回不会英语的光
· 今日感恩节,再贴一次―― 可怜
【美式亲情1】
· 夫妻奔波近千里只给弟弟家带一天
· 美式亲情,无奇不有,离婚也要办
· 美式亲情:“情仇“四家欢聚一堂
· 美式亲情:爱心伉俪不带孙子,原
【穿衣趣闻2】
· 穿衣趣闻:面对面,没有认出她是
· 美国穿衣趣闻:眼下风行“休闲”
· 穿衣趣闻::有钱也买旧衣穿
· 勤俭美德成过街老鼠,老G晾衣遭
【美国民居散记续二】
· 美国房子怪事多:有家有业又有钱
· 美国房子怪事多 這樣的房子開始
· 美国房子怪事多:惊见这有“龙凤
· 美国房子怪事多 同一屋檐下,谐
· 美国房子怪事多 荒野密林富人区
【礼场巡礼】
· 圣诞观礼,享受一次愉悦的精神大
· 礼场非礼,老人饿着肚子等“开饭
· 走进聚会王国感受礼场非礼
· 美国礼场猎奇一 送了名牌巧克力
【商场拾零(二)】
· 商場拾零:找上門來的賠償
· 万里归途索赔记
· 商场拾零:隆乳公司破產記
· 乐晕了,瞧瞧这些白吃白拿的“上
【乡风民俗】
· 赌 城 风 柔
· 清洁工走后,化妝品不见了
· 美国风情: 愛管他人瓦上霜
· 美国风情: 掃好自家門前雪
【社区游记(一)】
· 今晨散步碰到的芝麻小事
【游记(二)】
【游记(一)】
· 游轮十记
· 美国风情: 不去海滩不算过夏天
【雪凌梅(47-50)】
【雪凌梅(43-46)】
· 《雪凌梅》46、孔林救美
· 《雪凌梅》45、 名師傳教
· 雪凌梅44、校花圓夢
· 雪凌梅43 游园
【雪凌梅(39-42)】
· 雪凌梅 42 赠表
· 雪凌梅41 初 会
· 雪凌梅40 最 高 原 则
· 雪凌梅39 “ 血 战 ” 娇 梅
【雪凌梅(35-38)】
· 雪凌梅38 豬八戒倒打一耙
· 雪凌梅37 牛儿不喝水── 硬摁
· 雪凌梅36 床上,他碰上了剌頭兒
· 雪凌梅35 路上,她遇到了“溺死
【雪凌梅(31-34)】
· 雪凌梅34 冬 梅 探 親
· 雪凌梅33 臘 梅 讓 夫
· 雪凌梅32 “ 開 源 截 流 ” 兩
· 雪凌梅31 來 了 一 個 勾 魂 的
【雪凌梅(27-30)】
· 雪凌梅30 扶上馬 送一程
· 雪凌梅29 疑 心 生 暗 鬼
· 雪凌梅28 新 官 上 任 三 把 火
· 雪凌梅27 無 浪 戲 婧 梅
【雪凌梅(23-26)】
· 雪凌梅26 升 官 青 龍 市
· 雪凌梅25 複 婚
· 雪凌梅24 灰 頭 土 臉 夜 歸 人
· 雪凌梅23 “ 雙 開 ” 分 子
【雪凌梅(19-22)】
· 雪凌梅22 一 休 臘 梅 (二) 斷
· 雪凌梅21 一 休 臘 梅 (一) 喜
· 雪凌梅 20 再 結 新 歡
· 雪凌梅 19 包 糖 紙 傳 來 的
【探亲一族(三)】
· 中国老俩口感激涕零:美国医生只
· 做梦没想到,一句话免了她的天价
· 晒晒這些古稀老人的“地下作坊”
· 碰上这些事,有點天上掉餡餅的感
【强拆杂谈】
· 开发拆迁拖到这地步,该着政府出
· 美国开发商怎样处置顽固钉子户?
· 真惊人:一次强拆催生数十个“制
· 怪哉,严控开发,自断财路,蒙市
【绿之颂】
· 霜晨一景:草枯叶落果儿香
· 惊见:现版鹬蚌相争:鸥鸭争鱼龟
· 走進美國的第一聲感嘆
· 小城街景:处处皆巨橡,户户有紫
【节日叙语(二)】
· 感恩叙语:在美北山村享受地道的
· 聖誕觀燈
· 一个挂在嘴边,一个落在地上―中
· 拿鬼吓婴 老辈家教的一大误区
【《雪凌梅15-18》】
· 雪凌梅 18 真 情 湧 動
· 雪凌梅17 雪 地 分 娩
· 雪凌梅16 風 狂 雨 驟 時
· 雪凌梅 15 逃 出 光 棍 村
【《雪凌梅11-14》】
· 雪凌梅14 兩 個 女 人 之 死
· 雪凌梅13 落 腳 周 家 村
· 雪凌梅 12 乾 柴 烈 火
· 雪凌梅 11秋山春梦
【《雪凌梅6-10》】
· 雪凌梅 10 徐 氏 臨 終 吐 真
· 雪凌梅 9 抓 親 救 親
· 雪凌梅8 魔 窟 酷 刑
· 雪凌梅6、7驾云山救陈、腊梅遭劫
【原创長篇小说《雪凌梅1-5》】
· 雪凌梅4、5 省立三师、投笔从戎
· 雪凌梅3掉包成亲
· 雪凌梅2情窦初开
· 雪凌梅 1“孪 生”姐弟
【节日叙语(一)】
· 向盖房的老墨师傅们的感恩问候
· 万圣节的収获
· 为什么鬼节热闹像过年
· 几个中国鬼节的故事
【旅美散记续一】
【回乡偶记(二)】
· 回乡偶记:思念那个小鞋匠
· 很后怕,我很可能吃过这“狗都不
· 回乡偶记 “蹦蹦蹦”后面的
· 回乡偶记:他们还是那样纯朴善良
【探亲一族(二)】
· 探亲一族 他们为什么恋栈不归?
· 探亲一族:园耕的乐趣与注意事项
· 探亲一族:到了这儿谁是家长?
· 这些绿卡老人为什么不申请入藉?
【毛毛上学记续一】
· 唱点反调,美国空气真的那么干净
· 毛毛上學記之附篇一:資深教授當
· 毛毛上學記6:教師挣錢不多,但
· 毛毛上學記:不叫老師叫名字
【美国民居散记续一】
· 美国房子怪事多: 走进厨房犯了
· 杞人忧天:“这么大的房子他们怎
· 美国房子怪事多(六) 不施粉黛自
· 他山石:他们为什么敢住这髙危地
【毛毛上学记】
· 毛毛上學記:報到時収到老師三件
· 毛毛上学记 校长学舌,帮我解开
· 毛毛上學記(二) 這才叫真正的
· 毛毛上學記(一) 不論你來自何
【饭桌笑谭】
· 饭桌笑谭:克林顿贪吃,大觉大悟
· 饭桌笑谭:一家吃饭,四人买单
· 亲情预警:餐桌上的火花
· 饭桌笑谭 厨房记趣
【穿衣趣闻1】
· 穿衣趣闻 一件T恤,两场官司…
· 穿衣趣闻:厚护全身独薄两腿,寒
· 穿衣趣闻:哭笑不得,儿子成了“
· 美国穿衣趣闻:一件“百纳衣”的
【商场拾零(一)】
· 能省就省,裝修剩材别扔,原价退
· 淌進退货潮,没见商家这样方便你
· 惊喜感受:钱都到手了,还像做梦
· 关注一下中国店里中国货
【谐之乐】
· 有鼠為鄰― 一組比《動物世界》
· 感人肺腑,华裔伉俪护犊情深溢方
【美国民居散记】
· 美國房子怪事多之五 木頭房子不
· 美国房子怪事多之四 一棟房子一
· 美国房子怪事多之一、二、三
· 难以置信:在读留学生自家挣钱买
【官场奇谈一】
· 小市穷大方,钱都花到这些上了
· 官场笑谭2:希拉利犯了啥错,提
· 官场笑谭1:克林顿给小布什提薪
· 小镇硕鼠覆巢记
【回乡偶记(一)】
· 闹不明白:火车误点算哪一等国家
· 北京受骗记
· 世道变了,婆媳关系翻了个儿
· 为什么我把北京叫堵城?
【探亲一族(一)】
· 探亲一族:他究竟说了什么,一句
· 探亲一族:钓鱼把警察钓来了
· 探亲一族:拒签泪——谁来解这无
· 探亲一族:完全出乎意料,第四次
【旅美散记】
· 华裔菜农的幸福生活
· 再數銅牛
· 探险路上,哥伦布险被水手杀死
· 接受服務就要給小費
【散记1】
· 转载日本地震重要信息:9.0级地
· 想看这些,千万别来美国
· 诌题热该降降温了
· 舟曲灾难到底是谁惹的祸
存档目录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10/01/2008 - 10/31/2008
09/01/2008 - 09/30/2008
08/01/2008 - 08/31/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中国的“天伦乐园”到底有多乐?
   

回乡偶记:中国的“天伦乐园”到底有多乐?

正当一些美国人羡慕中国人对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孙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时候,一度被人们视为天伦乐园的中国家庭结构和亲情状况也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以下是笔者最近一次回国见到的只鳞片爪。

家庭结构快速小型化

眼前这栋小楼,两个单元,二十五户人家,户型不大,人口也不多,有的是1+1=2(老俩口或者是小俩口),有的是1+1=3(夫妻俩带个孩子);看看同市其他的亲友和熟人,已经结了婚的子女,大多数都是另筑新巢,搬出老窝。

不敢说这两个例子有多大的代表性,但是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非常讲究几世同堂、天伦之乐的中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已成逐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 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简单点说,叫"与时俱进",时代不同了,社会变化了,人们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越来越强,家庭结构小型化的条件也日趋成熟;此 外,"一孩化"带来的结婚后住男家还是住女家的亲情纠葛,也往往促使双方家长,愿意凑点钱给孩子买套房子,"让他们谁也不挨谁地自己过"

如今的农民好像思想更解放,尤其是年轻人。为数不少的女孩找"对象",第一条是髙得令人咋舌的彩礼,第二条就是结了婚要同公婆分开过。以至已婚子女继续与老人住在一起的二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家庭 越来越少,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还有点自理能力,也都单门独灶地自己生活,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被孩子""到家里吃顿团圆饭。有位老人,年轻时很能 干也很要强,要是见到邻居后盖的房顶比自家的髙,自家的房子哪怕是新盖的,也要拆了重盖,他这一生新建、翻盖了十多栋房子,都让给子女住了,自己却无房可 住,只好和老伴在村边盖了一间小屋,放了一张床和结婚时的几件破烂家俱,偶尔来几个亲戚,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已经中风不语、卧床不起的他,一提起往事 就泣不成声。

曾经和不少人聊过分开过的话题,无论老的小的,差不多一致的看法是,分开好。分开过的最大的好处是,都觉得比以前自由方便了。有的老人说:"老俩口 都退休了,想啥时睡就啥时睡,想啥时起就啥时起,想吃点啥就做点啥,想到哪儿玩就到哪儿玩……"也有的说:"俺那孩子,跟我们住一起时,油瓶倒了不知道伸 手扶一扶,如今分开过,手脚可勤快了……""俺家闺女,在一起时,花钱大手大脚,这次回来说,自己当了家,才知柴米贵……"年轻人说起分家的好处更热 烈:"年轻人同老年人,许多事情上想法不一样,原先住在一起,屁大点事,商量来商量去,定不下来;如今分开了,自己拿着钱,想咋花咋花;想办点什么事儿, 小俩口一商量,定了……""小俩口下了班,关上门,就是二人世界……"

"啃老族"啃得他们顾不上贻弄孙

尽管很多人认为小家比大家过的滋润,但是仍有一些家庭依旧是两世、三世甚至四世同堂。这些家庭中,确有一些是亲情浓郁的和睦之家,但是更多的,不是不想分,而是家里穷,拿不出钱买房子,只好几代人凑合着挤住一起。

但凡这样的家庭,老的大多无权无势,自己的工资或退休金不髙,子女也多难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有的还有一个或几个子女失业或根本就没有就过业,依靠 老人的微薄収入养活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即所谓的"啃老族"。这样的家庭,经济上的结拮已是不言而喻,更令老人担心的是,如今的年轻人,火气大,好" ",谁能保准他们就这样无所事事又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万一在外头捅个什么漏子来……

尽管幸福与金钱不能划等号,事实上,也确有一些家庭,经济贫穷但精神富有,日子照样地过得和和美美,但是更多的啃老族家庭,老人们都被如何解决子女的就业以及第三代人髙昂的学费而压得喘不过气来。

含饴弄孙,按照字典上的解释,形容过着闲适生活的老人,含着糖块逗小孙子,试想,这些家有啃老族的老人,能闲适得起来吗?还有心情含饴弄孙吗?

另有一些几代同堂的庭家结局更惨。最典型的是一位高干遗孀,年过花甲,同儿子、儿媳及孙子住在一起,一家四口,三个人有固定収入,房子也很宽 敞,应该算是一个幸福之家了。但不知怎么的,儿子媳妇一直跟老人闹别扭,不仅自己不叫妈,也不准孙子叫奶奶……逼得老人没办法,只好抹着眼泪又嫁了人,开 创当地髙干的髙龄遗孀再婚的先河。

这首思亲曲为什么很流行

近些年来,中国到处传唱着一首脍炙人口、催人泪下的歌曲,叫"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经问世,立即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重视与喜爱,不仅一些青年人 爱听爱唱,一些白发苍苍、有子在外的老人,他们有的生来没唱过一句歌儿,如今听着听着,也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哼起来:"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其声 如泣如诉,其情十分感人,老人们通过学唱这首歌向远游的子女倾诉父母的心声。

一首普普通通的歌曲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回响,打动这么多人的心,根源在于它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现实:人员流动、经济发展大潮中,一个被忽略了的亲情流失。

"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古人规范子女孝道的一条重要法则,尽管极力倡导孝道的儒家老祖宗们自己并未身体力行,但是千百年来,这条规则一直被人们用来约束思 迁好动的子孙。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类似的说教已经很少有人再讲了。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得好一点,为了干出一番事业来,人们不仅不能再死守这条古训,而 且必须背其道而行之。事實上,不仅年轻人,许多老年人也都接受了这一"冷酷"的现实,甘愿忍受"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思念,积极鼓励和支持子女参军参政、外 出打工,省吃俭用甚至倾尽家财、乞讨借债来支持自己的子女、子女的子女攀登一级又一级的社会阶梯。

这本来是一件顺应历史潮流的好事,应该好好庆贺一番才是,怎能同一首流行歌曲扯到一起呢?问题就出在一些远游的子女回家看看的时间太少、太少了。如 果你向一些老人问起孩子"回家看看"的情况,多数的回答是,孩子忙啊,回来一趟不容易……即使一年一度的春节,中国传统的举家大团圆的大节,也有的说"孩子加班了"或者"孩子出去旅游了!"或者:"回是回来了,到家板凳没坐热,一会儿要到某家拜年了,一会儿要去同学聚会了,真正在家里呆的没有几个时 辰!""平常电话联系呢?"有的回答,电话沒断打;有的则是"沒有什么事,浪费那个钱干啥?"这些老人说话都很"艺术",没有一个说孩子没回来、孩子没往 家打电话,这是给自己更给自己的孩子留点面子。

老人们为什么爱听、爱哼哼"常回家看看",内中情由一目了然了吧。

但是唱归唱,听归听,即便唱了、听了千百遍,究竟能打动多少游子的心,进而真的常回家看看,怕是只有游子们自己心里明白了。

父母到子女家"上班"的越来越多

大家化小家后,子女都是上班族,多想父母继续替他们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有些老人也愿意发挥余热,为子女尽些"义务",于是有的子女把老人请到自己家,也有的把孩子全托给了父母。

这又出来了新矛盾。有的老人住到孩子家,尽管孩子很孝顺,条件也很好,但是看孩子,做家务,太累,受不了,不得不找个借口回来了;有的与子女特别是 婆媳之间闹矛盾,或者小俩口整天打打闹闹,老人们看不下去,不愿再住下去了;也有的老人适应不了人生地不熟的生活环境,住了不长时间就又打道回府。一些老 人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一条经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这条"至理名言",很快得到几乎所有老人的赞同。

接受全托的老人,也多感觉责任太大、担子过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梱绑太死。

为了摆脱这些困境,老人及其子女们,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苦心探求一条相互间既能经常团聚又不至于产生太多磨擦、老人们既能帮助孩子担些家务又不致身心太累的新的途径,于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悄然兴起,就是父母到子女家"上班"

笔香发现这个"新生事物",纯属偶然。那天晨炼归来,碰见早已搬走的郭先生也进了院子,问及有何贵干,郭先生笑嘻嘻地回答,到儿子家"上班"。原来 他的儿子新得贵子,需要有人照看。郭先生自告奋勇过来帮忙。他每天早上,赶在儿子、儿媳上班前赶来接班,照看孙子;下午孩子们下班回来,他"办了交接" 即刻下班回家。还是这一天,笔者吃了早饭逛市场,碰上郭女士,提着几个菜袋子走出市场,问她匆匆忙忙何处去,她也是满脸髙兴地回答,到儿子家给孙子做午 饭。几个小时内,碰上两位老郭髙髙兴兴地到孩子家"上班",足见这一"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老人到子女家"上班",较好地解决了与子女分居后,如何保持与子女的亲密联系及继续帮帮子女的两大难题,同时又不使自己为此而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捆绑 的太死;而且老人到子女家,每天呆多长时间、干些什么事情,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因而精神和体力上都不觉负担太重。子女们也觉得,这样作,在自己最需要的 时候,父母定时过来帮忙,不会太累,也不会过多地介入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作为小的,还多了一些孝敬老人的机会。

也有的是子女上班前把孩子送到老人家,下了班即把孩子接走的,这与老人到子女家"上班",异曲同功,效果一样。

老人再婚的开始多起来,但……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样的誓言,说说而已,听听而已,见有几个丧偶后跟着殉情的?真的要那样,也实在太残忍、太不人道了,必定会有人出来强加制止的。於是,社会上出现了人数可观的鳏寡一族。

隨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待老人再婚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来自亲属子女的阻力日渐减弱,老人再婚的愿望愈来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但据观察,能够如愿地寻得理想伴侣、和和美美地携手共度晚年的却少之又少。

先是求偶难。有位女士,早年丧偶,退休后,很想再找个老伴,也有很多热心人帮忙,但是几次见面,不是她看不上别人,就是对方不满意自己,阴差阳错了 好几年,最后只好说,算了,不找了。另一位先生,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下来,轻微中风,也很想找个老伴,左挑右选,看中了一个比他小十来岁的退休女工,可是对 方提出的条件他接受不了:一,婚后的一切开销由男方负责,另外每月再给她500元钱(占他本人退休金的三分之一)作私房钱;二,男方现有的房子她不要,产 权永远归男方,但是如果男方先走了,这房子得让她一直住下去;三,她的孙子在男家附近上学,要吃住这里,儿媳妇也会经常来看望孩子……从这位女士的角度着 想,她提的这几个条件都不算太出格,但是同男方想的找个老伴照顾自己、安安生生地欢度晚年的愿望难以磨合,何况老人走后,作为遗产,房子如何处理,还牵涉 到几个子女的态度,因此这桩婚姻也只好作罢。

也有一些如愿找到伴侣并结了婚的,但老人的婚姻围城比青年人更脆弱,勉强住下来的,质量不高,难共白头。主要原由有六:脾气不合、情趣相左; 难以处理好与双方的子女的关系; 经济关系难以摆平;难从对方获得想象中那份真情 性事不谐; 留恋独居的方便自由。因而有的领到结婚证时间不长,就又办了离婚证。

也有的风平浪静时,没有事儿,遇到风吹草动,特别是发生了重大事项,就难像原配夫妻那样生死相守了。某公司一倍退休髙工,就是这个情况,夫人病逝后 又找了一位,当时女方很能体贴男方的困难,主动提出叫丈夫搬到自己这边来,把房子让给没有房子的子女。双方在一起也平平安安地生活了好几年。后来丈夫得了 癌症,妻子的态度突然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丢下病床上的丈夫不闻不问不管,逼得丈夫只好叫孩子把他弄回家,由孩子服侍照料到临终。还有一对再婚老人,开 始也过得不错,后来女方的儿子生了孩子,她要回去照看孙子,这桩婚姻也就糊里糊涂地结束了。有人跟我数了十多个再婚老人的例子,只有两三个再婚家庭过的比 较美满。因而有个可能是夸张的说法:老年再婚,十个九不成。

老年人同居开始得到认同

难耐孤独又怕进"围城",终于有人趟出了一条新路,老年人未婚同居悄然兴起。这事有个发展过程:开头,羞羞答答,偷偷摸摸;继而,明来明往,不躲不闪;后来,理直气壮,同进同出,俨如西方情侣一般。至于面有多大,目前还没有可资公布的数字。
于老年人同居这件事,开始,很有一些人站在一边说三道四,其中不乏一些不堪入耳的侮辱性言辞,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冷静下来细想了之后,又觉得较之让他们孤 苦伶仃、无依无靠地独居下去,或者困在婚姻围城里苦苦挣扎,倒不如让他们自觉自愿、自由自在地走到一起,相亲相爱,相依相扶,而这,对他人,对社会,只有 利而无弊,何必冷嘲热讽,害得人家下不了台呢。一些老人同居的实践也表明,同居与再婚相比较,突显以下好处:财产纠纷少;子女干予少;无城无界,出入自 由,合得来就"",合不来就散;经过一段同居生活,相互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可能有一些老人进而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

目前,中国老人同居,尚未入"",但也没听有公安等外界干预的,大多数中国人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有同情的成份。

托老院应运而生

城市、农村,都有一些収养老人的托老所,有公办的,有私办的。因系初办,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笔者曾经去过一家托老院探望老人,就感觉有 许多事项尚待改进提高,如:院址选的不好,建在烈士陵园的围墙里头,老人们本来就心情不好,如今抬眼就是一片荒冢,添加了更多的凄凉;院子太小,房子太 挤,没有什么绿化和美化,阳光也不多;一间房子住了好几个人,有的神智不清,有的瘫痪不能动,有爱静的,有爱动的,房间的通风换气又不好,进去之后,气味 很难闻;饮食、服务跟不上,侍候老人的人,多是从农村临时雇来的,文化水平不髙,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仅能干点力气活儿,更多的安慰抚恤之类的事做不出来; 饮食上只有一些粗茶淡饭,老人最宜也最需的牛奶却没有供应。此外,听院方管理人员讲,有些子女把老人托到这里后,就认为"完成任务"了,平时很少前来探 视。不过有比没有强,有了就是进步,问题可以改进提髙。

大家看累了,我也写累了,就此搁笔吧。另有一文,与本题有关,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

世道变了,婆媳关系翻了个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