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朱衡的博客  
經濟  
https://blog.creaders.net/u/6378/ > 複製 > 收藏本頁
網絡日誌正文
(六十二)——槍炮、細菌和鑄鐵(一) 2012-11-21 14:24:13


  以前當東方的社會發展從公元一世紀到四世紀出現衰退的時候,那是整個歐亞大陸的悖論的一部分。公元前第一個千年社會發展的急劇上升有效地縮短了核心之間的距離,少數旅行者、商人和劫掠者建立了跨越大草原和印度洋、重疊的交流地帶。這個舊世界交換是上升的社會發展的結果,但也產生了削弱了發展的力量,而當西方核心未能突破大約四十三分的堅硬天花板時,大災變的騎士們拖敗了兩個核心。


  到了公元九世紀,東方的發展已經恢復,足以引起第二次舊世界交換。商人、傳教士和移民越過大草原和印度洋,再次建立了重疊的交流地帶(圖8.4)。到了成吉思汗的童年時期,商人越過印度洋不僅運送了香料和絲綢這樣的奢侈品,還有大量食品,數量之大即使羅馬人也會羨慕。而從波斯灣的霍爾木茲到爪哇的滿者伯夷(Majapahit,又稱麻喏巴歇),世界性的商業都市欣欣向榮。

圖8.4 第二次舊世界交換:貿易與旅行的八個重疊地帶將進步和災難從歐亞大陸的一端傳至另一端
  蒙古對大草原的征服給又一個東西方渠道帶來了穩定。窩闊台汗急於把他在哈爾和林(Karakorum,即和林)建造的新首都變成值得重視的宏大都市,據說為了吸引商人到那裡,無論商人們要價多少,他都再多付給他們一成的價格。波斯學者拉施德丁(Rashid al-Din)寫道,“每天吃完飯後他會坐在皇宮外面的一張椅子上,在那裡來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樣的商品堆積如山。”

  和商人一同前來的還有被蒙古寬鬆的宗教態度所吸引的神職人員。窩闊台的繼任者告訴一個基督徒:“如同神賜給手以不同的手指,他也賜給人們不同的途徑。”他對這些途徑感到好奇,因此這個可汗在1254年決定在佛教徒、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舉辦一場公開辯論。這隻有在和林才有可能發生。

  大批人聚集過來觀看這些精通宗教的神學家,然而這個實驗並不成功。遵照蒙古傳統,幾輪辯論中間給辯論者供了馬奶酒。隨着時間消逝,他們的辯論失去了焦點。酒精遲鈍了他們的論證技巧,基督徒陷入了吟唱讚美詩的狀態。穆斯林回應以吟詠可蘭經,佛教徒則退縮成了默禱。最後,基督徒和穆斯林醉得無法繼續下去,也仿效了他們的做法。

  儘管信仰間的對話失敗了,西方人仍不斷前來。穆斯林商人將東方的貨物運到克里米亞半島的卡法(Caffa),在那裡把貨物賣給意大利人,而意大利人不僅把這些貨物賣至北歐(1257年中國絲綢首次在法國市場上出現),還跟着貨物來到了源頭。1260馬可·波羅的叔叔離開了卡法,一路行進直到北京,然後在1274年帶着年輕的馬可·波羅又來了一次。傳教士們跟着也來了。1305年,剛到北京的一位托缽修會修士誇口說大草原的路線比海路更快、更安全。

  第一次舊世界交換隻是在歐亞大陸兩端之間建立了幾個細若游絲般的路線,然而第二次交換則織了一個真正的網,其中穿越歐亞大陸的人口很多,因而將1100年之後的幾個世紀變成了技術轉移的第一個真正的時代。這對落後的西方來說幾乎是完全有利的。例如,象公元一世紀由中國發明的手推車那樣看起來平淡無奇的事物,只是在大約1250年才到達歐洲,而在中國自從公元五世紀就一直使用的馬軛,也大致同時到達那裡。

  然而,最重要的技術轉移是廉價的鑄鐵工具。這些工具在公元前六世紀出現於中國,到了公元一世紀已很普遍。到了公元十一世紀阿拉伯人知道了鑄鐵,而歐洲人直到1380年才了解。如果你嘗試過沒有鐵鎬和鐵鍬時鬆土的話,你就會知道這會產生多大的差別。當我是研究生在希臘進行發掘的時候,有一次儲藏室的鑰匙丟了,我們不得不在沒有我們的鐵製工具的情況下開始挖掘。當你象1380年以前的歐洲人那樣挖土時,土顯得異常堅硬且沉重。我能確定地說,第二次舊世界交換使西方的能量獲取產生了革命性變革。

  歐洲的信息技術亦是如此。公元105年,中國的工匠首次用桑樹皮製出了紙,到了700年木漿紙已很常見。阿拉伯人大約在750年得知了紙(一般認為是通過在中亞抓到了中國的造紙工),然而意大利人只是到了1150年之後才從阿拉伯人那裡購買紙,到了1276年才自行製造。到那時,中國的出版者用雕版來印刷紙質書籍已有五個世紀,使用活字印刷已有兩個世紀;歐洲人只是到了1375年前後才購買或者重新發明了木刻印版,活字印刷則是在1430年前後。中國和印度對船的索具和操舵裝置的創新在十二世紀末葉經由阿拉伯人之手傳到了地中海。

  和譬如手推車那樣的古老發明一道,西方人也得到了最新的進展。1119年中國的一本書籍里首次提及磁羅盤,截止1180年磁羅盤已經傳到了阿拉伯人和歐洲人那裡,而槍炮的傳播甚至更加迅速。在公元十三世紀蒙古對中國的侵略中,東方的工匠們獲悉了如何使火藥快速氧化,快到會爆炸而不是僅僅燃燒,並開始利用這種厲害的新技巧從竹筒中推進箭。已知的最古老的槍——發現於滿洲、可以發射鉛彈的一英尺(30.48厘米)長的青銅管——很可能造於1288年。在1326年,僅僅一代人之後,佛羅倫薩的一份手稿描述了一個黃銅槍,而第二年牛津的一份手稿里畫的插圖描繪了兩個粗糙、但明白無誤的火炮。阿拉伯人已知的對槍炮的首次使用緊隨其後,是在1331年在西班牙的一次戰爭中。西歐人極有可能是從大草原的蒙古人那裡直接得知了槍炮的情況,然後教給了西班牙穆斯林。又過了一代人的時間,直到1360年,這些響亮的新式武器才回傳至埃及。
瀏覽(1469) (0) 評論(4)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朱衡 留言時間:2012-11-24 19:42:10
老幾:

除黃仁宇(1918-2000)和本書作者(1960-),有其他學者也強調地理因素,例如生物和地理學家戴蒙德(Jared Diamond)(1937-)。本書就採用了戴蒙德在其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中的一些論證(例如十三節里的敘述,以及六十二、六十三節的標題)。我沒有資料表明這些學者是否屬一個學派,也許用“殊途同歸”來說明他們研究結果的相似之處也是恰當的。
回復 | 0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2-11-21 17:39:36
不知是不是一個學派的,黃仁宇也是特別強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無論如何,這種考證擺脫了單純的“英雄創造歷史”的模式,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很有“現實”意義。
回復 | 0
作者:朱衡 留言時間:2012-11-21 17:10:34
老幾:

原著對於“文化優勢論”將會有更多評述。也許可以預知,原著不支持這種觀點。原作者自然會給出分析。考慮到眾口難調,而且往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怎麼看待原作者的分析大概只能隨意。我很欣賞這本書的論證方式,至少原作者是一位學者。

在近代之前,歐亞大陸上從我國東北綿延至東歐的這片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對東西方的農業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故而原著將“人口遷徙”作為大災變五騎士之一,茲因為本書討論的“人口遷徙”多指戰爭或饑荒等引發的人口流動,例如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等人創下的改朝換代之舉。這些人口流動多數不是以和平方式進行的。顯然,這些人口流動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極其深遠,其後果在某些時候甚為慘重。農業定居文明的步兵面對游牧騎兵時的無奈,不免令人感嘆啊。

蒙古帝國對東、西方的影響可說迥異,本章還會涉及這一話題。也許可以說,這種影響對中華文明十分不幸,對穆斯林世界也好不了哪去,然而對西歐就大不一樣了。這就是本書一再強調的“地理”因素。

本書的例證,是否為當前的主流認識,我不敢妄言。不過,這些例證均出自具相當學術水準的大部頭著作,且古籍占多數(諸如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阿拉伯史料和中文資料則來自於英文譯著。這些外文著作在原著後部均詳細列明,只是我沒有能力一一譯校,只能儘量查找出涉及到的中文原始文獻。

另外,原著內襯附有十位當代知名學者、機構對本書的評論。當然,既然附在公開出版的書裡,這些評論是不會差的。在這些學者面前,我這樣普普通通的讀者是不是信服本書的論證,實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實際上,我給這一系列譯校起的題目,即出自其中一位學者的評語——如果有本書中文版,一看便知。

人各有心,心各有見。大概你我都很清楚,即使這些例證是主流認識,某些人士(包括一些華人和某些會說中文或國語的人士)仍會有自己的觀念,並不奇怪。
回復 | 0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2-11-21 15:24:48
越來有意思啦。

上節所論戰爭的部分與我的認識接近。我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現行政治制度(3)”中有下面議論
“近代對於中國的落後挨打,曾有不少人認為原因是西方文化的“高級”所致。本性高傲的西方人,據此拋出了一種所謂的“文化優勢論”的理論。且不說這種將導致一個民族興衰的異常複雜的各種內外原因,簡單歸結於文化單一因素在學術上的草率和不負責任,它更無視武力在戰爭中的決定作用,以及戰爭對一個國家興衰的影響。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西方人類學家會對文化優勢論嗤之以鼻。老幾要說,以文化優勢論來不加區別地簡單排斥中國傳統文化是幼稚可笑的”

以本篇看來蒙古人也是西方的救主呀。照此說來蒙古的戰爭之路才是最大最重要的絲綢之路?還有那些例證,都很新鮮,是當前的主流認識?
回復 | 0
我的名片
朱衡
註冊日期: 2012-06-13
訪問總量: 286,054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西方為何得以統治世界(八十八)
· (八十七)——望遠鏡的審判(二)
· (八十六)——望遠鏡的審判(一)
· (八十五)——就像鐘錶機械(二)
· (八十四)——就像鐘錶機械(一)
· (八十三)——開通海洋(三)
· (八十二)——開通海洋(二)
分類目錄
【第九章 西方追趕上來(下)】
· 西方為何得以統治世界(八十八)
· (八十七)——望遠鏡的審判(二)
· (八十六)——望遠鏡的審判(一)
· (八十五)——就像鐘錶機械(二)
· (八十四)——就像鐘錶機械(一)
· (八十三)——開通海洋(三)
· (八十二)——開通海洋(二)
· (八十一)——開通海洋(一)
【第九章 西方追趕上來(上)】
· (八十)——封閉大草原(二)
· (七十九)——封閉大草原(一)
· (七十八)——堅硬的天花板(二)
· (七十七)——堅硬的天花板(一)
· (七十六)——帝王之冠(二)
· (七十五)——帝王之冠(一)
· (七十四)——穀倉里的老鼠(三)
· (七十三)——穀倉里的老鼠(二)
· (七十二)——上漲的潮水
【第八章 邁向全球(下)】
· (七十一)——孤立具有的優勢
· (七十)——再生(二)
· (六十九)——再生(一)
· (六十八)——偉人和傻瓜
【第八章 邁向全球(上)】
· (六十七)——鄭和在特諾奇提特蘭
· (六十六)——不一樣的河流(三)
· (六十五)——不一樣的河流(二)
· (六十四)——不一樣的河流(一)
· (六十三)——槍炮、細菌和鑄鐵(
· (六十二)——槍炮、細菌和鑄鐵(
· (六十一)——撒旦的種族
· (六十)——三個大事件
【第七章 東方的時代(下)】
· (五十九)——黑暗邪惡的工場(二
· (五十八)——黑暗邪惡的工場(一
· (五十七)——在壓力下(二)
· (五十六)——在壓力下(一)
【第七章 東方的時代(上)】
· (五十五)——無法支撐的核心(三
· (五十四)——無法支撐的核心(二
· (五十三)——無法支撐的核心(一
· (五十二)——先知的話語
· (五十一)——最後的後裔(二)
· (五十)——最後的後裔(一)
· (四十九)——武則天的世界
· (四十八)——戰爭和大米
【第六章 衰退與崩潰(下)】
· (四十七)——忍耐和怯懦(二)
· (四十六)——忍耐和怯懦(一)
· (四十五)——縮小了的世界
【第六章 衰退與崩潰(上)】
· (四十四)——可怕的變革(二)
· (四十三)——可怕的變革(一)
· (四十二)——失天命(二)
· (四十一)——失天命(一)
· (四十)——舊世界交換(二)
· (三十九)——舊世界交換(一)
· (三十八)——新的世界秩序(三)
· (三十七)——新的世界秩序(二)
· (三十六)——新的世界秩序(一)
【第五章 並駕齊驅(下)】
· (三十五)——若干經濟狀況
· (三十四)——初次接觸(二)
· (三十三)——初次接觸(一)
· (三十二)——邊緣帝國(二)——羅
· (三十一)——邊緣帝國(一)——秦
【第五章 並駕齊驅(上)】
· (三十)——經典(三)
· (二十九)——經典(二)
· (二十八)——經典(一)
· (二十七)——邁向高端(二)
· (二十六)——邁向高端(一)
· (二十五)——冬風之變
· (二十四)——便宜的王位
· (二十三)——枯燥具有的優勢
【第四章 東方追趕上來】
· (二十二)——大災變的騎士
· (二十一)——崩潰
· (二十)——天下萬國
· (十九)——狂暴的西方
· (十八)——兩河流域與埃及的興衰
【第三章 衡量歷史】
· (十七)——歷史的模式
· (十六)——社會發展指數
【第二章 西方領先】
· (十五)——水煮和烘焙,頭蓋骨和
· (十四)——伊甸園之東
· (十三)——宿命論
· (十二)——伊甸園
【第一章 東方和西方形成之前】
· (十一)——蹣跚學步
· (十)——最早的東方人和西方人
· (九)——什麼是西方
【前言】
· (八)——原著寫作方案
· (七)——後發優勢
· (六)——地理因素的重要性
· (五)——懶惰、恐懼和貪婪
· (四)——歷史的形態
· (三)——長期註定(二)
· (二)——長期註定(一)
【西方為何得以統治世界】
· 西方為何得以統治世界(一)——序
【舊文】
· (十)
存檔目錄
2014-01-09 - 2014-01-09
2013-10-04 - 2013-10-04
2013-09-05 - 2013-09-05
2013-08-04 - 2013-08-04
2013-07-06 - 2013-07-18
2013-06-20 - 2013-06-20
2013-05-08 - 2013-05-27
2013-04-10 - 2013-04-25
2013-03-01 - 2013-03-26
2013-02-01 - 2013-02-15
2013-01-01 - 2013-01-22
2012-12-05 - 2012-12-25
2012-11-04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5 - 2012-09-26
2012-08-02 - 2012-08-30
2012-07-01 - 2012-07-30
2012-06-14 - 2012-06-29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