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老狼《丑陋的中国皇帝》系列之十一——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民俗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也不是个个“丑陋”,这鲜卑族的魏孝文帝在老狼眼里就是“非常靓丽”的一个。 公元386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现山西大同),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 北魏自道武帝建国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经魏明元帝、魏太武帝、魏文成帝、魏献文帝几个朝代,但改革的成效不是很大。直到魏孝文帝继位后,北魏的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魏孝文帝时代的改革不只是在经济层面的小打小闹,而是从政治制度上进行了根本的变革。其主要内容主要是:在政治上,把一个游牧民族的奴隶部族组织彻底改革为一个封建的政权组织。在经济上,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完全转变,在文化上,则是主动地、无条件的、完全的、彻底的接受先进的汉文明。 魏孝文帝的改革是由辅政的冯太后和亲政后的孝文帝共同完成的。 魏孝文帝五岁继位,由冯太后临朝称制。冯太后是汉人,对鲜卑族政权的弊端了如指掌,又熟知汉人的统治经验,为施展自己卓越的政治才干创造了条件。 冯太后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实施班禄制。班禄制就是俸禄制。此前北魏的官员没有俸禄,当官的钱财是强行向管辖的子民们索取,想索取多少由官员自定。班禄制实施后,又颁布严惩贪污的法律。严禁官员贪污,规定赃满一匹(布)者死。这一改革对一个以掠夺为主的奴隶制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制度层面的深刻改革。 二、实行均田制。规定原地主的私田不动,其他的田地归朝廷所有。由朝廷分给子民,男子15岁以上给田40亩、桑田20亩,女子给田20亩,奴婢一样给田。这一改革与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和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差不多。 三、实行三长制。三长制是五户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建立起北魏的基层政权。三长制的建立,其任务是管理户口、税收、徭役。这一改革与当年将介石的“保长、甲长、乡长”和现在的“组长、村长、镇长”没多大的区别。 三长制和均田制是同时施行的,用于清查户口和按丁授田。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亲政。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迁都。孝文帝亲政后的第三年,从平城率兵二十万,以亲征“南伐”为名,行迁都之实。到洛阳还要南下,群臣跪阻,孝文帝说,要不南伐,就定都于此。大家高呼万岁,遂定都洛阳。孝文帝定都洛阳的原因,史书上说是为了接受汉族文化,消灭鲜卑族与汉族的隔阂,争取汉族地主士大夫。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这肯定是他迁都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迁都一事,事关重大,且有方方面面的大事要解决。这需要相当的魄力才可能下此决心。 二、制定《太和新律》,严肃纲纪。孝文帝制定的律令,其首要约束对象是各级官员。现在有些人一说“法制”,就是如何用“法律”来“治理”百姓。搞的是“治民不治官”那一套。而孝文帝的法律主要是治理官员。其实中国的百姓从古至今都纯朴、善良、老实、听话,没有多大个“治”头。真正当“治”的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当这些官员们无所事事时,肯定就会去欺压百姓,搜刮百姓钱财。 三、注意选拔人才和纳谏。孝文帝在推进改革时,注意大力选拔人才。他说:“成功立事,非委贤不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他选拔干部的标准是:“务农重谷,王政优先,劝率田畴,君人常事。”一个游牧民族的皇帝,把老祖宗的求生本能全部抛弃,完全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真是难得。在纳谏方面他曾对尚书说:“自卿等在位,年垂二周,未尝言朕之一失,献可否之片规,又不尝进一贤而退一不肖,此二乃罪之大者。”其纳谏之诚,不在唐太宗之下。 四、强行推行彻底的汉化。迁都后,孝文帝下令:1、改鲜卑姓为汉姓,连皇帝的拓跋姓氏也改为元氏。2、禁止族内同姓结婚(这皇帝一千五百多年前就知道近亲繁殖使品种退化、杂交产生优势的生物科学道理,确是伟大)。3、规定鲜卑八大姓氏与汉人贵族的崔、卢等四姓门第相同。并带头娶汉族女子为后宫,以此鼓励臣民们与汉人联姻。4、禁止鲜卑族的服装,全部改成汉装。5、不准说鲜卑语,一律说汉话。且30岁以下的立即改,30岁以上的慢慢改。当官的说鲜卑语就要降职。象这样在征服了另一个民族后,不是把自己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而是把被征服者的东西“强加”在自己身上,彻底毁掉祖宗落后的东西,全盘接受先进文明的伟大的改革皇帝,老狼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皇帝在世界文明史上怕也难找。这孝文帝咋就不想保留一点点“鲜卑族特色”?后来的满族汉化时,还保留了“剃头”、“服装”两大“革命传统”,强迫汉族接受呢,这魏孝文帝却把祖宗的家业“丢”了个一干二净,连“人种”也让汉族来进行“杂交改造”。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魏孝文帝就有如此气魄和度量,不由得后中华民族后代子孙们汗颜!当今的中国,面对世界先进文明的冲击,是否也该学一学魏孝文帝的改革精神?其他都不说,中国的一党独裁专制制度就是非常落后与野蛮的政治制度,日本、韩国、台湾都能建立民主政治制度并动作良好,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唉,别说啦,再多说又犯忌,连累伟、光、正的魏孝文帝被斩首。 魏孝文帝的伟大的改革,在鲜卑族内部没有遇到大的阻力。这主要原因还是这个游牧民族历史上没出一个圣人。否则孝文帝搞改革,大臣们“引经据典”,搬出“圣人之言”和“老祖宗的家法”来,任何有改革思想的皇帝都得望而生畏,止步不前。 惜乎孝文帝亲政后仅八年就病逝,享年仅三十三岁。他的改革政策还没有彻底贯彻下去,就归天了。真是“壮志未酬身先丧,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死后,继任的皇帝没有他的锐意改革精神,北魏开始走向衰落。但就是这样,当时的北魏是“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羊之衣。”经济发展是很快的,老百姓的日子是过得很好的。若他能亲政三十年以上,那当时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一统中华当不是难事。 老狼年龄大了。读书时精力难以集中,容易走神,一边读,一边就不知不觉地在“胡思乱想”。读魏孝文帝这段历史时想到的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凡进行深刻改革的朝代,特别是政治层面的深刻改革,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如商秧变法,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鹤立鸡群,最终一统中华。魏孝文帝的彻底汉化改革,使北魏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唐太宗锐意进取,刷新政治,才有贞观之治。王安石变法,北宋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皇太极、多尔衮、福临不墨守满族游民部落奴隶制成规,全盘接受汉族的先进封建政治文明,开创了一百多万的满人统治上亿汉人二百多年的辉煌。可一但抱残守缺,墨守陈旧政治,国家就衰败,直致灭亡。大清朝甲午战败和亡国那段历史,及今日中国全方位的腐败当是前车之鉴。 本文写于二○○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