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一族 他们为什么恋栈不归? 说起这两位老人,应该算作探亲一族中的元老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女儿赴美留学不久,他们就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帮助女儿照看孩子、料理家务。原来两位老人的身体就不是很好,十几年下来,健康状况益发欠佳,一位腰弯的直不起来,一位用着尿不湿。但老人的心劲不减当年,干的活儿也不见比以前少,做饭,种菜,収拾房间……劳累程度可想而知。 问他们,打算回去不?他们说,拿绿卡已经六、七年了没有申请入籍,就是因为计划着要回去。 两位老人都是国有单位的退休员工,在国内有老保,有医保,有房子住;老人在国内也有孩子,可以帮着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两人的性格都很随和,亲友、同事、邻里间的关系更没得说的。按照目前的健康状况,老人回国安度晚年应是最佳选择。 但是老人没有近期回去的安排。 问及为什么,老人说,“这里离不开呀。”老人细数了几个“离不开”的理甴:“你看,女儿、女婿,早出晚归,工作很紧张;回到家里,又要照看孩子学习,又要陪孩子锻炼身体,又要送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几个孙儿孙女,有上小学的,有上初中的,有上高中的,早早晚晚也得有人照应一下;还有这一大家子的饭食……” 老人的健康、老人的辛劳,女儿女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经常劝他们说,少干点吧、多歇会吧,要求他们把事情留给他们年轻人干。可是两位老人对这些劝告总是这耳听那耳冒,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弄得孩子也没办法,他们既不能给老人下“死命令”,也不能硬从老人手里把活夺过来――他们担心这会伤了老人的自尊心。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别。曾经观察不少老人的探亲生活,问及他们今后的打算,差不多都有类似的回答:趁自己“能动”的时候,再帮帮孩子。孩子这边,也大多不愿再让辛劳一生、风烛残年的老人再为自己受苦受累,有的要雇保姆,有的要为老人购买怡养天年的新屋,也有好些老人具备申请老年公寓的条件,但是他们总觉得跟孩子住在一起,可以有机会继续发挥余热。 不禁想起晚唐诗坛大家李商隐一首“无题”诗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话 原意可能是描述春闺少女对久别情人旳无限思念,后来被引来赞誉教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而今觉得,用它来描述探亲老人甘为子女奉献终身的髙尚情怀,同样显得十分贴切。 铸就如此蚕蜡般决意把最后一点能量都献给子女的传统美德,既有自然天成的血缘因素(这是决定性的),也是中华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要让老人们丢弃它,攺变既定行程,是件很难很难的事。 有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对这些“顽固”恋栈的爱心老人,能劝则劝,劝不了的也不要勉强,随其心愿,作其所爱;但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能超负荷;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别忘在感恩节送上由衷的感恩祝福。 连接文章 长篇原创小说《雪凌梅》42:赠表 探亲一族:到了这儿谁是家长? 探亲一族:园耕的乐趣与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