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预警:餐桌上的火花 接触一些老年朋友,多有一种感觉,就是来到美国以后给孩子做饭,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 一位老年夫妇,来这之前就把食谱安排好了,早上做什么,中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吃的称心如意;到这以后,眼见孩子忙的连到一起说会话儿的功夫都没有,更觉得心疼,於是这顿包饺子,那顿炖排骨……忙的不亦乐乎。一边做,一边象,孩子吃起来,不知有多髙兴呢!。 孰料孩子一进屋,闻这气味儿,就开始绉眉;拿起筷子,这拨拉那拨拉的,随便拣点东西吃了……老俩口背后嘀咕了:这孩子怎么了? 经过沟通才知道,孩子在这住的长了,除了口味有些攺变,还有一个原因,大鱼大肉经常吃,对身体健康很不利。老俩口这才恍然大悟,重新制定食谱,攺变烹饪方法,把矛盾解决了。 另一对老人,也是满腔热情地把看家本事都拿了出来,给孩子做这做拿,不仅儿子媳妇不赏脸,孙儿孙女望着爷爷奶奶摆满桌子的美味佳肴,绉眉头,捂鼻子,甚至直言“难闻,难吃”,嚷嚷要泡方便面,要吃汉堡。 这一家的老少爷们都不爱沟通,结果矛盾越闹越大,老人觉得不能再呆下去了,提前打道回府。 这是一种情况,父母不了解饮食文化差异,把自己想象中的美味佳肴强加给孩子。 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这对年轻夫妇,不知是认为美国饭好吃,还是没把老人的吃饭当回事,,或者出于给老人“减负“的考虑,没同老人商量,就让老人跟自己一样地吃美国饭。可是老人吃惯了中国饭,对美国的什么烧烤、披萨、汉堡以及奶油、“气丝”什么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可老人又不愿明着说出来,因为担心会给孩子添麻烦,期盼有一天孩子能发觉自己的不适应,主动为自己攺变食谱。可是左盼右盼,这一天一直没有到来,老人家也就一直憋屈着吃自己的不愿意…… 如此不同饮食文化对撞的火花,在相当一部分有探亲、依亲老人的家庭餐桌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仅影响吃饭,影响心情,而且影响亲情,影响健康。 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第一个原因叫“忽视”:双方都没有把餐桌矛盾太当回事儿去想,去做,以致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结果;第二个叫“主观”:没有想到随着生活环境的攺变,人的饮食习惯也跟着改变,或者没有想到虽然生活环境变了,但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的饮食惯性一时两时停不下来。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怎么的好,怎么的不好,并把自己的想象强加于人;第三个原因叫“倔犟”:按说这点发生在自家餐桌上的小矛盾,就在吃饭时相互沟通一下,大多都很容易解决的,可是双方都是期待对方会的觉察与纠正,而缺乏应有的主动。 可见,要熄灭这团由于不同饮食文化相撞引发的火花,第一要重视;第二要善察自家餐桌上有没有这类的矛盾,方法很简单,看眉头,看筷头,看眼神,看饭量;第三,存有此类不愉快的朋友,应该怎么做,还得靠你自己拿主意。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我是个“浑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