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第三講: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作者:巴山老狼 在以前的經濟理論中,“支柱產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大頭,是一個國家經濟的重點。但筆者文中的“支柱產業”與一般意義的“支柱產業”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本文中“支柱產業”的含義是:是由中國政府操控的、能確保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政府及官員和公務員們從中受益最大、不受任何經濟危機的影響、並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長率高速增長的產業就是“中國支柱產業”。這就是“中國特色經濟”。 “支柱產業”之一:“賣地產業”。中共紅朝在毛澤東時代把所有土地收歸國有。農村土地名義上是歸集體所有,但政府有權力隨時徵用,溫家寶總理上任後,中國各地方政府發現了一發財捷徑:賣土地。先把農民的土地以幾千元一畝的價格收購來,再以幾百萬、上千萬一畝價格轉手賣給開發商。據中共自己公布的數據:二OO七年,中共各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達四萬多億。二OO九年,上海市一塊百多畝的地皮賣出了十一億元的高價。估計二OO九年中國各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不會少於二OO七年的四萬億。中共“賣地產業”以每年各地政府賣出一千平方公里土地計算,現有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可供中共賣九千六百年!再說中共賣地並不是真的“賣地”,只是賣的七十年使用權。七十年後,中共可名正言順地把今天賣出的土地收回來再賣第二次。這“賣地產業”將是中國最大的、長盛不衰的、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產業。 “支柱產業”之二:公款住房消費產業。中國的公務員們住房是政府以低於市場價格幾倍的低價分配。以全中國現有公務員四千五百萬計算,每年新召收和退休補充公務員一百二十萬,一個公務員分配九十平米住房,每年公務員們“消費”住房一億多平米。以一平米市場均價一萬二千元計算,中國每年用於公務員的住房達一萬多億元。 “支柱產業”之三:公車消費產業。之所以把“公車消費”作為一個“產業”,是因為今日中國汽車工業主要是為各級政府和官員們服務的行業。中國的公車產業興旺程度如何?有文為證:二OO七年底筆者在《華西都市報》上見一則報導:四川全省小車保有量六百一十多萬輛,其中私家車一百五十多萬輛。也就是說四川全省大街上跑的小車四輛中有三輛是“阿公”的車和出租車。公車和出租車的比例以2:1計算,四川就有三百多萬輛公車。四川有多少公務員?以四百五十萬計算,這不是每三個公務員就有兩輛公務車嗎?四川如此,全國肯定也差不離。在北京、上海等冠蓋雲集之地,公車比例可能更高一些。一般私車開七、八年或更多時間再換代。公車怕是二、三年或更短時間就換代。 “支柱產業”之四:公款吃喝產業。當今中國一年公款吃喝有多少?筆者估計不少於六千億元。今天中國各大、中、小城市及鄉鎮凡高檔餐館主要顧客都是公款吃喝的。一般百姓沒錢進高檔餐館,私人老闆也捨不得胡吃海喝,唯中共黨政機關的大大小小官員們才有錢、有膽吃喝。而且越是高檔的越好。 “支柱產業”之五:醫療產業。中國自朱基任上搞起了醫療產業化後。中國的醫療產業是高速發展。醫院院長為了多掙錢,藥品一般都以十倍於進價的價格賣給患者。幾年前驚爆上海藥品是二十倍於進價的價格賣給病人。去年又爆出中國以二百五十元一盒從印度進口的治療白血病藥賣給中國患者達二萬五千元一盒!一百倍的暴利!醫院院長又命令醫生對所的患者進行不必要的檢查和多開貴重藥品。甚至發出紅頭文件要醫生們面對患者不得一次把病人治好,要確保病人第二次到醫院就醫。同時院長指使結賬的部門給住院的病人無中生有地“製造”幾倍到幾十倍的醫藥費和治療費。估計今天中國的醫療產業總產值達每年一萬多億人民幣!醫療產業每年產生的巨額利潤有三個去向:一醫院領導們分配,醫生分配,還有部分供官員、公務員們的免費醫療。 “支柱產業”之六:教育產業。今天中國的教育是一個包賺不賠的產業。一個中國人從三歲入幼兒園就得交數萬元的“建園費”。到小學和中學,政府又抓住孩子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製造”出勞什子的“重點學校”、“實驗學校”、“外語學校”、“聯合中學”、“示範學校”,還有什麼“省重點學校”、“市重點學校”、“縣重點學校”、“公辦民助”……之類的東西,每年又是數萬元的高價學費。大學產業更是發展驚人,中國每年大學生的增長幅度世界之冠。現在在校大學生的保有量二千五百萬。以每年每個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平均二萬元計,僅大學教育每年的GDP就達五千多億元人民幣!就是這樣,還有茅于軾這樣的御用學者鼓吹“提高大學收費標準”!保守的估計中國一年教育的GDP也達一萬數千億元!教育產業每年的巨額利潤部分是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分配了,還有部分補貼官員子女們上學開支。據說官員們子女上學一般都不會交什麼這樣費、那樣費。 “支柱產業”之七:公款旅遊產業。今天的中國旅遊景點的價格至少是幾百元。搞得普通的百姓輕易不敢外出去旅遊景點。同時中國各地黨政大員們動輒花公款到旅遊地“考察”遊玩。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每年都有半月的旅遊休假。出外旅遊後回單位報銷。國內玩膩了,又到國外遊玩。中國現有黨政機關人員近五千萬,一年旅遊費用達數千億元人民幣。 “支柱產業”之八:賣房收稅產業。中國政府賣了地後,開發商建房出售,中國政府以收稅為名,對住房課以高額稅。有房地產專業人士透露:中國房價中,百分之七十是政府收走了。也就是說:一個中國公民如果花一百萬買房,其中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七十萬左右是政府的收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每平方米五、六萬多元的房價中有三、四萬元是政府的收入。中國一年要賣出多少平方的住房?中國政府一年住房的稅收中收入達萬億之巨。 “支柱產業”之九:公款抽煙產業。今天的中國政府公款抽煙開支驚人。一個小小的縣政府,居然公開發出紅頭文件,規定一年要抽一千五百萬元的公務煙!全國幾千個縣級機關,再加上鄉鎮機關、市級機關、省級機關、中央機關,全國一年公務煙保守估算也有兩千億元!幾年前,全國的高檔煙僅“中華”、“玉溪”兩個品牌,也只有三百多元一條。近幾年,全國各地的煙草公司動輒搞出一、兩千元一條的高檔煙,專供公款消費。以示抽煙者身份與眾不同。筆者有一醫生棋友,十多年沒見他抽煙,去年高檔煙一包接一包。據他說:“不抽白不抽”。原來他從一個醫生提拔成了科室主任,有資格享受高檔公款煙。筆者在國營企業,有同事沒提拔前,幾十年不抽煙。提拔後每天要抽幾包高檔煙。如果讓他私人掏錢,他決不會抽一支煙。 “支柱產業”之十:公費買春產業。這一產業分國外買春與國內買春兩類。中國官員們經常公費出國旅遊。每到一地必到“紅燈區”一游。國外小姐對中國官員買春時的習慣和慷慨大方都瞭若指掌,見到中國人都會挑逗地說相關的中國話:“玩一下吧,有發票。”國內買春就簡單得多,省、市、縣一級大修賓館和招待所,專門召年輕漂亮的女性當服務員。當官員們白天開會完畢,晚上就有年輕服務員提供特殊服務。而自家的老婆基本不用,搞得眾官員的宿舍樓成了寡婦村。深圳規定局級幹部每月可報銷上千元“按摩費”。就連鄉鎮一級的工作人員也隨時攜帶公款到娛樂場所買春。湖北野山關鎮工作人員鄧貴大攜四千公款在身,一行四人強行到娛樂場所買春,用錢抽打服務員,被服務員鄧玉嬌當場刺死就是明證。全國一年公款買春費用保守估計也有數千億元之巨。 “支柱產業”之十一:印鈔產業。中國印鈔產業發達程度世間少有。這麼說吧:政府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美國想救市,不敢多印鈔票。得滿世界求爹爹告奶奶地借錢,美國從中國一借就是八千多億美元。中國政府要救市,溫家寶一撒手就四萬億。後來又追加四萬億。其實中國政府年年財政是赤字幾千億,這救市的錢從何而來?還不是開動印鈔機就搞掂了。 “支柱產業”之十二:經濟統計數字做假產業。今天中國經濟統計數字水份含量之高是世界之最。各地方官員為了向上級邀功請賞,隨意在統計數字中把本地的GDP搞大做強。因為GDP的多少與官員的政績有關,更與官員是否升遷有關。如果一個官員為政一方,這GDP增長不高,那麼下一輪中共官員的提拔肯定就沒門兒。所以各地官員就在上報的統計數字上做文章。沒有實際增長的GDP不要緊,只要上報的GDP有大的增長就行。反正上級也不會為驗證GDP的準確性而大動干戈。這樣虛報統計數字就成了各地政府的日常事務。只要大筆一揮,這經濟就會以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增長。據報導:今年一至九月,各地上報的GDP超出中央政府統計的GDP兩萬多億元之巨。只是這一“支柱產業”是“虛擬”的。雖然是“虛擬”,但這一“支柱產業”對中共上層決策者的影響、對中國、世界傳媒輿論的影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因此在研究中國經濟時得把它作為一個實在的“支柱產業”對待。 “支柱產業”之十三:公路收費產業。全世界收費公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在中國。這一產業每年為中國各級政府創造了數千億元以上的淨利潤。 “支柱產業”之十四:隨着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後,中國社會出現了一個新興的、隱性的經濟產業:烏紗帽買賣產業。每年中國要提拔數十萬、近百萬的官員,提拔的程序又是對內、對外保密的,而提拔與否只是上級一把手的一句話。由此向上級官員行賄以換取一頂烏紗帽就成了無數有志於官場之士的必修課。今天中國的烏紗帽是“不掛牌悄悄出售”,且價格隨行就市。一頂局長一級紗帽交易價估計達五十萬。而一個大都市的市長沒有五百萬難以成交。前深圳市長許宗衡對其密友師東兵說:為了當市長花了幾百萬。送了銀子後當官的,上任後肯定又要拚命撈錢。這理由也是現成的:“我為烏紗帽投了資,哪有投了資不想賺錢滴?”烏紗帽的買賣產業所產生的巨額利潤每年至少幾千個億!全部被大大小小手握“烏紗帽派發權”的官員們吃了。隨着中共統治的長期化,這一產業有越來越興旺發達之勢。因此筆者把這一產業也列入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只要共產黨繼續執政,老狼上面提到的產業就會永遠興旺發達,不會受任何經濟危機影響! 中國其它的產業如鋼鐵、能源、運輸、建築、國防生產等算是“基礎產業”而不是“支柱產業”雖然其GDP有可能比以上產業高,但總的來說是為以上十四大支柱產業服務的。“基礎產業”因受到世界經濟危機和其它經濟因素的影響,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趕不上前面提到的“支柱產業”。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