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上书房,这是“中国第一个实名教育网站” ,一个“以发表学生作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文章,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出版优秀作文集、个人专集,组织作文大赛、诗会、作文夏 (冬)令营,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网站。www.ishangshufang.com 上书房总裁---陈儒山,是一位真诚率性,至诚至信的性情中人。出身于湖南常德石门的土家族同胞陈儒山先生,大学时误入歧途---进了管理信息专业,却酷爱写作,在《演讲与口才》、《东北之窗》《软件工程师》等媒体发表作品,在MSN和新浪开博4年,在“网博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半年”的网络博客时代,也算是老爷爷+1级的人物啦。(如果按Rondo博客三年就熬成了老爷爷级的算法)。 还是在上书房,竟有缘结识了大陆著名诗人杨拓夫先生。 “杨拓夫,字春进,爱称凤凰村夫。湖南石门人。知名作家,现代诗写者。1979年应征入伍,并开始文学创作。1983年退伍,在偏远的渡水乡从教七年。 1990年调入石门一中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校园文化建设,2008年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指导教师、学习之星”。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 有诗集《杨拓夫抒情诗选》、《拓夫十四行》、《挑着月亮回家》等。迄今已在海内外发表大量诗文。《杨拓夫抒情诗选》获诗刊社2002年优秀诗集奖,《拓夫 十四行》获第七届丁玲文学一等奖。《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受到启迪》等多篇论文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 说句心里话,我对诗歌并不感兴趣。小时候倒还迷过普希金,裴多菲啥的,但是那小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很快就被文革的铺天盖地的革命口号,金光闪闪的雄文四卷,辛辣犀利的鲁迅杂文取代了。下乡时,也编过战斗诗篇,可那都是为了冬天不到野外出工,呆在屋里也可以拿工分好糊弄人的。 可是当我看到拓夫先生的诗的时候,竟然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想说点什么却感到语言的贫乏。以下是诗刊社编辑,当代诗人:大卫 对拓夫诗集《挑着月亮回家》的评析: “把熟视无睹的事物炼成金” —— 杨拓夫《挑着月亮回家》阅后记 “把熟视无睹的事物炼成金”,是诗人杨拓夫的自觉追求。他的诗集《挑着月亮回家》,看来是基本上实现了他的意愿。 “挑着月亮回家”,多么富于诗意啊!那浓浓的乡土气息,那恬静的田园风情,简直扑面而来,令人陶醉。暮秋在他眼里是这样一副场景:“叶子与雪片的距离已经 不远天空与土地的距离已经很近”。往日的葵花则让他喜忧参半,喜的是让我们的“心里储满了黄金的光”,而当“太阳之剑射落了葵花”,便令我们的心也“一 起殉葬”。然而,还是有许多让我们欣慰的事儿:“青蛙一跳打破脆弱的宁静满目的风光水中破碎歌声又缝合人间的伤痕”;“黎明的鸟语煮沸了丛林曦光的 丝线吊起了一山珍珠”,真让人想追随陶渊明,归田园居去矣! 但杨拓夫并不只是看到生活的阳光和雨露,对服农药而故去的老农,他为之悲伤;对流离失所的老妪,他也满怀忧虑;对市府人造的假山,他则表示不解;对圆明园 的残骸,他更深深地为之悲泣。世上有很多不平事,人生也有很多不如意事。只有怀揣着希望,并踏实地劳作和勇敢地抗争,才能铲除不平,达致如意,让太阳的光 辉照彻每一个角落。 在酷暑中读杨拓夫的诗作,真有清风拂面、清泉润肤之感。这也是难得的享受哦。 ---大卫” “挑着一担月亮回家”是诗人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歌在国内很有市场,多种刊物刊载,并已选入2009年中国诗歌年选本。 “挑着一担月亮回家 遇上大旱 水就离村子低了 远了 水从水那儿爬到我家 一天难得一个来回 门前的池塘张大干裂的嘴 吞掉了最后一滴 多少美妙的事物 逃离村子的眼睛 多少次 爸爸挑着一担月亮回家 照亮了失语的村庄 照亮了黢黑的厨房 我和弟弟围着水桶 一人捧着一个月亮 让疯长的渴 痛饮那雪白的光 一直以来 那捧圣水 潮涨心中的大海 千万颗月亮 在我的血液里奔跑。” |