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原著将说明,在过去的一万五千年间,东西方以相同的次序经历了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这是因为东西方由相同种类的人组成,他们缔造了相同种类的历史。但是,东西方的人们并没有在同时期或以相同的速度做到这些。生物学和社会学解释了全球的相似之处,而地理学则诠释了地区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地理学解释了西方为何主宰世界。
原著的这个视角并不等同于“长期决定”论。地理差异确实有长期效果,但不是注定的。而且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地理优势,在另一阶段可能毫无干系,甚至转化为劣势。虽然地理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却决定了地理的涵义。这是条双行道。
例如冰河时代的结束改变了地理的意义。在地球两极和赤道之间的六个区域(原著第二章称之为最初的核心地带),更温暖的天气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为适宜驯化的植物和动物的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驯化的植物和动物意味着更多的食物,因而更多的人和随之更多的创新。
这六个核心地带均得益于地理环境,唯程度各异。欧亚大陆西部的一个称为侧面丘陵区(Hilly Flanks, the)的核心,独有多种适宜驯化的植物和动物。由于群体的人是约莫相同的,大约在公元前9500年,是这片资源最丰富、驯化最便捷的地带,开始了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过程。该核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各核心之中位置最西,也是最早的。
原著所称的“西方”,是指起源于这个核心地带的所有社会。很久以前,西方从亚洲西南部的核心地带扩张至地中海盆地和欧洲。过去数百年间,还延伸到美洲和澳大拉西亚。作者没有用一些所谓独特的“西方”价值观念来界定西方。原著的目标是解释从最初的西方核心地带起源的一系列社会——尤其是北美——为何现在主宰全球,而为何不是西方其他的、或发源于其他初期核心地带的社会在主宰。
书中“东方”一词指起源于欧亚大陆最东端(古老程度仅次于最西端)的核心地带的社会。同样在很久以前,东方从中国的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最初核心地带开始扩展(在这里植物驯化约始于公元前7500年),涵盖北起日本,南至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
虽然原著多次提及发源于其他核心地带的社会,但是因为现今世界最发达的社会几乎全部起源于东西方的这两个核心,因而全书着重比较之。其他核心包括新几内亚岛的东南核心地带、巴基斯坦和北印度的南亚核心地带、东撒哈拉沙漠的非洲核心地带,以及分别位于墨西哥和秘鲁的两个新大陆核心地带。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朱衡 |
|
留言时间:2012-06-20 08:34:32 |
|
|
庄锐:
人口问题在中国多个朝代有过很大影响。王朝初期,人均耕地占有量往往较大,随后递减。再因兼并等因素,有效占有量更是问题。这时即使没有其它内外不利因素,有些王朝也难以自存。 但是,如何解决人口问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在社会尚不够发达之时。目前大陆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社会经济发达到足够程度后会自然消解。我相信那时中国人口能够达到自然均衡状态。讨论人口问题,同时也需厘清种族主义和反人道言行。 至于资源,当然极为重要。大陆资源不足,仅此一点即可说明经济开放不能向内转,必须和世界融合以互通有无。至于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就是了。 我觉得,文明在后,发展在先。 |
|
|
|
作者:庄锐 |
|
留言时间:2012-06-19 09:14:30 |
|
|
有意思的介绍, 谢谢博主。
我一直在跟读。 这里说起地理因素,我不自觉地就想到美国。 美国不完全是书中那个主要意义上的西方,美国的今天与这一片美洲的土地密切相关。 仅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不仅仅是西方和东方的差别,而是资源,科技,然后才可谈文明。
文明不是第一位的原因,资源和科技(也是资源)才是首要的因素。所以我一直觉得人类必须减少人口,否则一切的发展都会被人口“吃”掉。人类生存首先需要的是资源,不是所谓的文明!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