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場拾零:好貨常有便宜時 “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或者說“ 一分錢、一分貨” ,這些中國老百姓口中流傳的生意經,形象生動地總結了商品市場的價格法則,具有普遍恆遠的指導意義,但是還稱不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不信,你到美國的許多超級市場轉轉看,差不多隔幾天就要拋出一兩項降價商品,便宜得令人咋舌。就拿一些食物作例吧:雞蛋平時一美元多一盒,減價時只有五、六十美分;酸奶平時六、七十美分一盒,降到一美元四盒;彌猴桃一美元三個降到一美元十個。這些大幅降價的商品,一非過期,二非變質,三無什麼缺陷,降價的同不降價的,品牌、質量都是一模一樣的。 好東西為什麼要降價?原來這是商家招引顧客、拓展經營的一個鮮招兒。 美國的商店一般相距較遠,顧客換個商店買東西不容易。見到這家商店某項商品便宜來買時,必然要到別的商品攤位前轉一轉,看到同別的商店同類商品價錢差不多時,也就順手牽羊地把它買了。這樣,對某項降價商品來說,可能少賺、不賺甚至賠了一些錢,但就商店的總體來說,營業額擴大了,利潤也跟著增加了。說得形象點,那個降價商品就好比商店放下的釣餌,專門釣顧客上鉤,到他店里來掏腰包的。當然,對於那些只想來買降價貨的顧客,特別是經濟拮据的居民、大學生、留學生來說,卻能從這大幅降價中得到很多實惠,對一些有效期較長的食用品或無時效限制的日用品,往往乘機多買一些,儲備待用。 在美國,乘商品降價而買便宜貨的機會很多,如商品換季大降價,逢年過節大降價,更有銷售旺季大降價。比如每年八、九月份,全國大、中、小學開學那陣兒,幾千萬學生對學習和衣著用品的釆購量巨增,本是商家大進大出大賺一把的大好機會,可是許多學生用品都在這個時期大幅降價,一些大的筆記本,平時一美元多一本,降到十幾美分一本;很好用的圓珠筆,也只十幾美分一枝,只有正常價的幾分之一。許多州還在這個時期實行“夏末賦稅假期”,對購買學生用品實行免稅,也使居民節省不少開支。以德克薩斯州為例,1999年的一個賦稅假期,使購物者節約了3200萬美元;2000年的賦稅假期更是熱鬧,很多超級市場的門前,一大早就人潮擁擠,沒有這一規定的鄰州居民也都老遠赶了過來。有人總結這一免稅假期的實行,使得“政治人物爭得了選票保單,上班族買了便宜物品,更高興的是大小商店的老板,一下子擁來了那麼多的財神爺”。有意思的是,表面上,政府似乎因為免稅假期而少收了購物稅,但是實際上由于開學前的總銷售額大增,所以對政府總的稅收並未造成多大影響。從感恩節次日開始的聖誕購物季,許多商品的降價更是惊人,比如十九吋彩色電視機只賣98美元,影碟機也只賣99美元,確是不可錯過的購物機會。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大减价,时间长,减幅大,火鸡十几美分一磅,面粉8、9美分一磅,一套15件的厨用刀具、录音机都是9.99美元,一台笔记本电脑200至300美元…… 還有比商品降價更玄乎的“便宜事”呢!幾個遊客到一家公園遊玩,起先只想買一張單項門票,票價18.99美元;再打聽全場門票,竟比單項門票少了兩美元多。幾個人都覺得有便宜可沾(以為售票員搞錯了),於是買了全場票,玩了這個玩那個,玩渴了買喝的,玩餓了買吃的,見到沿途一些可意的商品也掏錢就買。等到把全部項目都玩了,再看看自已的錢包,有的空空無也,有的所剩不多,這才恍然大悟,那個售票員並沒有搞錯,她就是利用了人們貪便宜的心理,掏了一些遊客更多的腰包。如此看來,想在美國沾便宜,還有許多講究哩! 此外,在許多舊貨市場,也可以買到很便宜的好貨,已有另文介紹。(注:此文写的较早,文中有些物价与当前可能存有差异,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