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东方、西方和南亚的经籍中挑选出其共同点,并非是试图掩饰它们的分歧。没有人会把三藏(Tripitaka)错认为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或孔子的《论语》(Analects),当然也没有人会把《论语》错当成中国其他竞争性的典籍,例如道教的《庄子》(Zhuangzi)或法家的《商君书》(Book of Lord Shang)。在中国传统里,公元前500年至前300年间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原著将审视其中的大量观点。
孔子将公元前第十一世纪的周公视为道德典范,认为自己的目标是通过恢复礼仪制度来复原周公时代的优秀道德。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然而,考古表明孔子对实际上遥远的周公时代知之甚少。不是周公,而是约在公元前850年广泛的“礼仪革命”赋予周代严谨、等级分明的礼仪,而使得全社会所有精英在等级制度中各得其所。大约公元前600年,礼仪再度变更,此时少数权贵用巨大财富陪葬,这些人凌驾于其他精英之上。
作为一名受过教育但并不特别富有的士,孔子很可能反对礼仪的第二次变更。孔子将公元前850年至前600年间盛行的稳定的礼仪秩序理想化,并将其归功于周公。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这意味着多照顾现世的家庭,而不是祖先;注重诚实的敬畏感,而不是浮华的伪善;尊重美德,而非家世;使用简单的设备执行仪式;遵循先例。孔子认为,只要他能够说服一个统治者实行仁,人人都将模仿,世界将获和平。
然而,公元前第五世纪的思想家墨子则完全不同意。他认为,孔子并不理解什么是仁。仁意味着“行”善,而不是“成为”善;仁是关于所有人的,并不只是你的家庭。墨子拒绝礼乐和周公。墨子说,即使人们挨饿和遭致暴行,儒家“行为如乞丐,狼吞虎咽如仓鼠,盯视如公羊,跃起似阉猪”(是若人气,鼸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墨子·非儒下》)。墨子着粗衣,住宿简陋,饮食简单,而深入穷人中间,宣扬“兼爱”。兼爱结合了对所有人的怜悯和严格的平等主义。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墨子步行天下,经由外交以防止战争,直至草鞋走烂。他甚至派遣了一百八十个年轻的崇拜者至死保卫一个受到不义攻击的国家。
然而,道家却对墨子和孔子很不以为然。他们主张,天道是变化:夜入昼,乐生悲,生入死。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人吃肉,鹿吃草,蜈蚣吃蛇,鹞鹰吃鼠;谁能断言哪个是美味佳肴?(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庄子·内篇·齐物论)道家看到,孔子认为真,墨家视为假,然而实际上,万物皆相通。无人可知“道”引向何方。我们必须顺从道,但是不能通过狂躁的行为得道。
道家大师庄子讲了另一位道家伟大人物列子的故事。在寻道多年后,列子意识到一无所学,即返家。“列子三年未出。他给妻子做饭,象喂人吃饭一样给猪喂食。他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抛开了欲望,寻找真理。内心归于质朴。虽有纷扰,寂然以对,直至终老”(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cuàn,烧火煮饭),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庄子·内篇·应帝王》)。
庄子认为列子的事迹说明孔子和墨子的实践主义荒谬且危险。庄子假想有人对孔子说:“你不忍一代人的苦难而导致万世之患。你是故意让自己痛苦,还是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不道德的必定有危害,你打算有所作为只能是错的”(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庄子·杂篇·外物》。于此相反,庄子认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但却使生活失去了乐趣。“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然而这只是导致了“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庄子·杂篇·天下》)
墨子反对孔子,庄子反对孔子和墨子,而所谓的法家则反对所有这些人。法家传统是反轴心思想的,比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还要马基雅弗利。法家认为,仁、兼爱和道,都没有切中要害。试图超越现实是愚笨的:神圣的国王已经屈服于追求效率的管理者,我们其余人只要适应这种安排就可以了。商鞅是公元前第四世纪秦国的首席大臣、法家的指路明灯。对于商君而言,目标不是仁爱,而是“富国强兵”。商君曰,己所不欲,必施于人,因为“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不要当好人,也不要做好事,是由于“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商君书·去强》)。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礼仪、实践主义或者宿命论上,而应该制定包含严酷刑罚的综合法典,并严格行之于全民。法家喜欢说的是,法律犹如木工矩尺,迫使凌乱归于齐整。
中国的轴心思想从神秘主义到独裁主义不一而足,且不断演化。例如,公元前第三世纪的学者荀子糅合了儒学和墨子的主张以及道家学说,并试图与法家相调和。许多法家人物乐于接受墨子的职业伦理以及道家的清静无为。千百年来各种思想一再融和,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